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外国文学,鲁迅的主张归结为两个字:拿来!鲁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他在后期写了一篇文章,对“拿来主义”作了集中的全面的发挥,题目就叫《拿来主义》.在《拿来主义》中,鲁迅以一幢旧住宅作比喻,他说,“拿来主义”者不必探究这住宅是如何到旧主人之手的,而要大胆“占有”,对宅内的物件加以“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了.鲁迅,正是“拿来主义”的典范.二十卷《鲁迅全集》,后十卷全是翻译,闪耀着“拿来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拿来主义”理论是逐步建立起来的,萌芽于他留学日本的早期,发展于中期,成熟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后期;散见于他的各种著作中,而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作了更系统的阐述。这一理论运用在他的全部创作实践中,《狂人日记》则是他首次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宁信而不顺"的翻译主张不仅仅是其翻译原则,更是其文化意识的一个表现.具体而言,是其文化自省意识的产物,及其拿来主义文化策略的体现.其中所蕴含的对译者中间物本质的理解源于他的中间物意识,深刻地揭示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是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建设新文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主张。这一主张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不少方面对我们今天探讨如何建立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革命文艺仍有教益。为便于吸取,本文试图对它作一全面介绍。一、拿来的重要性“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就是说要建立新文艺,首先必须拿来,这句话本身就包括着对“拿来”重要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一位政治上不甘寂寞的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主张是与反动统治阶级对立的,起码是不一致的,只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才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就胡适政治主张的变迁,略述管见,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审视与感知,通过犀利的语言揭示和抨击现实世界中的丑陋、不公行为,其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带着明显的讽刺意味和强烈的批判态度,《拿来主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不仅对国民政府毫无担当、一味妥协的行为进行了嘲讽,也对文艺针线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错误予以了批判。这篇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学语文在以往《拿来主义》一文的教学中忽视了鲁迅对“拿来主义者”素质上的规定,指出其与鲁迅“立人”思想上的深刻联系,阐释了“拿来主义者”“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的具体内涵,并且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的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 《东方论坛》2004,(5):1-5,111
青岛大学<东方论坛>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东学西渐",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开得适逢其时.我愿意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问题,既主张拿来主义,也主张送去主义,对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我的基本观点是"拿来"与"送去".就目前来说,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但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这个词是我发明的.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未中断过,我认为21世纪应该是"东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把人类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我希望这个栏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参加,希望把这个栏目办好,办成一个有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一开始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正象我国的古典文学曾对世界文学的总体构成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样,我国的现代文学也是世界现代文学总体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表现为它曾经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过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外来思潮、理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涌向中国并与古老的民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如何看待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如何正视这两种文学遗产,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鲁迅的探索始终没有中断过。作为中国新文化的主将和旗手、一代文学大师,他以丰富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阐述了他在外来文化遗产问题上的远见卓识。鲁迅在1934年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正是一篇集中代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待各种文艺流派,主张“拿来主义”,用其可取之处,目的是为了创造我们的新文艺;鲁迅的创作,虽然革命现实主义为其基本特色,但也融合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吸取了象征派等流派的某些长处;鲁迅对一些文艺支流的批评,和对一些好奇鹜怪的青年艺术家的告诫。  相似文献   

14.
泰勒在本体论层次对原子主义、消极自由的批评,以及在实践层面提倡爱国主义和共有的善,都是主张社群优先于个人,这是社群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们把泰勒当作一个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在古今中外文化激烈碰撞中,学贯中西,著译丰富的鲁迅,是屹立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巨人。他以其辉煌的文学创作实绩和精湛的文学理论研究,对中国现代比较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文本写于1907年的《文化偏至论》,在做了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日同时,表现出大无畏的拿来主义精神。同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更以鲜明的拿来主义意识和比较文化观念及方法,论述了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诗派的流  相似文献   

16.
鲁讯的《拿来主义》这篇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这篇杂文不仅代表了鲁讯先生继承和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而且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本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大规模地实行反革命军事“围缫”的同时,还对当时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进行疯狂地反革命文化“围缫”,大批文艺工作者被杀被逮,一些进步文艺也被封禁,随之而起的是种种错误思潮的泛滥:保守成规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思想等等,文艺界一片狼藉。鲁迅在《从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与运命》一文中揭露了民族主义文学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和“鹰犬”的反动本质,指出国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可比性、跨越性--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多民族国家内部自成体系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属比较文学范畴,从而内在地决定了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的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四川民族文学理论批评与比较文学联姻的三十年是拓宽民族文学研究视野,更新民族文学研究方法,提高民族文学理论及民族文学史研究学术质量的三十年,也是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新的理念、新的范畴、新的范式的三十年.或许多民族国家内部自成体系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主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历程中 ,基辛格不仅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启者 ,而且是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如果说作为中美接近战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基辛格更多的从美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 ,那么作为此后三十多年中美友好的提倡者 ,基辛格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出发。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自制特征 ,这与其早年学术生涯中形成的历史哲学理念有相当的契合。本文试图从基辛格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其三十年来的美国对华战略主张作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诗论,乃是他代表时代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只有结合鲁迅所处的特定时代,才能理解他的每一主张的重要意义。这些主张,对今天发展和繁荣诗歌创作,仍有着现实意义。一鲁迅主张诗人要成为关心时代斗争的“精神界之战士”,诗歌要成为促进社会改革的“新声”。鲁迅这一主张,最早是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出来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在今,内密既发。四邻竞集而迫拶,情状自不能无所变迁。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因无以争存于天下。第所以匡救之者,缪而失正,则虽日易故常,哭泣叫号之不已,于忧患又何补矣?”这是一个要求改革的时…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在这期间,它波及到台湾,并产生积极成果,是洋务运动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台湾史专著中,都不免要提到刘铭传改革(有的称为新政),但把它放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去考察者,却屈指可数。台湾著名学者戴国辉先生在批评台湾史学界对台湾研究时不良倾向时指出:“他们的大多数虽然主张‘一个中国’的立场,但至今仍然不把台湾摆在他们研究对象的视野里头。而仅有少数研究台湾的学者亦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