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块”字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亡》这一部分,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众多的古代散文选本大都选入。该文在记叙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之后,紧接着有这样一段文字:“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册《土地》后引了《左传》上一段文字:“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于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课本将“与之块”注释为“给重耳泥块”,将“块”解作“泥块”是正确的。 《说文》“(土鬼)(块)”写作“”,说“”或作“(土鬼)”。那么“(土鬼)”与“”当为异体字。《说文》又以“”释“(土鬼)”,“(土鬼)”就是“土块”。《国语·吴语》:“(楚灵)王寐,畴枕王以而去之。”韦胎注:“,(土鬼)也。”《尔雅·释言》:“(土鬼),堛也。“段玉裁认为“堛”即“”之异文,可见“(土鬼)”,、堛三字都是“土块”的意思。晋杜预在注“野人与之块”这句话时,虽未对“堛”直接加以解释,却说:“得土有国之祥,故以为天赐。”可见杜预也是把“块”解作“土块”的,不然,何以有“得土”之说呢?  相似文献   

3.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野人与之塊”的“塊”字,或训“土”;或认为是“蒉”的假借字,训“盛土的苹器”。分析“塊”字的本义、引申义及“蒉”与“塊”的关系;探究“枕塊”与“枕草”的不同。结论为:“塊”字本义为“土塊”,“蒉、塊”不能互通,“枕塊”与“枕草”不同。  相似文献   

4.
动词持续体重叠式“V着V着”不具有句法独立性,通常出现在由三个语块——“先行状况”语块V1P、“持续”语块V1着V1着、“变化”语块V2P组成的构式中。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性构式,突显三个方面的意义:“持续”状况的短时性;“变化”的非预期性;“变化”与“持续”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21日,借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的机会,笔者邀约世界著名语块研究专家瑞艾莉森教授在卡迪夫大学英语交流哲学学院3.66(A)办公室进行了为时约2个半小时的访谈.访谈主要内容:新术语“MEU”的创造构想及如何理解“程式序列”;艾莉森专著《语块与词典》《语块:探索边界》中涉及的语块概念认知;语块的识别;艾莉森语块研究的历程;中国语块研究存在的问题等.以下为访谈实录.笔者简称“周”,艾莉森教授简称“艾”.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汉语中含有“V起NP来”的两个构式为例(甲构式如“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乙构式如“赵括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提出构式内部结构的模型假设:“构式—语块—词项”。主要观点是:语块是构式和词项的中介。具体观点是:1.构式中心论:构式义是第一位的;2.构式由语块构成:一个构式的语义单元由构式内部各个语块分担;3.语块对入选词项进行遴选和制约:词项的自由变异度在语块范围内实现,语块内部词项与词项互相制约,共同承载该语块语义。该模型是构式语块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可以为“构式义为何不能从组成成分直接推导出”这个构式语法的基础理论问题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预制语块在翻译过程中的效应优势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制语块是整体存储于心理词库中的固定语言组块,预制语块在翻译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独立单词而言,在心理词库中存储的预制语块本身具备“词频性”,“整体性”和“范例性”等效应优势,从而使得译入语词汇提取迅速、流畅,选词规范、准确,用词自然、地道。预制语块研究对翻译教学也具备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语块理论”(或“预制语块理论”)对可填充式成语语块进行讨论,从语言本体研究的角度对“成语活用”提出了再认识的问题,并依照这一理论,提出了英汉成语语块的语义特点、结构特点、表达特点和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讨了词汇的板块性(即词块)与词汇搭配的关系,说明了词汇搭配是“词块”依赖生存的先决条件.词汇搭配的生成具有任意性,使用特点具有弥漫性,其解释具有理论颠覆性.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词块”在语言构建中的作用,探讨语法与词汇的关系和语言的本质,以及“词块”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语块理论、可理解输入假设、可理解输出假设和记忆理论为基础,以福建工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实验教学为例,考察研究“以听促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语块的“以听促说”教学模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块是重要的语言输入、语言存储和语言输出单位。英语句式与语篇依靠连接词将多个语块衔接起来;而汉语的时间空间有序原则则限定了汉语的认知方式,且在汉语句式中,多以逗号这个隐性符号协助语气衔接。充分认识语块、连接词与翻译的关系,可使译文的接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1.“野人之谜” 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已有若干考察队深入藏东考察,但目前野人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4.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段语录,探其原意,实质是谈“学”与“仕”的关系。在“十年浩劫”中,把子夏这一言论指之为“集中地概括了孔丘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并上挂下联,口诛笔伐,“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假令孔子有幸健在,他是要求给予平反的。当然,作为孔子的文学高徒——子夏的言论,也可能师承了孔子的思想,因为《论语·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里的“野人”是指在野的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15.
忠实地传达源语信息是译员的要求和目标,而语块应用也应是提高口译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探讨汉英口译中,语块使用与忠实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语块使用都不够理想,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与口译忠实度成正相关,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强相关;英语专业学生更擅长使用会议类语块。基于以上研究,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并增加有效语块积累。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语块”一直是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语块理论为框架,尝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块进行分类描述和对比研究,总结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以期对语言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块在不同的文献里有不同的术语,国内外不同的学者从频率、功能、意义、构成语块词的数量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忽视了文体对定义语块的重要性。通过比较日常英语和法律英语两种不同的文体中语块文体特征发现,词的组合在某一文体中是语块而在另一种文体中可能不是,语块在不同文体里的密度不同,同一文体里出现的频率会不同,不同文体里的语块实现的话语功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些表明,文体应视为定义语块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正>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武帝纪》赞语所及,竟全系武帝之文治成绩。细察班固所总结武帝朝之文治成果,其主要内容实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此八字实为近人易白沙所总结(参见王文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语主再考辨》),非时人之语,因而今人对此总结是否准确亦有争议。  相似文献   

19.
“语”在文字产生以前和以后都是中国上古文化传喻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语”在传统的过程中分化出了很多语体和文体样式,后世各种门类的书籍从样式、性质上追溯,都可说是“语”的衍化。“语”在楚国成文文化和口述文化的传承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语·楚语上》申叔时为楚太子开列的九门学习课目中便有一门是《语》。韦昭注曰:《语》,“治国之善语”。韦说盖有所承。《诗·大雅·抑》“其惟哲人,告之话盲,顺德之行。”毛《传》曰:“话言,古之善言也。”《左传》文公六年记君子曰:“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孔疏曰:“为作善言遗戒,著于竹帛,故言‘著之’也。”“善言”亦即“善语”。据《诗》、《传》及毛、孔之说,“善言”又尤指圣哲之话言及遗戒。  相似文献   

20.
预制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形式上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块状语义单位,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语言的学习与提高与预制语块的积累程度具有正关联性。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语块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预制语块的优势,以提高其二语语言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