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议制宪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宪权的性质是制宪权理论的基础,也是澄清我国制宪权理论现存各种矛盾和疑问的关键。在内容上,它起码应当包括:本源性,即相对于由宪法创设的国家权力而言,制宪权是一种原始的、基础的权力;判断性,即制宪权可在形式上决定宪法的规范效力,在实质上决定宪法的正当性;政治性,即制宪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国家权力,不受任何实定法约束;统一性,即制宪权是一项完整的权力,不能分割也不能委托转让;权威性,即制宪权具有内在的、在历史中自发形成的权威,可以产生最高效力的宪法。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宪法根源,金融资本的奴役统治以及西方民主制度的异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占领华尔街"运动则是人民不满情绪的表达和对宪法保留权利的行使,并引发了关于货币权力行使民主化的思考。民主是立宪主义的第一要义,货币民主则是货币宪法的核心原则和理论基础。货币权力的行使也应遵循民主原则的要求,确保人民参与货币立法、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货币发行和金融监管的全过程。货币民主是防止货币权力异化、保障财产和自由的重要机制,并为人民表达诉求和主张提供了平台。然而在具体的政治法律实践中,货币民主原则正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动摇了民主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也由此展开了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宪法根源,金融资本的奴役统治以及西方民主制度的异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占领华尔街"运动则是人民不满情绪的表达和对宪法保留权利的行使,并引发了关于货币权力行使民主化的思考。民主是立宪主义的第一要义,货币民主则是货币宪法的核心原则和理论基础。货币权力的行使也应遵循民主原则的要求,确保人民参与货币立法、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货币发行和金融监管的全过程。货币民主是防止货币权力异化、保障财产和自由的重要机制,并为人民表达诉求和主张提供了平台。然而在具体的政治法律实践中,货币民主原则正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动摇了民主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也由此展开了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并造成人民财富流失。通胀背后存在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即货币发行权的不受制约。金银本位的废止,浮动汇率制的出现,使货币权力最终摆脱了外在规则的约束。面对通胀,为使人民的财产权得到宪法性保障,即便恢复金本位存在困难,制定严格的货币宪法规则,对货币发行权加以规制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涵及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税权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权力,包括征税立法权和征税行政权.国家征税的过程,是将人民的私有财产转归国家所有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私有财产权的"侵犯".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宪法控制的公权力.征税权宪法控制,是指宪法提供征税权控制的基本原则、确立征税权控制的基本方式、明确征税权控制的根本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征税权宪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微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此剖析了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根本原因 ,主要在于金融风险约束环境的变化 ,即金融机构风险硬约束和社会信用风险软约束的矛盾冲突激化 ,并提出了完善货币传导机制的相应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7.
征税权是将私有财产变为国家财产的一种公权力。无论对公民还是对国家来说,征税权均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因而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约束。我国的宪政转型及法治建设有赖于征税权的立宪。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应对与化解当下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针对各国陆续推出的各种救市举措未能发挥实质性效果反而助推了危机的全球性传导甚至导致了一些国家濒临"国家破产"的尴尬窘境等问题,宪政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破解路径。在立宪主义的视野下考量货币危机、货币体制、通货膨胀与政府财政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货币政策、货币权力的宪法规制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货币立宪主义的规范结构中,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主权债务危机,其本质都是货币危机。货币危机的本质是由于国家货币权力失范所导致的宪政危机,而宪政危机可能是一种政治系统危机、价值认同危机、社会文化危机、制度构建危机、权力危机,无论是以哪一种危机或者危机组合的形式出现,宪政危机在实质上就是违背了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立宪主义核心价值的权力危机。应从立宪主义的视角透视、分析并挖掘隐藏于金融危机或货币危机现象与问题背后的宪法现象和宪政问题,审视其中所隐含的独特的货币权力诱因。探秘货币危机与自由、民主和宪政之间的运作机理、逻辑内联性以及发展规律可以发现,货币立宪可能是应对与化解货币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治理货币危机的必由之路,由此亦可促进、推动和实现宪政体系自身的更新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在具体的制度实践中,中央银行很少受到法律规制,因而导致货币权力的滥用并引发通货膨胀。应从宪法学角度研究中央银行权力的规制问题,以确保中央银行的存在有宪法上的依据,使中央银行各项权力的行使符合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中央银行立宪主义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将宪法学上有关权利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规范等基本理论,应用于中央银行的组织和运行过程,其研究对象是中央银行的宪政定位及其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是作为国家公权力主体而存在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调整中央银行行为的法律,不应是建立在意思自治基础上的私法,而应当是宪法、宪法性法律及部门公法,并由此奠定中央银行立宪的规范基础。但是,一些实行联邦储备制度的国家,及实行私有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甚至如英国等在名义上实现了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国家,中央银行往往游离于宪政体制之外,几乎不受任何宪法性约束,这是货币宪法理论和中央银行立宪主义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此外,中央银行立宪主义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即实证材料的真伪难辨,故在研究过程中应对各种史料和数据进行严格的甄别与筛选。  相似文献   

10.
对预算权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预算权是指确定一个国家预算以及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权力的总称。预算权是国家财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宪法关系。分析了宪法对预算权进行规制的内容,预算权纵向划分为中央预算权和地方预算权,横向划分为议会预算权和行政预算权。探索了预算权的宪法规制路径,有利于保障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批准权的决定性权力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存量的增加及其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紧扣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3个条件:货币能否影响产出、货币与产出和物价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货币当局能否控制货币,系统地分析了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资产价格变化影响了货币和物价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影响了货币与产出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变化削弱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的能力。最后,本文提出了面对资产价格变化政府当局增强宏观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二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后者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工资黏性的存在有助于价格黏性的形成,价格黏性是货币产出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中国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价格黏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价格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学者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大都是围绕货币本位制展开的。讨论的币制改革方案中最具有理论意义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管理通货制。提出并讨论管理通货制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讨论银币本位制时提出对银币进行管理,后来讨论纸币本位制时要求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管理,最后为法币政策设计方案时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管理通货制。  相似文献   

14.
纯外生货币经济中由于央行控制货币量的能力较强,因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内生性较强的货币经济中央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量,因此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效果不好。应尝试新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古典经济学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割裂开来,此后,如何使货币具有正价值并将其同价值理论重新融合起来就成为货币理论家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后,涌现出众多具有微观基础的现代货币理论模型,其中以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货币在先模型、世代交叠模型、货币搜寻模型及新兴古典货币模型最为典型。尽管这些模型还远没有完全洞悉货币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它们的货币经济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货币和进行货币的政策效应分析非常重要,特别是新兴古典货币模型,它较好地将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统一起来,为货币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存款搬家”、银行业改革、货币基金崛起等现象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格局,也逐步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公众投资性动机,增加货币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宽了货币供给渠道,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与相关性;三是互联网金融干扰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执行效果,基于CRS和VRS方法,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分析的输入指标,以GD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输出指标,对我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存在区域效应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主要体现在政策效率的不同上,东部地区的货币政策效率高于其他地区,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并且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工具控制效率的高低从源头上决定了货币政策信号的强度从而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交互影响和多元反馈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时基础货币的控制效率做检验,得出: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控制效率低,相对而言存款准备金利率作用效力相对较高,外汇占款次之,再贷款和法定准备金率效率低。实践中应强调各工具的配合以及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