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汉初大臣张良的故里进行了新的考证,否定了诸多工具书的"今安微亳县东南"说,肯定了"张良故里在今河南禹州".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地方史志资料和实地的勘察,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张良故里不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地域,而是在韩国地域;不是在东"城父",而是在西"城父"(亦称"父城");不是在今河南省郏县、宝丰县的古"城父"地区,而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古"城父"地区,即张得乡.这样,文章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张良的故里是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2.
李远诗歌以记事、怀古、乡愁、赠别、游览题材居多,既有人生命运之忧,也有追古抚今的家国之忧和天涯游子的故里乡愁.晚唐社会生活的变化赋予了诗人感时伤事的特质.诗人的忧愁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含蓄隐微,寻味无穷的.  相似文献   

3.
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改为四十郡。在今淮北地区的泅水那辖境约相当于今皖、苏两省淮河以北、宿迁、泗洪以西,萧县、涡阳、凤台以东的地区。当时有条泗水从鲁中南来,经今江苏沛县的东部折而向东,过徐州北,然后向东南入淮。泗水郡就因泗水流经其境而得名。泗水郡领十六县。在安徽境内设城父(今毫县城父集)、铚(今濉溪县临涣集)、蕲(今宿县南蕲县集)、符离(今宿县东北灰古集)、竹邑(今宿县老符离集)、取滤(今  相似文献   

4.
曾子故里为春秋鲁武城,即战国南城、汉南武城,唐至清末的费县南武城,今为平邑县南武城.武城、南武城为一地,为历代史家所公认.明成化后,嘉祥称其阿城为南武城.实际上,嘉祥南武城非春秋鲁武城,与曾子故里无涉.  相似文献   

5.
漫步清水河     
汪彤 《社区》2008,(8):32-33
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 清水河流域是古代成纪的核心地域。陇城古镇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清水河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盘绕在“娲皇故里”——陇城(隶属甘肃天水)周围。陇城地处略阳古道,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战火烽烟的历史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6.
太原·晋阳的来历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原”之名,早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但它是指古冀州晋南这一广袤的地区,而非专指某一城市。最早的“晋阳”城,是晋国正卿赵简子(赵鞅)于春秋末,即公元前497年以前,在今山西永济蒲州城遗址东南方古蒲坂建立的城防。晋人统一山西北方后,才把太原之名移植到古并州地域,把晋阳城搬迁、新建到晋中。因有此渊源及延续关系,所以,晋中晋阳(太原)的建城史,亦应从公元前497年以前算起。  相似文献   

7.
简论张良     
张良,字子房,史称汉初三杰之一,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祖与父曾五世相韩,位尊权重,家声显赫。他出生于这样一个显宦贵族之家,无疑受过深厚的文化熏陶,加之在淮阳学过礼,亡匿下邳受读《太公兵法》,学识日富,逐渐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在刘邦灭秦建汉的过程中,一直被倚为股肱,终使刘邦荡平天下,克成洪业。对张良在刘邦统一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过去史学界由于对六国旧贵族的活动多持否定态度,因而也就估计不足。本文试图对此作些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远古时代“帝”义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字是原始时代男子形象在文字中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帝的最古的意义不是天神,而是指对氏族群体的蕃衍作出贡献的父祖辈人物。历史上的一些帝得以流传下来,主要是因其领袖地位及其生存时代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帝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从在世的父祖到祖先、到人王、到神灵意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齐梁故里之争中的若干问题逐一进行辨析,认为齐梁萧氏祖居地在"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西北万绥一带,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并指出在学术争论中应遵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鸡父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争霸的关键战役,吴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鸡父之战"的胜利。现有研究对这个问题虽偶有涉及,然其背景、经过仍或明或暗,不能详悉。经过对各个文献的分析,可以知道:"鸡父之战"的发生地点不应如旧说在河南省固始县,而当在今安徽凤台西北,即古书所谓的"鸡陂"之地。  相似文献   

