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6年,蒲松研究在资料整理、专著出版、论点多样化诸方面,均取得一些进展。一、蒲松龄著作及有关资料的整理、出版:1、《蒲松集》(新一版)1962年8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编所编辑出版,路大荒先生整理.1963年路大荒先生根据新发现的《聊斋偶存草》等珍贵抄本,增补了《蒲松龄集》,是为二版。其增补诗歌,做“附录”。1986年4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蒲松龄集》,因原整理者路大荒先生已去世,该书重印前由蒲松龄纪念馆盛伟做了一些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德辉 《云梦学刊》2005,26(1):141-142
新时期以来,古籍整理工作受到重视,刘禹锡文集整理成果叠出,先后出版了点校本《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以下简称中华本)、《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上古本)、《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及《增订注释全唐诗》之注释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全诗》本)。以上著作固然在刘集整理笺释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留下的缺憾也不少:只收诗文或诗歌而不及其他,笺注上重诗轻文,在校点、辑佚、辨重、辨伪、系年、笺释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使人们迫切期待文献收录更全备、校考笺释更精…  相似文献   

3.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 (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声母研究1、关于《切韵》声母系统研究主要论文有:时建国《曾运乾的<切韵>五十一纽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47-51),陆志韦《证<广韵>五十一声类》(《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版:373-431),陆志韦《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版:507-521),陆志韦《汉语的全浊声母是什么时候才送气的?》(同上:522-547),陆志韦《三四等与所谓“喻化”》(同上:477-506),于志培《中古禅母类变管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72-75),伍巍《中古全浊…  相似文献   

4.
齐己是唐五代之际著名的诗僧,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增订本)录其诗十卷,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又增补两首一句。然《全唐诗》所收录齐己诗部分诗题、诗句时有讹误,可结合四库本《白莲集》、四部丛刊本《白莲集》以及相关文史资料加以校勘。兹择其要者作此小札,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后半生,是在山水奇异的湘桂地区度过的。在流放中,他时时不忘“以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可是得到的却是无期无了的冷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于是只好如他自己所说的:“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41页,以下引此集,只注页码),“自肆于山水间”(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相似文献   

6.
由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部出版的五卷本《全唐诗大词典》,是我国首部大型诗词典,汇集了唐诗歌语言研究之精粹,系古今学者辛勤考索之结晶,收录《全唐诗》、《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词目;以词语为主,广收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官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词目及名旬、习惯用语等;按《康熙字典》214部首归部,依《广韵》、《集韵》标中古音反切、声类、韵部,每一项先本义,后引申义、通假义;书证按初、盛、中、晚唐和五代顺序选例,同时收录《全唐诗》和《外编》所收2200多作者近五万首之多的唐诗词目。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补逸》订补一首凌原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收入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第3编)卷五据清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凤台县志》卷十七辑录权澈《琵琶石壁诗刻》诗一首。按此诗又见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权澈琵琶泓诗”条,诗题作《琵琶泓作并序...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生活的时代,正值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盛唐景象已成昨日黄花之时。作为一名积极人世的思想家,柳宗元希望在自己的仕宦生涯中能有所作为。他“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柳宗元集》卷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中华书局1979年1O月版。以下引自该书,只注篇名),曾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的永贞革新运动之中。政治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虽然身遭贬谪,依然心系国事。而且这种政治遭遇和贬所的环境,更促使了柳宗元在行为上和情感上与下层人民的接近和勾通,更促使了柳宗元去积极而冷静地对社会政治进…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页);在为叔父所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同上312页).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后人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据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的说法,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镇;二是据“邑居于虞乡”之说,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虞乡镇.在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出版物中,持后一种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持前一种看法的也有几家.《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庆义先生《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再次提出了柳宗元的祖籍应是唐时解县即今运城市解州镇的说法,批评了“抓住‘邑居于虞乡’五字”认定柳宗元的祖籍是虞乡是一种“歪曲的记载”.由此看来,柳宗元的祖籍究竟是在今运城市的解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将出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请路大荒先生把蒲氏的遗著重新整理。路先生所藏蒲氏作品最为完备,对蒲松龄研究有素。这部集子除将新近发现的《聊斋词集》全部列入外,其余《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集》和杂著等,很多以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品。书前并附有《蒲松龄年谱》,把蒲松龄所处的历史时代与他的生活、作品按年排比,足供蒲松龄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的参考。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时还将出版《聊斋志异》的汇校汇注汇评本,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具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的本子。《志异》过去流传最广的是乾隆年间刻印的青柯亭本,共431篇,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有不少舛误疵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全唐诗》重出误收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了解《全唐诗》重出误收情况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注释“风雨如磐闇故园”句云:“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按,查《全唐诗》第十二册所收齐已诗,并无《侠客行》之题,亦不见有“黄昏”之句。又查同书同册所收贯休诗,断句部分正有“黄昏风雨黑如  相似文献   

