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理论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汉唐东亚”与“明清东亚”,根据汉唐时期或明清时期的东亚国际体系所提炼出的要素对于10至13世纪的东亚解释力不足。虽然学界关于10至13世纪东亚各政权间具体问题的探讨,为宏观探讨同时期东亚国际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但仍未步入理论层面。制度化的封贡体系的形成时间正是在11世纪初,即辽朝中期。缺乏对10至13世纪的东亚国际体系的整体把握,无法正确、深刻地理解东亚是怎样由“汉唐东亚”步入“明清东亚”,进而也就无法正确认知当代东亚国际问题的历史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信息库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张国庆:《“东亚经济奇迹”的系统分析——关于“东亚政治经济学”的阐释》指出“东亚经济奇迹”开创了“东亚模式”,同时开创了东、西方“两型现代化”并存的新时代。“东亚经济奇迹”是“东亚政治经济学”的实践结...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域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缘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东亚的地缘经济,而阻碍因素主要是东亚的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相逆的状态制约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改善了东亚的地缘环境,促使东亚进一步的经济融合和政治对话,同时全球化的制度同质化过程也使东亚必须集体提升“制度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风险。由此,一体化成为东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 东南亚金融危机似乎否定了曾被全世界公认为发展典范的“东亚模式”。过去高赞东亚文化造就东亚奇迹、东亚人坚忍耐劳支持高速经济增长的西方学者们,又忙不迭地批判起东亚文化来,称正是以“儒”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模式自身就孕育着经济危机的种子——“政府行为+腐败”,指责东亚人缺少创新精神——“缺少企业家精神”。不管这些学者们的自相矛盾有多么滑稽,只分析他们说对了多少事实。日本于五十年代开始经济腾飞,使得这个发达国家行列中的小弟弟于七十年代末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韩国更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相当发达的工业国。八十年代,东亚经济起飞又一次“论证”了东亚摸式  相似文献   

5.
“和谐东亚”的理想,来自于“和谐世界”的构想;“东亚和谐”的追求,源自于“东亚发展”的要求。正是东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矛盾和区域问题,决定了实现东亚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东亚和谐的目标,在价值理念上,应当选择“社会正义”、“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多样文明”、“平等民主”、“人类安全”等价值;在途径道路上,应当坚持“多边主义”、“互利合作”、“对话交流”、“协商谈判”、“互信尊重”、“包容开放”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战后高速发展的东亚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现在,危机最困难段基本已经渡过,但留给人们的教训十分深刻,引起人们议论和争论的问题也不少。如何正确认识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如何正确评价“东亚模式”?如何从危机得到启示,使东亚经济再度辉煌?这些都是常前十分重要的问题。制和经济运行方式,被广泛介绍和推广,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借鉴、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造成极大震动。人们在惊悸之余,对“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产生疑。有人甚至全盘否定“东亚模式”,认为“东亚模式”已经…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直接起因于金融恐慌和东亚金融监管机制的脆弱。与拉美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危机后所经历的“U型渐进式复苏”截然不同,在东亚地区,外部动力、技术动力、实体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这4种动力构成了独特的“东亚活力”,推动东亚经济实现了独特的“V型反弹式复苏”,使东亚很快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8.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 ,而“10 + 3”机制则是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之路 ,但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仍将艰难而曲折 ,而中国则将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起到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东亚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题域。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来观照东亚金融危机 ,可以看出东亚金融危机实质上既是全球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危机、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危机、是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潜在危机的大爆发 ;也是东亚模式本身缺陷的危机、有关国家政策失误的危机、是一种发展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国家遭受沉重打击 ,但不能借此否定“东亚发展模式”和“东亚奇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战后 ,特别是 60年代以来 ,在整个东亚地区内形成了呈梯次分布的“产业链” ,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由低到高持续发展 ,这是“东亚模式”能够创造奇迹的关键之所在。然而 ,在整个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浪潮中 ,东亚地区内产业传递趋于缓慢 ,甚至停滞 ,因此“东亚模式”便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导致“东亚神话”的破灭 ,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日本学、朝鲜学研究使英国东方学的触角延伸到东亚,客观上呈现了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文化圈,为西方研究东亚打开一扇窗户。但是,在殖民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背景下,这些研究站在西方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挖掘朝鲜、日本民族化的发展,企图论证中国影响东亚的历史已经过去,使日本、朝鲜在价值观上与西方接轨,蕴含着日本、朝鲜从“东方之极”走向“西方之极”的思想。日本、朝鲜是东亚文化圈的成员。东亚文化是圈内各国认同的文化,它不会因为日本、朝鲜民族性的觉醒而消失。它只会包融西方文化,而不是被代替。中国学者应构建东亚的整体联系,提升东亚文化圈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在东亚的经济地位发生过较大的变化。在解放初期 ,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在东亚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是 ,1957年反右特别是 1958年“大跃进”以后 ,由于“左”的错误 ,我国经济遭到了较大破坏 ,发展缓慢 ;而同时 ,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逐步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 ,我国经济在东亚的地位落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其速度和总量都超过了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 ,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4.
东亚经济在90年代以前的快速发展被称为奇迹,但是神话由从1997年夏开始至今仍未结束的经济危机所粉碎。为什么一度称“龙”称“虎”的东亚经济突然弊端丛生,危机四伏?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这场东亚经济危机:一是金融学,特别是国际金融的理论,因为东亚的重要经济问题都是由金融风波凸现出来的;二是新经济增长理论,因为东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快速增长,形成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亚洲奇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亚经济模式再也不能维持现状,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东亚发展模式暴露出一系列不足之处,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为此,东亚各国政府应继续进行制度创新,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区域内进一步协调立场,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才能革除国别旧模式的弊端,发挥整体协作新模式的优势,使东亚奇迹再现。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随着东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这一地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与目标也由此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不过,它还是有脉络可循的,可将其分层为“生死攸关的利益”、“重大利益”和“次要利益”.这三重战略利益与目标框定了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作为的轻重缓急与优先次序,提供了指导美国东亚战略运行的北极星与基本坐标轴,它们的战略运作皆指向冷战后美国东亚霸权的护持.这不仅有助于澄清这些可识别的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利益清单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平衡关系,还有利于我们把握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实质与精髓.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的高空抛物罪为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与先前的司法解释将此类行为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不同,且该条文对犯罪成立条件的叙明较为模糊,导致实践中存在对高空抛物行为适用罪名混乱的状况。明确公共秩序法益与公共安全法益间保护维度不同、前者为后者之屏障的关系,厘清构成要件中“高空”“抛物”等要素内涵,才能解决高空抛物行为定罪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了西方一些学者对“东亚模式”的批评,分析了这些批评所内含的片面性,认为“东亚模式”,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仍可以改新并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按照“奈模型”的框架分析.现今东亚区域合作模式与欧洲一体化的早期模式相比较,缺失“一体化潜力”的要素。东亚合作应有新视角.即发挥自身优势,妥善解决地区历史遗留问题.以活跃的合作组织和非政府力量带动区域凝聚力,从而催生东亚的区域认同.巩固合作之基,加大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0年的重庆“烟灰缸”案起,关于高空抛物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是众说纷纭.在相关学者研究的推动下,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出台了关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法定补偿义务.然而,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作为侵权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认定还不是很明确.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特殊责任认定的法理基础上,试图探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