11.
孙武故里说法不一,但共同点是"乐安"说.据先秦史料<春秋·左传>载,把孙武故里定为古齐城(今临淄)是正确的.孙武祖父孙书伐莒有功,食采乐安时,孙武已是少年;从孙武的家族史看,孙武不可能离开齐城到乐安去学习和生活;从孙武的文化程度看,当时是"学在官府",高等教育在国都,离开齐城绝对达不到高等教育水平;<新唐书·宰相世纪表>中记载孙武奔吴原因是"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田鲍四族谋为乱发生在齐城,不是发生在乐安,很明显孙武是由齐城奔吴.  相似文献   

12.
"缝"义的"连、联、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汉语方言的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开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另有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前者可能有的本字是"连"或"联1,力延切",后者可能有的本字是"挛"或"联3,吕员切".开口的读音与合口的读音在地域上成互补分布,因而具有方言区域的标志作用.考证中对韵母作古今比较时,除了寻找今音同韵母的例字之外,必要时还拿古开口字的今韵母同古合口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拿古一等字的今韵母同古三等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或再考察今音的声韵配合情况.这种全面关注音变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做法,本字考证中常需用到.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诸家注本若干注释有误,经考证,文章认为:《任氏传》中“金城县”不在今兰州市,而是在今陕西兴平县;传奇中“坊曲”不是里坊,不是转弯处,而是城坊中小巷;东市不在城外而在城内;《虬髯客传》中“扶余国”应为“扶南国”;《郭元振》“开元中下第”应为“咸亨中下第”;《无双传》中“渭桥”当为沪桥或灞桥。  相似文献   

14.
朝那:保留在汉语中的古羌语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中屡见一个地名词语--朝那.这是古羌语词语,是古羌族人对所居地的命名,意思是"黑龙".从语言形式看,"朝那"是"名词中心语 形容词定语"结构,体现了藏缅语族语言的一般规律;从地域分布看,殷商至两汉时期,朝那地是古羌族的活动范围;从文化特征看,古羌族崇龙尚黑,其生活地域的山水和居民点多以黑或龙命名;从文化遗迹看,今陇东一带许多县乡都有繁丰的龙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故里 ,本在今之河南省鹿邑县 ,但前些时却出现了安徽省涡阳说。本文针对涡阳说认为 :后人篡改《史记》、老子故里处于“谯左”、老是“相人”等问题进行辨析 ,证明涡阳说的所有证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17.
古文献关于帝舜故里的记载分歧井不大,只是由于对古地名的解释不同,才产生了分歧。以濮阳独 有的地名负夏(瑕丘)为坐标,可确定帝舜故里在溪阳。根据舜为东夷人、冀州人的记载,可排除舜故里在 山西、江南的可能性。至于帝舜故里的山东鄄城、河南范县(濮州)说,乃是历代区域变化产生的误解,实 际帝舜故里姚墟、负夏及历山、雷泽、河滨均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域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三峡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五对矛盾:一、古与今的对话研究中的矛盾;二、城与乡之间两种文化类型间的矛盾;三、本土文化与全球化态势间的矛盾;四、地区文化个性与相邻文化关系间的矛盾;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矛盾。宽泛地讲,这五对矛盾在地域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本文作者则结合三峡地区的文化状况作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论析。并认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关注与对文学地域特点的关注相结合,才可达成对文学的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 宋代“泸夷”即宋代“泸州夷人”之简称,它不是单一的民族称谓,而是指在宋代泸州及羁縻州活动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泸州市(包括属县)及部分宜宾地区、滇东北角部分地区、黔西北部分地区。北宋政和年间,原隶属泸州的淯井监升建为长宁军(治今长宁县境内),辖区即原属泸州的很大部分羁縻州地。在宋代“泸夷”中,除乌蛮  相似文献   

20.
孙武故里乐安说忽略了许多实质性问题.首先,割裂了孙武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其次,忽略了"食采乐安"中食采的实质,把"食采"地定位于故里;再次,忽略了孙武奔吴原因"谋为乱"的实质,把"谋为乱"定位于"发生内乱".孙武故里乐安说与<春秋·左传>、<史记>两部民族文化遗产相违背,经不起历史检验.孙武故里为古齐都今临淄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