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邓小平等的题词为线索追述了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杜重远的爱国历程,介绍了他对抗日救亡的途径与方法的探索,重点突出了他在“新生事件”、“西安事变”、“新疆事件”中的表现与贡献,从而揭示了他思想上的二次重大变化以及完成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总是反复强调“胆子要大”.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到处可见这些非同一般的话语.他教育并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胆子要大”的思想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为引导我国人民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推进现代化事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学习和理解邓小平“胆子要大”的思想,对于现在和将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人民主体观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他探索出社会主义中国最终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路径轨迹,这就是既“先富”又“共富”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三者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将人民至上理念具体化,最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凸显了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曾说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参加学习班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后,感到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与他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分不开的.他在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他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期间,在指导中国进行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国家发展,可以首先还原为对中国国家“自我”的认知过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国家认知的重要探索者.文章确立国家“自我”主体性意识的认知前提,以“他者”来反观自身的认知方法,确定中国处于“被切断的后半截”的认知定位,最终得出在教育、学习和行动中型塑“新中国”的认知结论.通过对邓小平国家认知思想的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后邓小平时代”国家发展方法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人才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四有”论。他的“四有”人才思想仍然是当前我们党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理解和落实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搞好人才工作,基于价值观视角阐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出发,论析了邓小平“南方谈话”表现的政治智慧。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智慧,在于他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创新了社会主义内涵;邓小平的政治实践智慧,在于他明确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和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具体的灵活性。在政治斗争中,他韬光养晦,不重名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在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领导就是服务”,提出“猫论”、“分三步走”、“不争论”等治国谋略;他提倡知人善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顺利完成了干部的新老交替、平稳过渡。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我党领导科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197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1978年12月,他指出:“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这里说的指导方针实际上就是党的政治路线.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把“重点转移”提高到党的政治路线来认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一贯倡导并坚持照辩证法办事 ,毛泽东誉他为全党“照辩证法办事”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及其辩正关系原理 ,深刻地阐述了“变”与“不变”、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唯物辨证的发展观 ,这是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洞见和领悟。邓小平的辨证思维方法渗透并贯穿了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之中 ,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精蕴内奥体现在他的方法论上。邓小平的一般方法论主要有四个方面 ,即实事求是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矛盾方法 ,立足大局、全面看问题的眼光 ,变化发展地处理工作的灵活态度。邓小平一般方法论在统战领域的体现 ,可概括为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估量统战工作的基本对象、政策和组织形式 ,从战略全局出发看待统战工作 ,合作为本、求同存异的方针 ,“两面观”和“两手抓”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妇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妇女工作,邓小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指导妇女工作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妇女工作进行理性思考,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妇女问题“主要还要从经济角度来解决”邓小平非常重视包括妇女问题在内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如何解决妇女问题呢?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发展经济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基础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内曾经有人认为,妇联的工作“是搞政治工作的”.妇联到底是干什么的呢?邓小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回答了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 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就有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考虑。他在9月26日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肯定了“汇报提纲”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后来,这一观点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批为“科学决定论”。粉碎“四人帮”之后,他重新出来工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邓小平决策基本原则:“人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利益性原则”.人民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宗旨,以“实惠性”为特征;实践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核心,以“实践性”为特征;利益性原则是邓小平决策的价值取向,以“实用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我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在教育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探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问题,形成了一条我国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在学习邓小平“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时,首先应该掌握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在研究和把握他的基本思路上下功夫。对历史的反思是邓小平“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基本思路的起点。“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拨乱反正,清理“左”的错误的斗争中.对我们党的教育工作曲折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反思。建国后…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问题.1977年后,虽然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但“文化大革命”留下来的混乱和建国后留下来的左倾思想依然存在,阻止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又有了一股自由化的动乱浪潮,它严重地威胁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向纵深发展,科学地阐发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指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道路,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迫切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邓小平同志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他的稳定——发展系统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宏伟蓝图中,邓小平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抓住机遇”就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学习、探索邓小平的机遇思想,对于我们牢牢把握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伦理问题是一个渊源久远的话题。邓小平的一生不单具有坚定的政治性 ,而且具有坚实的伦理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传承人 ,邓小平完全体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伦理精神。在此 ,本文着重于对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思想根基 ,以及对他的“国家善”、“以人为本”和“民利、民富”等有关政治伦理的一些基本原理性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邓小平干部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独到的分析,认为邓小平从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干部思想: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干部“四化”标准赋予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以鲜明的时代内容;他提出的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的观点,是对“任人唯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以“大胆使用”为中心内容的一系列重要的干部使用观卢、是对毛泽东同志干部使用思想的丰富和具体运用;他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教育培养干部的基本原则,并创造性地提出要建立“梯级结构”培养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论斗争中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思路,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