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衬语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衬语”是本文在“衬字”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衬语,或曰衬字现象,是存在于我国诗歌发展史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衬语是与歌唱直接联系的。衬语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情绪、完足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而添加的语言成分。  相似文献   

2.
赵维江 《齐鲁学刊》2003,(3):111-114
由于新兴曲体文学的繁盛和词与曲的天然联系 ,金元词创作无可逃避地受到了曲体艺术的影响 ,在体式格调上呈现出“类曲”的倾向。这一倾向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作品风格趋于通俗浅白 ;二是某些作品在用韵上相对宽泛 ,即与元曲的用韵方法相接近 ;三是作品句式允许有衬字 ,在一定范围内字句可作适当增减。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其”、“言”、“薄”等字,有一种既非实词也非一般虚词的用法.本文认为它们是诗歌中的衬字.先看“其”.一般都将“雨雪其霏”的“其霏”看成某种“结构”,称为附加成分,类似词头,或干脆叫作词头.词头属于词素,是词义的组成成分,“其”却没有词素的作用.将句中的“其”去  相似文献   

4.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艺术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批评了在艺术产品方面存在的误区;探讨了艺术产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指出了艺术产品商品化的实现过程和艺术与商业“联姻”的必然趋势;研究了艺术产品自身存在的价值问题,判断和预测了艺术产品的历史、艺术、经济等价值问题。从艺术中寻求经济,从经济中寻求艺术,解读了艺术产品的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词、曲、小说从中国文学的边缘文体走向中心文体的历史进程,并指出上述文体的中心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有一定联系。作者认为,词成为中心文体,一方面是由于中心意识形态话语对它做了合乎正统的阐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词作者把诗歌的写作原则植入到了词的写作中;曲的衬字和套曲形式,使得它难以进入中心文体范畴,但由于剧曲的存在以及相关的结构因素的影响,给中心意识形态留下了阐说的空间,这就促进了它的中心化;小说成为中心文体则是由近代以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造成的,同时小说的中心化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欲以小说进行文艺启蒙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迭音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量材料阐明了迭音词产生、演变的过程。《诗经》中的词头、词尾实际上是当时歌曲的泛音衬字,许多迭音词也具有泛音作用。拟声法和绘景法对迭音词的大量产生起了积极作用。由迭音词进一步分化出双声、迭韵等形式的联绵字,这种分化与迭音词在语流音变下的变调以及声母、韵母的变化有关。迭音词词形过去有AA、AAB、ABB、AABB、ABAB 等形式,除AAB 式外,其余均在现代汉语里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艺术与生命的现实性关系出发 ,对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进行了探研 ,并从中总结出生命的现实性境遇与艺术联系的深刻性 :某一阶段的艺术 ,总是那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生命在艺术中的展示。正因为发展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 ,这使艺术不可避免地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艺术终结"的争论启发我们寻找和构建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和指导现代艺术实践的发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不失为构建现代艺术理论的一个有效途径.自20世纪始,由技术催生的艺术不但日益成为主流艺术形态,而且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更进一步,技术复制艺术从物性特征、可装配性、复制等多个角度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从内部重塑了当代艺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定义艺术,是一个当代世界难题.赵毅衡教授从符号学角度为艺术所下的否定性定义(“艺术不是什么”),确实澄清了艺术理解中长期存在的混淆.然而,一个核心问题依然被悬搁:艺术符号的艺术意义到底是什么.另外,纯粹自然物、现成人工产品、“泛艺术化”是否是艺术,“艺术展示”本身到底是怎么回事,用它去解释一些“艺术实践”,是否合理等,依然是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有效区分直觉体验、美感体验与艺术体验,深入追问意义范畴的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目的—价值层面而非从理解—认知层面的意义维度,才能有效定义艺术,给予艺术符号的“艺术意义”以正面解答.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艺术与文化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从保护艺术与文化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了目前文化与艺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人类文化与生存方式上,指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美育方向和综合式艺术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73-77
从严格意义上说,马克思并没有讨论过艺术的终结问题。但是,他从技术角度讨论艺术的进步却透露出可以从我们今天的艺术终结视阈审视的线索,即技术的发展在决定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艺术门类或样式的终结。除此之外,从今天的艺术终结的视野,我们还能够发现,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艺术相敌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黑格尔意义上的艺术终结观的传统视野。他的世界文学的观念预示了旧的封闭性的文学形态的结束、新的文学势态的出现,这一思考可以为当下的艺术终结命题的子命题即文学终结命题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治艺术的涵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艺术概念是建立在艺术概念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政治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涵义也应当从政治审美的角度加以界定。从政治艺术的结构来说,它是由政治技术、政治行为、政治审美和政治作品等4个方面构成。政治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沿袭现代中国乡建传统的艺术创生,融合了地方创生的精神要义,能够实现乡村价值再发现、社会资本再集中和文化景观再生产。艺术创生需要地方文化的挖掘、艺术人才的助推、社会企业的营造和多元主体的实践。当代中国的艺术创生对乡村、艺术和国家的发展都发挥了切实成效,但在从"美丽乡村"到"美好乡村"、从"艺术形式"到"生活样式"、从"乡土中国"到"生态中国"的转变过程中,艺术创生也滋生了脱离初衷、艺术失格、效应内卷等新问题,需要警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美学随着艺术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巨大转型过程,例如,从感兴趣于“创造”概念发展到热中于研究“创生”概念,从对“秩序”及其审美特性的研究到转向对“偶然”、“即席”、“自发”等概念的研究,从全力研究“成熟”艺术到研究“童真”艺术,从研究“客观反应”的艺术到研究“内在反应”的艺术,如此等等。本文对这一转型作了一番素描式勾画。  相似文献   

