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学堂,不仅是中国新教育的发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产生。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审读这一历史,不难发现近代人才观念的形成及其对传统人才观念的突破是职业教育产生的直接诱因;而近代人才观念的形成所折射出的则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结构的变动,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结构变革的产物,这成为职业教育产生的深刻动因。回顾这段历史得到的启示是丰富的。面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在于本土化;在于形成多元、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张力。  相似文献   

2.
杨正云 《肇庆学院学报》2008,29(2):76-78,89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证实了中国历史上“重文轻武”的社会观念形成于宋代;探明该观念的形成源于宋代王朝统治者,他们为了维护其政权,消除政权隐患而实施了许多推崇“重文轻武”观念的举措;提出这一观念的社会实质是对人的自然发展的社会否定;指出这种观念是制约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社会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诗经》的实用观念与实用价值景明一文学的存在,应该是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教育、道德种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要研究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不能离开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考察《诗经》中实用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周朝的文化背景。而文学是情感的表现,文化之影响文学,...  相似文献   

4.
宋壁画墓形成了繁缛的仿木墓室和特定的图像、观念体系,而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早期灵魂观念、道家思想、神仙信仰、孝行观念、阴阳五行观念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宋代政治、经济发展等社会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福利观念因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社会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将中国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社会建构概括为六种取向,并分析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性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五个历史阶段而最终形成后,继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丰富。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市场营销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营销专家、企业家们的不懈探索,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各种新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西方一些学者声称“市场营销发生了真正的规范性的改变”,甚至认为市场营销领域进行了“基本重塑”。在他们所说的种种变化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市场营销观念发成为一种新的营销理论─…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以重民轻神、重民轻君为特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建立起新的人文观念。它动摇了天道观念和旧的伦理观念。它是在奴隶制社会结构逐渐解体的过程中,随着新的社会中下层力量的不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其本质是农村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而形成的人口数量、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藏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其城镇化进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本文将从人口流动、空间转移、产业转型等多个层面对藏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现象、本质、问题、对策作一考察,以期形成较合理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小王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打工族。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小王村村民的土地观念、婚育习俗、养老观念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打工族的出现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前,人闪称婚外性行为为"通奸";80年代,称为"第三者插足"、"婚外恋";90年代,称为"情人"或"小蜜"。人这一术语的变化,不难看出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每一社会都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爱情和家庭的规范。然而,这情爱规则并不是恒定的,而可能是变化的。在封闭型社会之中,爱情和性的规范比较稳定;而在开放型社会之中,情爱规则的变化往往变动不居。而日益变化着的婚恋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冲突--尤其是在青年人与成年人或老年人之间,会发生比较大的认知偏差。但冲突的结果,则往往是青年人以自己的爱情规则部分地改变…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与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文化观念是指以伊斯兰为核心所形成的反映回民族特征的一种意识形态,是随回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回民家庭教育通过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对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季民初社会剧变引发中国社会思想深刻变化。"信用"随着社会性的扩展而发生创造性转化。从观念史的角度看,首先,"信用"术语由日本入华的文化交流历程而形成种种信用论说。其次,在观念与社会事实上,四民秩序解体后信用日益成为社会生成与团结的纽带。最后是信用论的形成,中国由人情社会艰难转向契约社会,信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枢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中国近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交往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在近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异常复杂而又千姿百态。日常的人际交往一般循着亲缘、地缘和业缘三大交往渠道展开,并因之形成联系纽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人际关系的发展不仅反映出近代社会的畸形发展轨迹和内在文化冲突,也更新着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近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发展既显示出多样化、外向化的趋向和交往观念中等级意识的淡化及礼仪上的简化,又形成新旧交往观念形式的共存和城乡社区之间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4.
人的改造性实践活动是受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念所支配的,而支配这一活动的观念是否科学与合理又取决于建构人的实践观念的根据是否正确或具有真理性,这一根据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越正确越具有真理性,据此而建构的人的实践观念就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现实的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把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与把人的社会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实践概念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社会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及近代新国家观念的萌芽、近代各种国家观念及其主流的产生、近代国家观念的基本确立等三个阶段。它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在中国民众中得到普及和被接受,对统治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平等观念和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关系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对平等观的形成与发展起决定作用“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马恩选第三卷第147页)。  相似文献   

17.
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元素之一,它既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蕴涵着对建构稳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思想路径和基本原则。中国的鬼神观念源于原始社会,在中国社会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思想格局中,又具有各自的特征。其中,儒家的鬼神观念具有实用理性的特点,而道家,确切地说是道教的鬼神观念主要是超凡脱俗的神仙思想,而佛教除了佛、菩萨等观念外,宣扬生死轮回,其中轮回中有"阿修罗"和"饿鬼",而禅宗则宣扬一种超脱烦恼的自在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解释了图腾及图腾观念,然后探索了萨满及萨满教的起源问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没有图腾观念就不可能产生萨满教。图腾观念的形成、萨满教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古埃及人是一个特别注重来世的国度。他们以太阳神和奥西里斯神为依据,为上至法老下至平民的所有人都找到了来世的归宿.在古埃及,死亡这一主题整个地融入其社会之中.它不但影响着个人,而且也影响社会文化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其中,他们明确设定的来世审判法庭,不但审判着死者,也实际地约束着生者,从而使古埃及社会走上重人治和道德的道路.而太阳神和奥西里斯神两种来世的相互依存与地位上的演变,以及来世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括.则触动了森严的等级观念,形成了现世平等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密尔道德制裁理论辩证毕丽君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因素而体现的。但通过社会舆论所形成的荣辱观念和社会风气,只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外在的社会监督,而且这种外在的制裁必须在个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