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鼎立时期,蜀汉国家统治者错误地执行了不切实际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政策,使绝大多数青壮年男性长期参与战争而丧失了人口再生产的机会,直接造成了蜀汉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连年征战还造成青壮年男性的大量死亡,也间接造成了蜀汉十分严重的性比例失调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得其人口增殖处于停滞状态,而且还带来了兵源补充困难、社会劳动力资源匮乏和物力、财力的严重削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摆脱危机,蜀汉政权不得不加强对南中地区人力、物力资源的依赖和盘剥,并由此激化了民族矛盾,大大加速了蜀汉国家灭亡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南阳是一相对独立的特殊文化区。其文化风气的演变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特点:秦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夸奢之风渐兴;宣元之时,召信臣守南阳,儒风渐被;刘氏起兵反莽,剽疾信谶蔚然成风;光武建国,帝乡尊显,士尚仕进;顺帝以后,帝乡衰落,士以退隐为尚。秦汉南阳文化风气的演变,既反映了南阳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变迁,也反映了秦汉社会演进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被誉为后现代小说永恒的经典。围绕着作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萨拉这一形象的精心塑造,不少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男女平等、精神自由的不渝追求。 相似文献
4.
徐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24-127
传统意义上源自日语的音译词,也就是许多学者所认为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语外来语,以及直接从日语借用过来的借形词都可以算作日源词。这些日源词从近代开始由日本流向中国地区,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时期,这种流动又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以近年来出现的作为日式盖浇饭同义词的丼为切入点,来对日源词在新时期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作一剖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歧义源之关系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52-155
关系源指歧义结构中引发歧义的句法语义关系。关系源潜隐于各种线性和非线性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不像成分源显露在歧义结构的词项序列上,因此又可称为隐性歧义源。关系源分为句法关系源和语义关系源,其中语义关系源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贾洪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72-74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分析其长篇小说《盲刺客》中几代女性的生活,展示女性作为历史主体在家庭、社会生活中丧失主体价值,遭受男权制度及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的现实;披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霸权中与社会强权话语"共谋",加深对女性自身迫害的历史;探讨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7.
赵炎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90-93
《红楼梦》中的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贾府的地位与权势主要来源于其男性祖先的军功,其家族的权力建构主要依据性别、父系和母系三大原则进行。不过,《红楼梦》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不是通过暴力和压迫,而是通过一种强调等级、秩序的亲情关系。为了得到女性“自愿的赞同”,男性对女性施行了包括权力让渡在内的各种策略。在这种父权制社会的性政治现实中,性别的模糊、性方面的洁身自好和男女角色的颠倒都是不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151-155
"情判"是中国古代司法官依据"情"来作出判决的一项审判制度.它深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极具中国特色.这一制度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在司法实践中有其独特运作机制."情判"的作用有其两面性,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9.
张叔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30-34
有晋一朝,从阮籍到陶潜,士人饮酒蔚为风气。随着时代的推移,士人饮酒的实质亦有所改变。简言之,魏晋之交,士人饮酒以避祸;西晋及东晋初期,士人饮酒以求名;东晋中后期,士人饮酒以达生。 相似文献
10.
王伯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33-137
浮躁是当今人类文明机体上的一颗“毒瘤”,它根源于现代人欲望的快速膨胀与能力的缓慢提升之间的冲突.生活节奏加快、工作量激增、竞争加剧、风险社会来临等催生浮躁的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现代技术的快速扩张.然而,由于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支持作用,人们不可能通过放弃技术开发及其推广应用的方式根治浮躁.现代人应当通过技术的人性化、分工协作、构建休闲文化、重建精神家园等途径,从根本上逐步消除浮躁之风,进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涂艳蓉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1):67-68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1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
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闹""杀医"现象表面看是制度、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患双方信仰缺失和因此导致的忠诚、信任、感恩、喜乐、饶恕等美德的不足。儒家文化对构建我国传统道德有独具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基督教伦理曾经对西方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但在中国,借鉴基督教文明有其历史的藩篱。宗教信仰的文明成果只要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有助于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都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姚璐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14-118
弗洛伊德曾指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就男孩来说,因"阉割焦虑"而克服"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是正常成长的关键,这无疑与母亲在母子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对小说《儿子与情人》与《金锁记》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深受父权制压抑下的两位母亲心灵的"空房子"状态及成因进行透视,继而剖析母亲此种情感状态及在母子关系中的主动性是儿子"俄狄浦斯情结"严重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武良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认定中具有较大运行空间,但为保证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构成要件解释时,其他要素或要件的解释应尽可能排除习惯法的影响。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习惯法的判断主要是借助社会相当性理论来实现。由于违法的判断是实质的、具体的,故习惯法在此的判断应当结合具体个案分析。在有责性判断中,违法性认识尽管于理论上是习惯法出罪的一条路径,但实际功用很小,更合适的路径应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然目前对期待可能性之理解过于偏狭,应依规范责任论对这一理论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16.
武良军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58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认定中具有较大运行空间,但为保证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构成要件解释时,其他要素或要件的解释应尽可能排除习惯法的影响。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习惯法的判断主要是借助社会相当性理论来实现。由于违法的判断是实质的、具体的,故习惯法在此的判断应当结合具体个案分析。在有责性判断中,违法性认识尽管于理论上是习惯法出罪的一条路径,但实际功用很小,更合适的路径应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然目前对期待可能性之理解过于偏狭,应依规范责任论对这一理论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没有去过“罗托鲁阿”,就不算到过新西兰。罗托鲁阿是新西兰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独特的火山地貌、生机勃勃的毛利文化,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罗托鲁阿”是毛利语,意为“双湖”,但在新西兰许多人都把它译成臭鸡蛋城。不知是否与这里的空气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像臭鸡蛋般的硫磺气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古红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2):115-119
土地所有制改革是目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议题,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更将该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将我国历史上的土地所有制类型进行梳理,能为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某些可兹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卢懿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55-157
《推销员之死》被许多人解读成美国梦的破灭,或被解读成犹太性的异化,还有人认为《推销员之死》是反映小人物的悲剧人生。但无论从任何方面解读,《推销员之死》带给人的震撼是共同的,它那悲剧史诗般的地位,证明了它在美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社会学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推销员之死》的成功是悲剧的极大成功,其悲剧效果的浓郁是几个方面共同推进的。文章从隐喻、美国梦时代、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探寻《推销员之死》强烈悲剧效果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林德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4
幸福是人们主观愿望同客观状况及主观感受比较接近时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其本质是人以理性超越动物性而逐步实现人性完善的过程。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是基础性的,但不能把幸福归结为物欲的满足,人应通过节制来调节本能与理智的关系以实现自我超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价值论的物本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的误读,人应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及心境与物境的关系来建设幸福生活;贡献是更高境界的幸福,人应通过贡献获取收获并借助收获推动贡献,使二者达至平衡。总之,幸福是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创造与协调是幸福之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