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化建构人的价值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日益成为青年成长的主要文化情境。青年价值取向,是青年心理与周围文化世界的有机契合,在青年对大众文化的热情追随和狂热消费中,世俗与低俗共生、回归与沉沦同奏、感性与泛感性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加强大众文化建设和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愈来愈趋向于消费型、娱乐型、休闲型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文化的参与性、民主性和平民性的特点,呈现出文化的商品化和全球化时代特征,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众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对当代青年的个人修养、文化素养的提高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对此,青年教育要在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上做根本性变革,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教育青年,履行保卫传统文化阵地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流行全世界的时代性的文化,深受我国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一股强劲的文化潮流,对青年学生带来有益影响的同时,负面影响更显突出。大众文化在大学校园无限蔓延,对大学生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应采取措施,发展大学生健康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陈孟 《北方论丛》2016,(1):131-135
大众文化是现代西方社会主要的文化状态。在伯明翰学派看来,在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上,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不同于以政治和经济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承载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引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中蕴含着精英文化元素,精英文化来源于大众文化的土壤。伯明翰学派的文化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承载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凝聚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研究中 ,经常批评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失去了批判性 ,是庸俗的、媚俗的。本文则通过对英国著名的“英国文化学派”理论的梳理 ,以让人们全面地认识通俗文化 ,以科学的合理的态度对待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点领域。但是,由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泛化"倾向,这使得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及其社会效应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分析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现实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批判,也要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寻找当代文化生成的合理维度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相对缺失,表现为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崇尚外来文化轻视民族文化,重视大众文化偏离主流文化.高校应从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加强文化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对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走向纵深,大众文化是在认同吸收西方文化理论和具体形态,改造和提升本土民俗文化,并对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进行戏谑、策反、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从学理上来深入剖析研究中国大众文化这一普泛性文化形态的生成机制和范式构建以及意义表征对当下消费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柏清 《北方论丛》2010,(3):133-135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重塑齐鲁文化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亚昕 《东岳论丛》2001,22(2):71-74
加强党对地域文化事业的领导 ,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重塑齐鲁文化形象 ,是在山东加强党对地域文化事业的领导 ,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措施。地域性的文化形象 ,主要是一个大众文化生态问题。通过优化大众文化生态来提高公众素质 ,创造文化氛围 ,改善社会风气 ,就能加强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同时 ,借助齐鲁文化形象来增强山东的精神魅力 ,非常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开拓省外市场。这也是一种“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即充分利用文化市场的智力资源开发功能 ,来加快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的发展是西方文化霸权向外输出的过程,大众文化的泛滥对我国文化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在大众文化影响下,我们将面临文化霸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面临大众文化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如何处理好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规制大众文化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蔓延、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这是当下文化研究和发展须直面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是当今多元文化时代最为显著、也是对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两种文化维度,这两种文化不仅代表了社会在发展中文明的变迁,同时也表现出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示出的文化冲突。本文以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差异与联系为出发点,论述了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以及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 ,它以双重理论范式把握和切入大众文化的双重结构 ,即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和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这两种理论范式对以往经典的单一性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有继承更有超越。它对大众文化理论的探索和建构 ,使大众文化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范式之一的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 ,从批判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当下社会和大众媒介 ,指出大众媒介已演化为当代社会文化景观的新宠乃至符号暴力 ,对大众媒介的霸道与僭越进行了批判 ,主张建构公共空间 ,以抵制和制约媒介的霸权 ,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反霸权本色。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超越文化这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文化批评领域被忽视或被粗暴地排斥在批评的视野之外.论文从文化的延伸迁移、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整合和大众文化转化经典艺术范型等三个方面探讨大众文化的超越文化特征;同时,对大众文化超越文化在批评中被排斥的现象作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必然文化现象 ,它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 ,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的一种无深度、模式化、意义缺场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批量生产或大量复制的、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对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享乐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尊重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 ,同时尽可能限制其消极作用 ,全面健全文化市场机制 ,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当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中的"平民意识"、文化霸权、全球化以及消费文化进行批判时,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却以更加民主化、本土化的形式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将完成"平民意识"与主流意识的融合,实现民主与霸权的相互渗透,满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异质诉求,彰显消费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以一种更加统一的文化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接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最初了解、90年代前期的直接挪用、90年代后期的质疑反思和新世纪以来的冷静研究四个阶段.但迄今为止,对其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解:把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片面理解为审美主义批评;把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简单地定性为文化决定论;过度夸大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化经验之间的错位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