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是宋“尚意书法”的代表。对于苏轼尚意历来所论不甚切要且有臆推成份。文章以苏轼自己 的言论,分“信手自然”、“入神要格”、“自出新意”三个方面对苏轼尚意书法加以概括,希望做到准确切要。  相似文献   

2.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米芾的书法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芾为北宋著名书法家,他集古出新,高举张扬个性的大旗,进一步推进了苏轼等开创的尚“意”书风。米芾推崇晋人书法,其书法艺术观也个性鲜明,提倡个人精神和书法创作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趣”是中国书法理论批评视野的重要审美范畴,书“趣”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书法审美概念,它在汉魏六朝被引入书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得到充实和发展,并逐渐升格为一个书法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兴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5.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尚“意”的观念上 ,而“意”的实质即“生意” ,即“自然”。苏轼尚自然的书法美学观在创作过程及作品品格上均要求体现“自然”的特征 ,充分体现了艺道合一的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形成了宋诗的新面貌,在书法方面提倡以“韵”为主,进一步深化了苏轼提倡的尚“意”书风。黄庭坚书法艺术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自成一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的美学命题由来已久。在古代,“如其人”的人,一般理解为人格、人品,有时还更将这一命题倒过来,即人格决定其风格,人品决定其艺品。“书如其人”说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西汉扬雄的《法言·问神》: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传千里之态态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扬雄率先提出了“书,心画也”的著名论断。扬氏所论之“书”,虽然未必专指书法,但第一次论及书法与书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这些有关书法理论根本论题的论述,对后世的书法理论及创作有着极为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来被看着是“书如其人”渊源。扬雄之后,“书如其人”说逐渐得以深化,成为中国书法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书与道俱”等思想;画论研究关注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以及形神兼备、胸有成竹等主张;文论研究则重点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文艺批评和创作理论。美国汉学家们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择取独特维度对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予以观照。研究往往突破艺术领域,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更为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评判,视角新颖、结论合理,体现出较为宏阔的学术视野。虽某些理解略显偏颇,但瑕不掩瑜,仍可为国内学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轼诗歌创作的分期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诗歌创作的分期问题新探方然学术界历来十分重视苏轼诗歌创作分期问题的探讨,然而众家持论多异。苏辙以为: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谪居于黄(州),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又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①大抵以苏...  相似文献   

10.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王澍是清初以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称的艺术家。他首攀篆书绝顶,四体并工;论书矜练,声振海内。针对当时书坛的种种流弊,他提出“书本篆隶,书本晋唐”的书学思想。“原本”书学观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书法创作都有不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宋代文坛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文人们对于文学各种体裁总是强调其异,但对于诗画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却强调其同,而且这两种倾向的出现都与苏轼有着直接的关系。宋代以前的文体论,着重的是正面归纳说明不同文体各自的凤格特点。自从苏轼认为词是“长短句诗”(《与蔡景繁书》),并谱写出一些“曲子中缚不住”的词作之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王世贞首次集中以“古雅”论书,其审美价值观念倾向于古拙、含蓄,着意于意趣表达。由于他对“古雅”的推崇,也使这种美感属性从普通层面逐渐提升为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志林》全称《东坡志林》或《东坡先生志林》,新版《辞海》、《辞源》内“东坡志林”条皆定为“北宋苏轼撰”。按元符三年五月,哲宗大赦天下,苏轼在由儋移廉的北归途中写道:“《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二卷,甚赖公检阅也。”又,后世五卷本,一卷本,十二卷本各种不同版本差异非常大,可说明《志林》并非苏轼亲定。而且把《志林》与《书传》并提,两书性质应该相近。《书传》是东坡自视很高的学术专著,尝言“但抚视易,书,论语之书,即觉自生不虚过,如其他何足道哉!”则《志林》也应该是有计划写作的煌煌大论。通行的五卷本《志  相似文献   

15.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 ,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 ;道的大境界 ,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 ,三位一体 ,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 ,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情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 ,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 ,道之华。  相似文献   

16.
“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的分析,分析认为,“洛阳体”只是魏碑体中的一个地域书法概念,除“洛阳体”之外,魏碑体还包括北朝时期关中地区的“长安书体”和甘肃河西地区的“凉州书体”以及其它地方的造像题记书体。研究结果纠正了书法史上对魏碑书法认识的局限性,拓宽了魏碑书法的地域概念及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苏轼根据自己对儒学发展的理解排列了“孔子-孟子-韩愈-欧阳修”这样一条“道统”传承的谱系。苏轼本人还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居,积极投身于“斯文”的建设事业之中。苏轼“道统”论的提出建立在他对孟子心性儒学的信奉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关切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苏轼对儒道本质的看法——重视“士人”的内在修养并将儒道发扬光大。苏轼的“道统”论从侧面反映了唐宋两代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转折,它在儒学史上的意义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享誉国内外。然而,先生不仅字写得好,对书法理论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我将先生的《论书绝句》及《札记》等辑编在一起,经先生提议名之曰《启功论书杂著》。先生精湛的书法理论可以说大部分汇集其  相似文献   

19.
书法与汉字与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和载体,书法不能脱离汉字,应该弘扬汉字的美,企图摆脱汉字的倾向是危险的;书法是汉字的提高和升华,又不能拘泥于汉字,墨守成规,毫无创意,也是没有出息的。要处理好书法与汉字“合”与“离”的关系。汉字“博采众美”而来,书法在表现自然美的过程中,逐渐集中到自然界最完美最富活力的人,由一般意义的“书若人然”,到显示个性的“书如其人”,到带有时代特色,使书法不断进入更新更深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开创了唐一代书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之书、天下翕然从之,固然推动了书法向前发展,科举以书取仕又提高了“书学小道”这门艺术的地位,但由于楷书趋于成熟,使书法法度日趋严密,四大家书法也讲究严密的法度,以致“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书法理论都以六朝以来“天然、工夫”说和“心手合一”论为主,并按此标准,力图逼肖二王,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束缚了书法的发展。后来,张旭与怀素的草书以其独特风貌出现了,他们大胆创新,在唐人楷法森严的书坛中,他们打破了以前草书家的框框,独树一帜。以狂纵的笔墨、潇洒奔放的热情,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路子,使书风为之一变。怀素与张旭、颜真卿一起代表了唐代书法创新一派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