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有着广阔发展前途新兴的学科。虽然它还不够成熟,但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在学术界中已崭露头角,独树一帜。由于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各类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心理学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这门学科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一些曾对这一学科持取消主义态度的国家所重视。在我国的科学领域里,由于过去长期存在着的“左”的错误倾向,中断了社会  相似文献   

2.
由南开大学等八院校集体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程》一书,最近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时蓉华及林秉贤编写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后,我国社会心理学界取得的又一新成果。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框架体系较为合理。作为一本教科书,固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这并不是说其构架就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怎样构造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科学地容纳本学科的内容,是编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首先,编写者们采用了“三大块”的结构。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1.研究个体在社会情景中的心理过程;2.研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机制;3.研究群体心理。这三个层次相应地形成了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三大块;一大块是讲个体心理,涉及到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识、社会动机、社会态度和改变态度的方法:另一大块是讲交往心理,涉及到人  相似文献   

3.
书讯     
本书是几位美国学者编写的。他们都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是资产阶级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学派,它解决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使之和改变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本书就社会心理学从事研究环境保护问题的合理性加以论证。作者们正确指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采取综合方法以及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作者们认为,电力消费的增长绝不是美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人均电力消费的高水平符合生活的高经济水平,这种论点已经过时。相反,能量的浪费使国家成为依赖出口石油的国家,从而降低了国家的经济潜力”。因此,资产阶级社会心理学的具体计划在于:研究并提出一套促使人们形成力求降  相似文献   

4.
或许令人吃惊的是,关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主题竟然既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学中,又和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奥尔波特注意到社会科学学科间缺乏明确的界限,并且社会心理学似乎是一种交叉学科的最好代表。纽科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就其本身而言,应该是一种研究相互作用的学科,因而它需要一个既有别于社会学、又有别于心理学的独特的研究领域。然而总的来说,交叉学科说和独特学科说的支持者们的努力都失败了,社会心理学显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与社会学的某些领域相同的学科。无可置疑,打破社会科学各门类间的藩篱的早期努力是1946年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系的建立。在那里,社会心理学是作为四个组成部分之一而存在的,其他三个部分是临床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尽管该系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诞生,但是它不久就受到了复归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父母学科的毫不留情的压力。这种复归可能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现状和基本理论范式作了一个概略的介绍。社会运动研究是 2 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领域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美国和欧洲分别形成了“资源动员”和“新社会运动”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在理论兴趣、基本假设以及由此而来的问题设定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面对急速的社会变迁中,需要以变迁与文化的视角来选择研究问题,而中国社会文化中群己关系的社会心理机制,即“我们”概念的形成机制及其转换的可能与条件,正是一个体现着双重视角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解释社会凝聚力、群体行动的逻辑,讨论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类别与个人的关系;也有助于培植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社会合作。与以往单~机制的分析框架不同,通过对两个个案的讨论,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中国人“我们’概念是在社会情境的启动和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之下,经由相互交织的“关系化”与“类别化”双重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这一科学术语的出现与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75)的名字有关。孔德赋予这一术语以广泛的涵义和内容。他认为,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应是国家、法和国民经济孤立的总和,而应是整个社会生活,即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研究。如此广泛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语言学的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或称“人类学的语言学”)有时也称“人类语言学”,但是有些学者认为,anthropologicallingustics这一术语实际上指的是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人类的文化模式及文化信仰的角度研究语言变异及语言使用,强调的是人类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人类和语言  相似文献   

9.
术语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术语学是研究术语特征并揭示其一般发展规律的学科 ,自 2 0世纪 3 0年代诞生开始至 60年代末 ,它已经从一个其他学科的附属内容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本文追述了术语学的产生历程 ,阐释了它怎样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它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 ,以及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研究术语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简讯六则     
据苏联《心理学问题》1981年第4期报道,1981年4月22—24日,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在列宁格勒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苏共二十六大和社会心理学的迫切问题”。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苏联社会学协会社会心理学中心组筹备召开的。200多位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了会议的四个组的工作,这四个组是:1、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2、个性的社会心理问题;3、共性和交往的社会—心理问题;4、群众性交往问题。会上讨论了开展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劳动集体  相似文献   

11.
一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内蕴的极其复杂,使我们似乎难以对心理学研究使用的术语、概念的精确如何进行严密的匡辨;而真正可开始称之为一门学科的“文艺心理学”发展时间并不漫长,则使我们对其使用的术语、概念似应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这样说绝非主观的消极,而是既在状况所致。事实上,尽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力图将诸多“文艺心理”的现象归绎出终究要以概念术语呈现的科学的阐释,然而其概念术语却往往难得“科学”。于创作心理研究颇有造诣的鲁枢元  相似文献   

