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个代表”思想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特别是邓小平,都十分重视生产力在党的路线、纲领及社会主义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这些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代表”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新的文化理念,奠定了"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所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则与"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观是在"文革"结束之初,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有所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深化、完善和补充;在邓小平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的前两步战略目标,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理解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共同的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他们的发展观中均内在地包含了这一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包括发展理论与实践在内的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中央要有权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央要有权威"是实现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的前提条件;"中央要有权威",就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发展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央要有权威",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要有权威",就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中央要有权威"的思想对于维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为了使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全面掌握和运用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增强在思想教育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本文拟对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提出探讨。一、服从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原则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现实国情出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对群众路线给予了新的发展和完善 ,使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最好表现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邓小平的人民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最本质概括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发展理论,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理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內涵。  相似文献   

13.
发展理念经历了立足于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是贯穿于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中的一条主线。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 ,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要在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中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而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中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发展是特指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辩证运动;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的、历史的,同时也是唯物的、辩证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演进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历史过程等基本思想。同时,文章还从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符合人性发展要求以及富于创新性几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社会理论中有两种典型的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级阶层理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视角,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方法,通过与西方中产阶级的比较,来分析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发展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统一性与模式表现的独立性、多样性。从艰苦曲折探索到成功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其辉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无可置疑地验证了唯物史观方法论意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并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放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今天学习和研究并认真领会邓小平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的发展理念.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集体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理念是党和政府对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发展理念的又一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为落实这一发展理念,必须要采取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