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保持了九十年代的激增趋势,影响力更趋广泛和深入,俨然成为时代的第一文体.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长篇小说与市场经济有天然的姻缘关系,二者相生相伴;二是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国家文学奖项的诱导,长篇小说是政府方面构造精神食粮的需要;三是时代生活和作家的渴望表现,复杂的时代生活呼唤一种能够表现它的文学形式,作家企图通过长篇小说证明自己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篇小说文体的基本范畴,学界难以明说.文章通过梳理大量中西学者的相关论述,界定文体的本质是人造物.并从此出发,认为长篇小说文体的基本范畴应是最能体现文体的人造性的几个因素,确立了叙述、结构、话语三大基本范畴,以确保文体研究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是叙事文学中最能体现一个时代文学成就,也最能展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文体形式。中国长篇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峰之后,90年代中期以来再次掀起了更为强劲的创作浪潮。如果说,50—6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兴趣突出地表现为构造新的“历史”的话,那么这一次的长篇小说浪潮之最有特色的风景,无疑是其文体形式的“正衰奇兴”。然而,静观当代长篇小说的研究领域,不难发现,多数研究者的成果,还是习惯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与精神深度的观察上,对长篇小说文体形式的特别关注,直到最近两年…  相似文献   

4.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文体类型,它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学传统.文章将从话本小说、俗讲变文、史传文学三个方面对影响章回小说文体产生的各种因素做共时态分析.对章回体小说文体的渊源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理清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对章回体小说的理性审视,而且对我们准确把握现当代小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屈辞文体的辨析、研究,自两汉至今绵延不断。基本现状是两汉称赋,齐梁称骚,20世纪称诗,新世纪以来的研究趋向具体化,表现为屈辞文体性质的界定、屈辞文体分类、具体篇章文体溯源、屈辞文体的流变与接受等研究。对屈辞文体的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文体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文体之义当包含文章之体类与文本之体征,对屈辞文体的研究,应先辨其体类,再探其体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文体有关的问题是一个禁忌,它总和一度令人发怵的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而庸俗社会学的方法成为文学研究唯一的权威的方法。与此相反,80年代来从西方译介过来的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文学理论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却使社会文化问题成为禁忌,只研究作品的形式,文体仿佛不但是首要的而且是唯一的东西.陶东风博士大约有感于这两者“过之犹不及”的研究现状,近几年潜心研究,终于在文体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陶东风的《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几部文体学专著中独特的一部。在专著中,作者突破了就  相似文献   

7.
向志柱 《云梦学刊》2005,26(2):98-100
“长篇小说史论三部曲”从长篇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和围绕史诗性立论,从总体上抓住了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许多关于史诗性长篇小说理论的命题。采用了“传统史诗”和“现代史诗”这两个概念,抛弃了史诗的外在形式,抓住了史诗的内在精神。将史诗由长篇小说的价值评判转换成了文体规范。不仅具有史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史诗对长篇小说的评价,主要着眼于文学的认识价值,容易助长长篇小说大而全的创作风气,史诗评价也不应该是长篇小说的惟一追求。  相似文献   

8.
吴承学等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树立和建构,并在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范围、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内涵图谱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不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和学科体系构建还在发展和探索之中,仍有很大的可开拓空间。借鉴韦勒克文学研究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学科划分,以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来构建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在综述近20年来文体学学科及其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析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以古代文体学传统中三个分支的原生历史存在形态来印证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重构的学理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许多优秀作品引人瞩目。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评奖机制等外在因素,更主要的,还在于长篇小说精神价值、文体内在史诗品质的变化。这种史诗品质衍生为一种诗性理想,成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无论是蕴涵丰富的诗意书写,还是充盈着主体意识的现实主义叙事,抑或是回归古典的审美旨趣,都张扬出这种诗性建构的艺术追求。这一点,恰恰是文学本体在价值论上的自足意义,而长篇小说诗性品质的建构,则给新世纪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长篇小说视角的复归与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作家对视角的运用趋向诚实与合理,体现出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文体观,主要表现为视角的全知化和综合化.一方面,作家在长篇小说创作中普遍运用传统或变形的全知视角,另一方面致力于多样视角的创化,总体上出现多种视角互相交织、包孕和叠合的综合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说文体形态的新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一开始就表现出文体上的自觉与成熟,注重散文文体建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散文观念的偏差与文体意识的失落,散文文体发展也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散文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散文文体体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演变轨迹不仅清晰可寻,而且体现出古今文学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性延展的整合性.但就目前研究情况而言,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和粗放.鉴于此,本文从古今文学的传承与演变,散文的模糊混用与清晰划一,散文的坚守与破体,以及散文的审美性与自由性等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散文在百年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文体观念、文体形态、文体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散文史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从文体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文体浑和往往发生在存在两种以上文体及有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时。文体浑和不同于文体融合,前者往往是非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的,是文艺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少数文人刻意追求新变的产物。我国文学文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文体、两个以上的单纯文体浑和成为一种新文体(复合文体)到巨型文体的发展过程。其中,巨型文体往往是“黑洞”文体,它几乎可以囊括一切已有文体(包括非文学文体)。巨型文体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没有终结者巨型文体。  相似文献   