16.
原生的敦煌莫高窟未曾成为宗教和艺术的圣地,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实用心理对洞窟中泥菩萨们法力的失望、像教艺术的自我解构、审美因素对崇拜心理的潜消和宗教艺术被文人艺术所忽视、所遮蔽等.而敦煌再生艺术却在转换佛教主题、创造敦煌舞派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从艺术史叙述的残缺达到完整,从洞窟走向了舞台,从甘肃走向了世界,并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时代,形成了一次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代言叙述不等于代言体。普通说唱艺术遵行顺位代言,戏曲艺术遵行近位代言,从顺位代言向近位代言的转变,是戏曲艺术从普通说唱艺术中脱身生成的转捩点。脚色利用唱腔能够转移叙述、借用代言和自由间接代言,因此王国维才认为"曲文全为代言"。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5):120-128
列维-斯特劳斯的原始造型艺术研究可以分为从艺术内看艺术和从艺术外看艺术两个层次:从艺术内看艺术是列维-斯特劳斯通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对原始艺术造型特征的分析;从艺术外看艺术则是从文化角度对原始造型艺术意蕴的深度发掘。这种二层次分析法在列维-斯特劳斯对原始造型艺术的"裂分表现"法及面具艺术研究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列维-斯特劳斯原始造型艺术研究的主要价值包括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立场;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整体性、关系性和比较性的学术视野;理论阐发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但同时也存在审美/艺术维度的缺失、研究对象"结构"剖析上的随意性和田野调查力度不够等局限。  相似文献   

19.
裴萱 《天府新论》2017,(4):44-59
艺术自律是伴随现代性进程而不断延展的审美文化现象,主要指涉艺术活动逐步获得自身场域伦理的过程。空间理论、空间视角和空间因素构成艺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自律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完成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空间革命”,以“视知觉空间”、“并置空间”和“幻梦空间”完成自我指涉的形式自律,而后现代艺术空间的碎片化“分形”空间促使艺术形态呈现出解构与重构的特质;从场域自律的角度而言,艺术场域空间的生成与资本空间的流动、交流和区隔息息相关,正是空间的“不平衡性”和主体感性自由的反思促成空间距离的产生,也走出了一条从“波西米亚”到公共空间的理论谱系;从美学自律的视角而言,审美现代性的美学进程则依托艺术自律,并将自主性的艺术精神转化、拓展为审美革命和审美对抗。从本雅明笔下“游逛者”的现代空间体验到福柯的后现代“另类空间”美学,都体现出空间美学的谱系流变和不断介入现实语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罗曼  罗中起 《理论界》2012,(5):144-145
产业化是艺术生产最显著的当代性特征。产业化的艺术生产不同于非产业化的艺术生产,其表现:一是产业化的艺术生产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化艺术生产,而是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结合;二是产业化艺术生产突破了古代艺术生产分散的个体化模式,也超越了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艺术生产的单一企业化模式,而是一种高度社会组织化的"规模生产"。产业化带给艺术生产的变化是多重的,从生产形态看,使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趋向于包容、遮蔽,甚至消弥产品的个性化生产;从生产属性看,使艺术生产与亚艺术生产,甚至与非艺术生产不断产生新的联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