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农村工业化的开始也在于对农本经济中'织'的突破,但在生产原料来源、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等三方面较早地为乡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英国的乡村工业化以毛纺织业为龙头,将农民家庭经济纳入英国独特的'家内制'乡村工业体系之中,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工业部门。农村的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协调发展,成为各地区工业化的核心,形成一个个经济生活圈,逐渐带领农村步入经济一体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乡村手工业的商品生产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原始工业化逐渐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乡村手工业的商品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其主要表现是乡村家庭棉纺织业的快速扩张,包括为乡村家庭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种植量和棉花产量、棉布的产量及其远程交易的商品量、从事乡村棉纺织业的人数都有大幅增加。这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欧的原始工业化一样,存在着许多地区农村家庭手工业生产的重大发展,这些历史积淀为后来的乡村工业腾飞奠定了原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迅速崛起。我国近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乡村工业的发展所支撑,乡村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乡村工业从其发展开始就试图营造一个独立于城市工业体系之外的第-工业体系,造成了非分工基础上的城市工业与乡村工业的高度相似。这种高度相似导致竞争过度,限制了技术进步和城市工业与乡村工业的发展,阻碍了产业高级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并增加了改革的难度。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相似性的存在,并论述了产生这种不合理相似性的原因和对经济运行带来的不良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消除城市工业与乡村工业这种不合理相似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15世纪至工业革命三百年间,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而同一时期英国城市的发展却比较曲折。在英国近代早期,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非彼此孤立的现象。乡村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有对城市较大依附性,城市工业向乡村转移是它摆脱封建束缚的表现。乡村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内部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质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完成后,城市仍在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乡村工业发展的结果,使许多村镇也日益城市化,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15世纪至工业革命三百年间,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而同一时期英国城市的发展却比较曲折。在英国近代早期,这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非彼此孤立的现象。乡村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有对城市较大依附性,城市工业向乡村转移是它摆脱封建束缚的表现。乡村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内部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质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完成后,城市仍在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乡村工业发展的结果,使许多村镇也日益城市化,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前工业时期,英国乡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赖以发生的工业基础,而中小城镇的崛起就是其作用的突出表现。中小城镇在联系和沟通乡村经济生活和城市经济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英国乡村工业发达的北部和西部之所以成为工业革命"摇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市)化协调城乡发展的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一般经验有:城乡互动发展、以小城镇为主体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经验对西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启示是:以乡村城镇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以城镇的城市化加快西部城乡一体化、以乡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的兴起表明中国农村发展和乡村城市的重新定位,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探讨的“工业下乡”的构想,以农村为本位,通过饥饿问题、副业的必要性和实际困境、乡村工业的技术改进、以合作为原则的乡村小型企业的发展以及外界变革力量的引入等多个环节,揭示了“乡村内生城市化”的机理,为思索中国农村发展道路问题提供了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揆度诸多症结之由,皆可溯源于过度工业主义教育模式的推行。几十年来,过度工业主义的教育,给乡村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回望历史,乡村社会面对工业主义教育模式所呈现的种种"不适应",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乡村教育开始现代转型之时业已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试验,即是基于乡村社会在现代工业主义教育冲刷下的前瞻性思考。面对乡村教育的衰败,陶行知尝试进行"修复"试验,创新性构建了一整套具有本土价值的"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振兴视阈下对陶行知乡村教育再审视,对于当前乡村教育振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普遍存在着的创作主体的乡村意识左右着小说的艺术向度之倾向,草明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其作品中乡村话语的渗透和沉淀决定了工业小说共同的必然命运:具有一种摆脱不掉的乡村情结。从人物的文化心理和情爱模式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明显的主观倾向和价值特征。思想现代化并没有与工业现代化同步,与土地过于黏着的富于古典情感的人们在感到价值失落的同时,也产生了心理世界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乡村工业实证调查———兼论我国乡村工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邵建伟乡村工业实证调查分析1997年浙江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本省24个县的239家乡村工业企业进行了实证调查,被调查企业1996年平均总资产111万元,其中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联系到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农业反哺工业、农村反哺城市走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轨道上来。本文试图将马克思经典理论与我国城乡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城市与乡村的理论论述,希望对我国城乡关系研究的推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复兴是人口城镇化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新现象。乡村复兴指乡村具有集聚人口、经济的能力和存在的社会价值。乡村复兴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供给紧张、乡村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有一定吸引力。乡村复兴的条件有三,一是交通、信息的发展消弭了城乡空间距离,二是后工业社会里小生产方式的重生,三是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口在城乡之间重新分配。乡村的复兴,要调整只利于城镇化的人口政策、土地政策,要促进乡村优势资源聚集,还要学习借鉴他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字     
4510家据福建省统计局统计,工业园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至5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园数达4510家,同比增加720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0.4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6.1%,同比增长26.3%;比福建全部规模工业增速高6.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7%,拉动全省工业增长9.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关系。乡村在以农业资源支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乡村的变迁。高阳织布业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这表明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以及城乡间产业结构的重塑是乡村工业变迁的动力所在。从城乡关系变动的角度思考近代乡村工业的变迁,探索其内在逻辑,对当今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实经济生产交往方式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基础,随着世界图景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变换,后工业时代经济生产交往方式表征出了与工业时代经济生产交往方式极强的异质性,这需要经济伦理研究视域合乎现实逻辑的进行转向,即其研究视域必须由“生产-商品”域转向“消费-符号”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所处现代世界体系发展序列定位的不同认知以及由此而选取的不同比较研究对象,费孝通与理查德·H.托尼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主张以乡土工业为基点来构筑乡村的现代性,后者则强调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经历了系列思想转变后,晚年的费孝通也重新回归到对园艺改革的关注,希望在中国走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但无论如何,对共同体伦理的维护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关键。因而,重启费孝通和托尼关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梳理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过程,不仅对理解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史具有理论价值,还对理解中国的乡村振兴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工业普遍兴起,是工业革命前西欧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现象。严格说来,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古已有之。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成分。即使是工商业城市广泛兴起的中世纪西欧,家庭手工业仍在农奴经济和庄园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所说的乡村工业涵义有不同,它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乡村手工业,指在乡村从事的以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品生产。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乡村工业的兴起及其作用,还未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化指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个体和集体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国内关于工业文化研究主要围绕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文化教育和工业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工业文化未来的研究可能包括八个方面:基于城市整理规划布局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研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评估体系,研究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多元化融资途径,研究工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校企工业文化教育结合的途径,拓展工业文化的研究领域,研究基于工业文化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新型乡村工业的内涵界定为研究起点,选取埇桥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埇桥区具有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的外部机遇、资源禀赋和自身产业基础好等优势条件。分析了宿州市埇桥区发展新型乡村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瓶颈的制约作用趋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提出了主要发展路径:把培养饼业理念强、敢想敢干的大批优秀农民企业家作为突破口,帮助农民选准符合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依托区域比较优势主动转型升级,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跨越发展;政府要打造发展平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