13.
文体的内涵、层次与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文体的研究,本文在对中西方文体演变梳理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辞典的界定,提出了新的文体定义,强调了文体的四个要素: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风格。并把文体分为五个层次:文类文体、体式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或民族文体。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文体研究虽然内涵丰富,但多注重语言的形式方面,往往停留于直观性、经验性的层次,要给我国的语体文体研究注进新的活质就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刘勰文体观念的探讨,通常的路径是从体裁和风格这两个概念出发,作平行的研究。事实上,由人体概念引申出的"体"的整体性和直观形相性是刘勰对文体认识的基础。在刘勰看来,文体不是某一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情志事义和辞采宫商等形式因素的有机统一,是文体客观规范与作者主体情性的对立统一,是体裁和风格的交融结合,正是在这多种关系的辩证把握中,刘勰完成了他综合性的辩证的文体观念建构。刘勰这样的一种文体观念架构,因其指涉意义广泛,使中国古代的文体论具有向多种路径发展的可能和潜力,而成为一个包容能力极强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由于传统的杂文学观念,造成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纷繁的现象。尽管从现代文学观念来看,中国古代许多文体都不属于纯文学范围,但这些大多应用于各种不同场合、在学科属性上体现出边缘性的作品,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中国文学史上客观存在的文体。不仅文人大多精于撰写这类文章,而且这类文体也或多或少地包蕴着文学性内涵,体现出文学化进程,甚至对后世纯文学文体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着重研究这类边缘文体的特点及其与纯文学文体的关系,就不仅可以对某些纯文学文体特征的形成得到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可以由此开拓文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17.
晚年孙犁在散文创作实践中,突显了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文章以《耕堂劫后十种》为研究对象,对孙犁晚年散文创作文体的交融性给予关照,从文体互渗、散文的理趣追求、语言的文白交错,分析其散文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文体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阐述了新闻文体的本质特征:“新闻 作品既不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抽象,也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其文体的本质特征是真 实的再现,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向受众传播。” 在阐明了新闻文体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文体的各个层面:即新闻事实、类 型、语体和风格,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新闻事实.即事件性事实、非事件性事实和精神性事实。本文 摒弃了长期沿用的新闻体裁这一概念.根据再现方式及功能的差异。把新闻文体分为报道类和谈 话类两种。并据此把新闻语体分为实录和口述两种形态。本文还对新闻文体的风格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在后革命时代的历史语境中,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史诗、反思、传奇、谍战等不同叙事类型,创作呈现出注重人物心理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注重展现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拓展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某些缺憾:文体上多了影视剧的色彩,少了小说的意味;情节上关注通俗化的表达,少了经典化的叙述;整体上注重日常化的表述,缺少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8,(6):124-124
《辞赋文体研究》(郭建勋著)2007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辞赋文体纷繁复杂,极具兼综性与边缘性,这种特殊品性,使其在中国古代文体尤其韵文文体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书旨在对辞赋文体形式和表现特征进行全面的厘清与总结。其中第一、二章分别探讨了骚体赋、诗体赋、文体赋、“七”体、律赋和宋代新文赋的形成和文体特征,属于辞赋的分体研究;第三章论述大赋与小赋的区别、各自的形式特点及其兴衰流变,着眼于对“大赋”与“小赋”这两个重要范畴的清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