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文[1]曾提出讨论情报概念要有“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形式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给概念下定义是一种思维活动,定义是一种思维形式。一个概念的定义要做到既科学又简明,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关于下定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定义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概念是用来揭示被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针对目前物理教学中很少介绍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之不足,运用形式逻辑中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对如何给物理概念下定义作了一些尝试,如用“种属定义法”等方法定义物理概念。同时作者兼论了物理学中的虚概念。  相似文献   

3.
给概念下定义,经常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本文论及的就是这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给概念下定义,首先需要找被定义概念(有的书叫“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可是,一个概念的属概念往往不止一个。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属概念就包括“灵长目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动物”、“生物”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个概念作为定义中的属概念呢?就我所见到的材料来看,不外乎三种观点:一、选择“最邻近的属概念”。有的逻辑书没用“最”字,但含义却是一样的。如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基础知识问答》二十七页上讲:“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广泛的概念,即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的那个概念。”显然,这里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最邻近的属”。二、选择“较邻近的属”。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属概念。  相似文献   

4.
“定义必须相称”,是形式逻辑定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中外逻辑学家,在讲到下定义的规则时大都有这么一条①;现在有同志甚至认为它是下定义的重要规则,应加以强调;有同志虽然对定义规则发表过不同意见,但仍然保留了“保证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的同一性”②这种说法。这表明:“定义必须相称”作为下定义的规则,是为逻辑界所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所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指出,下定义有一条重要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所有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我们认为,定出这条规则是正确的,而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的分析则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补充指出,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还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交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全异”。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被定义项是一个概念,定义项也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必须是全同关系。被定义项指的是那一些对象,定义项指的也应该是同样的那一些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符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现在的教科书和写哲学史的人,大都是用的日丹诺夫的定义。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中,给“哲学史”下了这样一个简短的定义:“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应该说,这是一个极端偏狭的定义。所谓定义,主要是解决两个认识上的任务。第一,确定被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的属性或本质的特征;第二,把被下定义的对象跟与之邻近的、相似的各对象区别开来。就是说,科学的定义,必须能够全面地揭示出被下定义对象的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指  相似文献   

7.
莱布尼茨认为,从观念本身出发就能对事物进行先验区分。因为清楚明白的观念自身就具有区分事物的功能。通过对其下定义、确定出种差,我们就能够在逻辑上把事物区分开来。而借助于个体概念的可共存性以及它们在可能世界中的特殊性和惟一性,我们就能够对在诸多可能世界中的无数个可能个体进行区分。最后,从个体概念出发并通过诉诸于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茨还为我们论证了事物的可辨别性。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划分?关于划分的定义,各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如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说:“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的逻辑方法。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十一院校编《普通逻辑》增订本说:“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概念。”它们都认为是把一个较大的概念(大类)的外延分成若干较小的概念(小类),大概念和小概念之间是属种关系。可是,上述说法包含着矛盾。既然是把一个大类分为几个小类,那就不能说“某(或某些、所有)小类是大类”。“种概念”不能用“是”同属概念相联结,被划分概念和划分出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关于定义的规则第一条“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解释说:“所谓定义相应相称,就是说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等的,二者具有同一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更明确规定:“下定义必须用全同概念。这就是说下定义项必须与被定义项是全同概念。”还有其他教科书上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说,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或叫全同关系)的概念。那么定义概念和被定义概念是否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同一概念”,在形式逻辑里是指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据一般逻辑著作的解释,所谓“同一概念”,就是外延完全重合,但内涵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例如,“鲁迅”与“《阿Q正传》的作者”,“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社会主义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等,都是所谓“同一概念”,对于此说,笔者存疑已久,逐渐形成一些看法,现在把它写出来,请同志们指正。 所谓“同一概念”,既然属于形式逻辑两个概念间的一种关系,那么要讨论它,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形式逻辑所说的概念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概念是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反映,而概念间的关系,则是一类事物或现象与另一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关系的反映。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形式逻辑特定的对象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研究概念间种种具体的、复杂的关系。形式逻辑仅仅以概念间外延关系为其研  相似文献   

11.
武术很难仅仅用传统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来界定,武术的历时性和武术活动的默会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在各种武术分类中找到“家族的相似”而找不到共有的特征。语言哲学的新视角帮助我们摆脱了对武术进行规定性定义的泥潭,描述性定义的方法和规定性方法的协作才能更好地解释武术的概念。武术由此可以定义为一种源自军事活动的社会建制。这种社会建制凝结着祖辈们“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隐藏于武术概念之后的“生活形式”。它赋予了武术这种社会建制以技术思想、审美与伦理价值,以至影响着武术的传承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定义为“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对于这种“反映——属性”论的定义,有文对此提出疑义,认为不能解决虚概念和抽像概念的问题,理由是“反映一一属性”论说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预设了一切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而且必须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说,这个定义只承认在客观世界中有对应物的思想单位是概念,否则就不予承认。这样一来,“神仙”、“理想溶液”之类的虚概念,在客观…  相似文献   

13.
逻辑规律论     
一在相当多的逻辑著述中,把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理解为客观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这种观点的根本失误就在“反映”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反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反映出来也一定有个过程。那么在人的思维还没有反映出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之前,思维还要不要遵守形式逻辑同一律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不遵守形式逻辑同一律,思维就不能进行,也就反映不出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来。由此看来,用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来解释形式逻辑规律的本质是不行的。“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64页)那么“同样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  相似文献   

14.
《诗学》是古希腊文学理论的集大成,其言说方式是典型的比较思维。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较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对象的种差,从而以属+种差的方式给对象下定义,比较思维是属+种差定义方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还在《诗学》中阐释了隐喻理论,他祛除了隐喻思维的诗性色彩,以比较的理性对举隐喻的诗性,将隐喻转换为言说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突出了隐喻的人为性与工具性。《诗学》中的比较思维迥异于轴心期中国比较思维的象喻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文学比较形态。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话语"一词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一词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有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能给“话语”下一 个属加种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梳理“话语”一词的各种用法,并在福柯 知识考古学与权力系谱学的基础上对这个词作出概念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概念”的理解,通常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就容易剔除它本身所应具有的丰富性和流变性,把“概念”抽象为某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处于相互联系和辩证发展之中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因此,概念又必然具有具体性、辩证性,是“具体概念”。正确认识概念的辩证本性,对发挥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产生的事物和新事物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有人认为,新产生的事物和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包含关系,即新产生的事物包含新事物,新事物包含于新产生的事物。用形式逻辑的欧拉图表示则是图(1)。用属种关系表示则  相似文献   

18.
关于虚概念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虚概念,又叫虚假概念球虚构概念等。在形式逻辑中与真实概念相对,是概念的一个种类。它指在客观世界当中没有或尚未发现与其直接对应的事物的概念。关于这类概念的定义,尚无一致意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逻辑概念的定义中存在着严重的定义不清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下定义时,无视或不顾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客观存在着的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或不尽相同的多种状态,而只是考虑了其中的一种状态。为此,本文主张区别真值定义和非真值定义:在下定义时,应该首先采用非真值定义,在一般定义上对概念予以界定;如果需要,再采用真值定义,对概念的正确与否予以区别,从而保证所下的定义能够如实、全面地反映概念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