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判定皮被河城位于今天的哈拉哈河以西,贝尔湖附近,此城后被淹没.黑山头古城绝对不是现今学术界所认为的那样是哈撒儿及其同代人所建,更不是后人按陈那颜所建,而是由明代蒙古人苦列所建.  相似文献   

3.
4.
巴彦乌拉古城位于呼伦贝尔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未西北17公里处。一片孤城遗址座落在辉河今昔河道之间空阔的河谷平原上,东距今辉河主流10多公里,西距辉河旧道2公里。古城近似方形,南北长410米,东西宽440米,周长1700米。城墙土筑,残高1.3至2米不等。四角有角楼,高约2.5米,四面正中各有一门,门宽约18米,无瓮门。城壕痕迹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古代遗址考○林占德呼伦贝尔城始建于1734年(雍正十二年),在伊敏河西岸今海拉尔市正阳街一带,称呼伦贝尔城,也称呼伦城。①1743年(乾隆八年)额设一副都统衔总管坐镇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因境内有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②。自古以来,呼伦贝尔就是多民...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疆,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森林宝库和优良的游牧场所。由于受西伯利亚冷风气流的影响,这里的农耕生产直到近代才有所发展。剪伯赞在《内蒙访古》中指出:呼伦贝尔“这个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呼伦贝尔的考古是随着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同时带来了对这里的考古调查而诞生的。17世纪中叶以后,沙皇俄国的入侵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扩展,同时一批人种学家、民族学家开始研究东北历史。此后不断有人到呼伦贝尔来搞考古调查,他们大多沿滨洲铁路附近及中国的边境地区活动,…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与俄国有1010公里的边界。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俄国人在呼伦贝尔活动长达300多年,特别是中东铁路修筑及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量俄国人进入呼伦贝尔定居,呼伦贝尔成为中国境内俄侨主要聚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任宜敏 《学术界》2007,(4):150-158
明代著名辅教居士袁宏道,早年矢志参禅,洞有所入.然亦颇沾"狂禅"习气,一悟便休,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卑视净土法门,甚至于呵佛骂祖、斥教遮相.所幸生死心切,故能触机猛省,毅然摒弃偏空之见,悟修并重,乘戒兼行,豁悟达摩祖师说罪福之皆虚与永明延寿和尚言万善之总是,均为祛迷拯溺之论,实无彼此抵牾之处.于是至诚归心净土,借念佛之警切提醒参禅之深心,复藉参门之洞彻坚固净土之信行.嗣后,为广利蹇滞浊界之群生,特别是为指示深陷宗教歧路和禅净宿疑而不能自拔之士,袁宏道更深入普贤愿海,博综经论,撰成《西方合论》十卷,力主净土诸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的不分优劣,并融贯教理、广破邪疑,直开正信、径指趣归.  相似文献   

9.
王耘 《社会科学家》2003,(2):126-130
净土信仰指称人的信仰本能。中国净土宗意在通过彼岸世界的塑造来重建人的价值,具有丰富 的人文学内涵。在净土宗的前期理论里,艺术世界是净土信仰的中介,净土信仰通过艺术世界显现彼岸世界。 在净土宗的后期理论里,艺术世界是净土信仰的实现,净土信仰中的彼岸世界即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 ,认为今居住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两个苏木的厄鲁特 ,系来源于四卫拉特之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东路蒙古侍卫亲军百户印 此印是1982年10月在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正南200米距克尔伦河北岸约1公里,距地表1米左右处,牧民挖沙时发现。印面呈方形,长方形印纽。边长6.5厘米,厚1厘米,通高6厘米,印文为八思巴文篆体,共11个字,由左向右4行,竖读,除第3行为2个字外,其余各行为3个字。汉音对译为“东路蒙古侍卫亲军百户印”,印背右侧竖刻两行汉字。第1行为“中书礼部造”,第2行为“至元五年  相似文献   

12.
太虚大力弘扬兜率净土 ,因其有着理性、入世的特点 ,与“人生佛教”俱本佛法理性 ,是现代理性化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净土思想史上 ,庐山慧远信仰弥陀净土 ,于元兴元年 (4 0 2 )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集“息心贞信之士在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 ,期生净土 ,结白莲社率众行道”1 ,因此被后世奉为净土宗初祖。唐代善导大师继之被奉为二祖。然考诸史乘 ,所谓历代祖师前后之间并无直接的师承关系 ,皆为所谓“异代同修净业 ,功德高盛者”2。而史传所列初祖与二祖所传法门迥异 :慧远依据《般舟三昧经》(又作《念佛三昧经》)所彰显的般舟禅观相应而修的念佛三昧的法门 ,善导依《观无量寿经》等净土教典盛弘“称名念佛”法门。实际上 ,善导所传之念佛法门并非肇…  相似文献   

14.
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净土宗的经典主张他力往生,侧重在依靠报身佛、化身佛而自证法身佛。因为所针对的根机不同,所以方法有别,彼此合则双美,分则皆损。  相似文献   

15.
唐代净土信仰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净土信仰意味着来自彼岸世界的无穷召唤;构成了此在生命的超越场域;导致了人们想像空间的拓展。在价值论意义上,它给众生带来的是一份审美的无限盼望,“天堂”向现世的凡俗张开双臂,绽放美的光芒。同时,具体的净土像饰追求华美,成为信仰对象;而唐代净土艺术的繁荣,更使信众的崇拜与审美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6.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合称为净土三经,从整体现照言,它们的文学世界具有四大特色:一日构建了理想的极乐世界,二日塑造了愿力榜样——法藏比丘,三日指明了宗教实践日常生活化的两种方式——称名念佛与十六观,四日以莲花化生来解决修行者的人生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 ,随着沙俄侵略的加剧 ,呼伦贝尔边界问题日益突出。中俄双方就边界事务问题进行了几次接触 ;光绪十二年 (1886年 ) ,中俄东段边界重勘 ,召开岩杵河会议 ,着重处理吉林边界纠纷事件 ;宣统三年 (1911年 ) ,中俄东界第二次重勘 ,召开齐齐哈尔会议 ,处理黑龙江呼伦贝尔陆路界线的划定问题 ,最终签订《满洲里界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宋小濂作为地方官员 ,参与了呼伦贝尔边界勘察及边界交涉全过程 ,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是一位较为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在山水画家宗炳和净土宗师慧远的交往中,宗炳只一次上庐山拜见慧远,宗炳也不在“十八贤”之中。近考《江西通志》发现,宗炳可能两次上庐山礼佛,而且位列十八贤之中,并认为宗炳第二次上庐山的目的,是和慧远法师探讨用“儒佛调和”的方法维护佛教之“文义”。  相似文献   

19.
净土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义学为特征的唯心净土,一种是以救赎为特征的弥陀净土。前者表现为对现实社会的积极改造,目的是要建立人间净土;后者表现为对现实社会的悲观失望,目的是往生极乐世界。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文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沿续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民族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研究呼伦贝尔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十年来,我们主要对盟内蒙古族(巴尔虎部和布里亚特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族文物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发生学等学科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初步认识。本文就呼伦贝尔民族文物研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