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产业结构配置的问题在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提升,应是辽宁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的长远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调整并纵向提升三次产业的等级应是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提高的当前措施。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支持对象,建国几十年以来,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从农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占主导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部的产业移入,这种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带来了陕西省经济面貌的改善,而产业区域转移又是由国家主导,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这种非自发的产业区域转移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对陕西省优势产业的认识,对需求产业的预测和转入,引导不适合在本地发展产业的转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十二五”时期农垦二、三产业的产业规模、利润情况和劳动生产率等,总结农垦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农垦二、三产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不断攀升,但仍存在企业盈利亟待提高、建筑业遭遇寒冬、第三产业比例仍过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推广PPP模式,为农垦建筑业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辽宁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制定辽宁石化工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策略,促进辽宁石化工业更好地发展,运用调研数据分析辽宁“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的发展态势,并分析辽宁石化工业涵盖的6个子行业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石化工业发展的策略建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并提高产业集中度;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竞争理论分析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利润率低、工业内部配套能力弱、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和民间投资被挤出等结构性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认为政府主导资源推动型的发展方式和政府产业规划的雷同性及路径依赖性是造成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政府在编制辽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考虑效益指标,按产业发展周期和要素、需求条件等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并处理好支柱产业与支撑产业、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陕西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学界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自来认识分歧,标准各异。本文作者认为,根本标准应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据此,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系统论述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十大问题,探究了形成这一不合理现状的十项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产业结构的十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西安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其他副省级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西安工业发展思路应着力于"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重点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发展区域。对应于"四化"目标,西安市工业发展需强调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提高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产业组织结构效应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即将加入WTO,如何通过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来迅速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运用因果关系和系统类变量分析方法,结合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实施的实际,对影响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均调整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高政策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立足西安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其他副省级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西安工业发展思路应着力于"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重点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发展区域。对应于"四化"目标,西安市工业发展需强调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各国或某一国家的不同发展埋藏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即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是依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完善程度而定的,分析了产业经 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指出产业经组织政策的有效性取翊地政策的认同效应和政府自身的各种能力,产业组织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企业规模、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等,总结了中国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并提出了实施有效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随着产业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各国或某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所采取的产业政策 (即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是依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完善程度而定的 ,分析了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 ,指出了产业组织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政策的认同效应和政府自身的各种能力 ,产业组织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企业规模、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等 ,总结了中国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三个问题 ,并提出实施有效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更是海南经济发展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那么,“七五”时期海南的经济效益究竟如何呢?“八五”时期海南的经济要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本文试图运用生产函数的理论对上述两个问题初步作定量分析和预测,以期引起决策部门的注意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和结构相似系数的分析,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说明,我国目前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和重复建设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不正常现象。为缓和并协调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这些冲突与矛盾,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快产业区际转移与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选准主导产业并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并借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并借此合理地培育起区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探究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特征,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发展趋于合理,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中国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推动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与振兴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所有制、就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致力于消除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使国有企业尽快从非关键领域退出, 集中精力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国有大中型支柱行业,同时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振兴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9.
20.
政府作用与文化产业政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意识形态的属性挤压、文化单位最大化目标偏移和治理结构的错位,以及市场微观基础的非市场特征,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幼稚性。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产业政策,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适宜的文化产业政策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快速促进产业高级化。产业的幼稚性和经济转轨特征等决定了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应包括三部分: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结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发展的序列等;产业组织政策应允许社会市场主体进入若干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产业领域和支持在文化产业领域提高市场集中度等;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