12.
心态史被置于史学共和国的保留地之列。在它作出了杰出的服务之后,赢得了几乎是普遍的赞誉。特别是德语和英语给予了它根据法语词源仿造的新词的殊荣。然而,在这块保留地里,它丧失了自己作为标志和刺激的活力,它的一些最狂热的维护者似乎偏爱用“历史人类学”的名称,这个术语如今在各种规划和讲座的题目中已颇为流行。这丝毫无损于它之作为保留地及其荣誉资格,心态之说依然俯拾皆是,常见于一些标题和副标题,或者某些含蓄的和平庸的论述之中。因此,心态史并未列入过时的潮流或学科的行列,近年来出版的史学综合著述(如《研究历史》、《新史学》、《历史科学词典》等)中的一些文章,认定它的前景是脆弱的,有时近乎是微妙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在传统上是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们强调理论体系的建构,忽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9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冲突的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司法公正的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非传统安全"--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概念(英文为“non-trditionalsecurity”,本文有时简称“NTS”)成了政治人物和大众传媒及学术界频繁使用的术语之一。在笔者看来,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前因后果加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只保持着与国际上研究前沿的同步,拓展出国家安全研究一个新领域,而且有助于澄清平日生活中的某些混淆和误判,提示人们关注以往不曾注意的动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祈愿和平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15.
肖安鹿 《社科纵横》2002,17(5):64-66
“文化”是一个人说人异的词。种种关于它的不同解说 ,的确使人大为困惑 ,以致于对“文化”到底是不是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也颇感怀疑。其实 ,“文化”作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研究客体几乎已经二百年了 (如果以 183 8年列维·皮格亨提出“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为起点的话 ,不过 ,也有人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希罗多德 )。近二百年来 ,世界各国的学者在文化研究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不完全一致 ,有时甚至是相对立的 ,但对文化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而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正是这种差异性 ,才更加实际地捉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调查或社会研究中有没有价值倾向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研究者在社会调查中能否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即采取所谓公正、客观的态度,或者社会调查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值倾向?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后者,即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的价值倾向总是存在的,不论研究者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不同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客体。他在研究社会时同时又是一个被研究者。所以,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本身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他不可能象天外来客一样对人类保持一种纯客观的立场。因此,研究者在研究自已的同类时,不可能不反映出自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住宅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住宅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住宅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住宅与社会诸方面的相互关系,是介于建筑学、城市学、城市规划学、人口学、家庭学、管理学、文化学、建筑美学、经济学、宗教学、人类学、历史学、环境生态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社会同住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学的。简言之,住宅社会学就是研究住宅与社会的“关系学”。住宅社会学是有特定研究领域的。它以城市建设系统的子系统的一个分子为命题,起着改造社会和建设社会的历史功能的社会工程的作用。因此,住宅社会学研究工作者应该为社会发展提供“望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苏联学者应用研究的状况。虽然它仍然保持着苏联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传统模式,但同时列举苏联学者和西方学者对有关问题的论述,通过比较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对兼顾各派观点,博采众长,批判吸取西方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是有好处的。该书自1980年出版后,受到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并被选为苏联高等学校部颁教科书。这是由于书中对社会心理学的各种基本概念表述明确,对苏联社会心理学家持有的观点表述得系统而详细,反映了某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对集体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论的详细介绍;以交往概念为中心对交往心理学内容的系统阐述等。作告在这本书中首次全面系统地从信息交流、交往中的人际知觉、交往心理形式以及交往中相互作用形式(合作、竞争)等各个侧面分析研究交往问题,进而提出交往研究的重要性。不过,作者提出的制约交往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81,(1)
社会学是一门奇特的学科: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有时把它同社会主义混淆起来,看作一种激进的左倾思湖;在社会主义国家,却曾被当作一门资产阶级伪科学而备受批判。在西方,尽管研究规模愈来愈大,但对社会学本身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人还认为社会学已“面临危机”。在我国,对于我们现在致力于建设的社会学究竟是什么,也有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语义上的问题,而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估价这门学  相似文献   

20.
一、情感是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 情感作为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人与客体在对象性关系中形成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伴随着主体对客体认识而产生的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以外心理体验的结果又对新的社会体验发生定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