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马克思也曾指出:“这全部所谓历史不外是人类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就是说,没有人的劳动也就没有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是生产主体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不断地改造客体世界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史.美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来研究美、美感、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与一般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2.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这已是常识。至于人是怎样从猿进化而来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有一段话:“……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点,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似乎也已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可是,从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来看,我认为这个命题缺乏科学事实作为依据,因而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理解为是“自然人”的劳动力,认为劳动力应是“自然人和工具”构成的“经济人”的劳动力。人和工具共创价值。价值共创决定价值共分。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创造价值时所说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不是自然人,价值是社会劳动创造的,不是工具和人共同创造的;个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的,而不是价值创造决定的。所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也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观点也是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艺术 提起海南岛开发历史,人们不由得想到勤劳勇敢的临高人。早在秦汉时代,临高人的先民就与其他兄弟民族并肩劳动,辛勤地开拓着当时还是丛莽之地的海南岛。到唐朝天宝年间,他们聚居的临振(今临高县一带)已成为“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两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临高人在长期的劳动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了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不是劳动创造了人,而是通过对劳动活动的分析揭示了从猿到人转变的机制;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其关键结点是人类精神活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这个“劳动”主要是指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异化人的本质的劳动,它对人的美的创造具有消解和破坏作用,但劳动本身的规律及其创造能力,仍能使劳动者保持某种非异化,从而能在对象化的创造中,“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因而也能创造出美来。异化劳动的消除是人的解放的基础,也是美的创造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马克思关于人类最初的美感与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审美意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丰富和提升"劳动说"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劳动创造了美"首先在于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同时,劳动创造了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二者相辅相成。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自然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之美,一种和谐之美。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中的异化劳动,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成为美的创造的障碍。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凸显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倡导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是强调在"人的能动的、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与自然价值平等"。  相似文献   

9.
今天在大部分的古代史和社会发展史课本和课程中,仍将“劳动创造人”作为第一章,“劳动创造人”来自恩格斯的论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述。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被看作是人类起源问题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写这样一篇论著,反映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文章中的许多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也应当指出的是,恩格斯是在极少科学发现为佐证的历史条件下写这篇文章的,这篇著作主要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下完成的,因此,从今天来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科学资料上的局限性。此外,恩格斯在论述劳动时,又存  相似文献   

1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就连劳动本身和劳动的人也发生了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它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这一事实。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需要入手,将批判的视角历史地、逻辑地延伸到了人的休闲生活领域,并对与之对应的异化休闲进行了批判,使得异化休闲具有了深刻的实践活动根源。异化休闲标志着人彻底异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劳动”,应理解为“动物式的本能劳动”或“劳动的初级形式”和“真正的劳动”或“人类的劳动”两种;并且应当承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两种劳动都程度不同的包涵着脑力劳动。应全面、正确理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伟大而科学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是说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劳动是根本动力,并不排除生物规律及动物“滥用资源”和火的使用以及“群”等因素的作用。“不得不说”则是因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强烈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异彩。 艺术来源于生活,根生于劳动。正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劳动的需要,还是在原始社会的晚期,人们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根据考古发掘,在公元前七千年的半坡、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里发现了一些记号式古陶文。这即是原初的汉字,同时,也应该就是最初的书法艺术。美术史专家们把这种古陶文也看成是美术的起源,我想是有道理的。“书画同源”。汉字的讲究造型,强调表现事物的外部形象的特点,使书法、绘画一开始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古陶文,以及稍后的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里的图画式陶文,即是优美的书法,同时也是生动的绘画。  相似文献   

14.
世界的存在源于人的创造 ,正是这种创造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艺术就是创造 ,而美则是完满的创造 ,是人的生命与环境的契合。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以劳动实践为基础 ,从人的本质创造来构建人本主义美学体系。“创造论美学”、“当代形态中人的美学”、“以美育培养更富有人性的人”是他人本主义美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说:“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这一观点是符合艺术发生实事的.实际上,除了劳动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艺术的起源还有其它的因素。因此出现了其它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其合理成份正好使劳动起源说不能解释的部分得以补充和完善。艺术形态及其内涵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多变性也从其起源学说的多元、多层次、多态性得到了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正如在艺术领域中一样,在科学劳动中也同样存在着美感。文章通过详细考察科学美感的两种基本类型即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和科学鉴赏中的美感各自的特点、产生过程及其心理经验,表明科学美感与艺术美感乃是相似相通的;人们要想在科学劳动中体验到这种深沉的美感,必须既具有高超的科学创造才能,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作者认为,科学美感不仅是对艰辛的科学劳动的奖赏,而且也有力地促动着科学探索并在科学理论的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正如在艺术领域中一样,在科学劳动中也同样存在着美感。文章通过详细考察科学美感的两种基本类型即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和科学鉴赏中的美感各自的特点、产生过程及其心理经验,表明科学美感与艺术美感乃是相似相通的;人们要想在科学劳动中体验到这种深沉的美感,必须既具有高超的科学创造才能,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作者认为,科学美感不仅是对艰辛的科学劳动的奖赏,而且也有力地促动着科学探索并在科学理论的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美学界的艺术起源理论研究上产生影响最早最大的有两个人,两本书。这就是普列汉诺夫与他的《没有地址的信》,格罗塞与他的《艺术的起源》。长期以来,这两本书中的观点已被人们视为所谓劳动创造了美和艺术的经典注释并到处加以引用,而且人们在征引时,又总是习惯于将二人排列在一起作相同的对待。原因无非是这二人都最早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审美的发生,肯定了生产方式对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决定性意义。也正因为这一共同之处,使他们之间有了可比性。通过比较,也许能使我们在一种普遍性的误解后,发现一点意外的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人们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劳动”概念的理解 ,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阐述 ,明确地指出 ,创造人的劳动是猿类的活动 ,而不是人的生产劳动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劳动 ,而是劳动手段。这一观点的提出 ,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二世纪,一种新的教堂样式,首先在法国巴黎附近地区的法兰西岛兴起,被人们称之为“法国样式”。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史家瓦萨利瞧不起立种样式,把它吸称为“哥特式”建筑,意思是破坏古罗马文明的野蛮的哥特人建造的古怪建筑。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然而,今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哥特式建筑”的贬斥之意,与建筑艺大创造的本质属性相对照,显然充满着误解。事实上,哥特式艺术是法国人的创造。它摆脱了千百年来古代艺术即罗马式风格的束缚,以一种新的眼光,表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和纯粹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