13.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14.
历代都有无名氏作家及其作品。无名氏文学有其显著区别于有名氏文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作者队伍的广泛和内容题材的丰富,从而在客观上更具有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也有介于有名氏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特殊的成就。应当说,无名氏唐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通检《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该版包括日本上毛河世宁纂辑的《全唐诗逸》三卷。本文引用无名氏唐诗,均据此书),无名氏唐诗计有近四百家,作品(诗、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集》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点校本卷八《段太尉逸事状》有“宗元赏出入岐周、邠鳌间,过真定,北上马岭”一语(见该集第178页),各古本与点校本相同。笔者以为“真定”当为“安定”之误。其理由如次: (1) 事状中记段秀实为“泾州刺史”,曾“过岐”,白孝  相似文献   

16.
<正>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武宗会昌四年(844)中进士,宣宗大中年间任渭南尉,终于任所。赵嘏现存诗歌二百余首,《全唐诗》编为两卷。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两卷。从诗歌的题材看,内容较为狭窄单薄,很少有表现重大社会内  相似文献   

17.
在历代诗歌赏析评论中,对诗歌声律作详尽分析的尚不多见,偶有论述,多作“配角”,而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恰又在于它的声律谐和多姿,特别是我国的诗歌,更是以声律严密、齐整、谐妙见长. 苏轼评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黄雨在《新评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中评柳宗元《江雪》诗时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诗集注》卷九有《题伯时画顿尘马》(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23页)绝句一首.另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作《题伯时顿尘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诗云: 竹头枪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诗集注者任渊将此诗编在元祐三年(1088):"是岁山谷在史局,其春东坡知贡举,山谷与李公麟等皆为其属.……而《顿尘马》有‘亦思归家洗袍州’之句,为试院处作无疑."其后黄(瞀)《山谷年谱》亦说:"先生有此诗真迹题做《辗马》.今观诗句乃云‘忽思马欲顿风尘’,则是《辗马》无疑.蜀中见有石刻."(《四库全书》本)南宋孙绍远所编《声画集》、清代吴之振编《宋诗钞》、今人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均从此二人之说.但黄(瞀)仅就山谷亲书诗歌题目而云,并未说看到诗歌文本的真迹,不能据此说明此诗为黄庭坚所作,《年谱》提及的"蜀中石刻"情况也较为模糊,亦无法证明所刻定为山谷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的卒世日期,今有四说,即: 甲、1587年12月28日说。见谢承仁、宁可著《戚继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谢承仁著《戚继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乙、1587年12月29日说。见王业猷著《戚继光》(中华书局1980年版)、虞斐明著《戚继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相似文献   

20.
读了《学术研究》1986年第2期所载刘逸生先生的《龚自珍诗编年订误三题》以后,笔者认为,刘先生指出王佩诤先生校本《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中的《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以下简称《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与《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三首)“编年明显有误”,是很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