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管理后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此一管理制度及运作程序,体现了朱元璋及有明一代的政治文化特色,即记取前车之鉴,注重防微杜渐的政治理念;厉行重典管制,严格教育训化的施政方针;践踏女性生命,野蛮残忍无道的政治伦理。明代后妃制度虽卓有成效地防止了后妃、外戚干政,但却为权宦纂权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取得了维护赵宋统治,安定政治局面的积极意义.出现这一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推行的"士大夫政治".在宋代后妃参政活动中,士大夫始终参与,密切监控,主导进退;全面规制与掌控了这一过程的诸多方面.宋代后妃参政整体意义上的积极意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唐、宋两代政治文化的差异 ,是五代分裂割据条件下的深层社会变革造成的。随着宦官及氏族势力的衰败 ,五代以后政治集团的核心结构发生了剧变。五代之初南中国多元政治中心的建立以及地缘政治的发展、南方各地政治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等等 ,为政治文化的深层蜕变创造了条件。作为偏安的产物 ,新型的文人政治开始在南唐、吴越初步形成。五代中后期 ,南方和北方政治文化的对立冲突 ,士人群体之间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朋党之争等等 ,无疑体现着由唐及宋的政治过渡与文化转型。南唐党争虽无法与北宋党争相提并论 ,但党争过程中反映的南北政治文化的对立 ,由政见之争演变为意气之争 ,最终导致文化自毁因子的生成等基本问题 ,是前后一脉、彼此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夏汉语音差异,西夏7个党项后妃姓氏同名异译现象很严重。本文在全面搜罗这些姓氏异译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分析、考辨,澄清因异译而导致的混淆,并对通行的点校本史书及《西夏姓氏录》中出现的相关讹误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5.
傅绍磊 《兰州学刊》2011,(12):81-85
在唐代后期宦官势力不断膨胀进而形成专权的政治背景下,出身低微、没有强大外戚势力的后妃的皇子更能够得到宦官的广泛认同、支持,从而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取得优势。生母出身高贵的穆宗能够即位则与当时宦官内争激烈的政治背景有关。后妃与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关系折射的是宦官在唐代后期皇位继承过程中的影响。以"泾师之变"为界,拥立拥立生母出身低微、缺乏外戚势力的皇子即位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诗序》"后妃说"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诗序>将<周南><召南>诸诗视为一个以歌咏"后妃之德"为主题的系统组诗.其"后妃"之义承继了"二南"诸诗原有颂美女性的主题和采诗入乐后的伦理教化之义,并加以创造性改造,构建了一套极具系统化、理想化的诗教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与汉代后妃干政的现实政治和"主文谲谏"的学术转向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朝时期数量众多的后妃出家为尼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道特殊的景观。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人格,北朝后妃出家为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细究北朝后妃出家为尼现象,虽有"守贞"之意,但多为"失势""受罚"所致,当然也有"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之计掺杂其中。这种比丘尼身份全新功能的出现与北朝的政教关系、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规制的加强、女性在宗教信仰中的边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男性述说为主的史载中,对女性活动的认知显然缺少了女性的主体声音。  相似文献   

8.
后妃与政治     
后妃,是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中的特殊阶层。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唯一有可能参与政治的女性群体,又是最直接受政治愚弄的女性。她们既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又没有摆脱被统治者的命运。一方面她们被期待为循规蹈矩的政治表率,另一方面她们又往往成为最高统治集团践踏礼制的工具。身兼双重身份,处身于最高权利中枢,她们对政治的影响,是中国政治史上不可缺少的篇章。后妃既是君王的家眷家臣,同时也是君主政治机构中的一部分。所谓“后”者,本义就是王。最初王与后并无性别区分,尧、舜、禹既可称王也可称后。周代以后,虽夫妻齐体相匹,但毕竟…  相似文献   

9.
后妃参与政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导致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有宋一代不闻外戚把权,更未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相反,宋代后妃持政多有善举,政绩突出。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基本成功,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解析宋代后妃与政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0.
王东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14,(1):23-28,40
北汉与党项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北政治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献中虽然对于二者的相关记载较多,但多通过中原王朝或辽朝将二者联系起来;因受到西北复杂的政治格局影响,党项与北汉的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夏州党项自五代时期就有独立发展之意图,在后唐时期即已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割据势力之一;在西北政治格局中,党项经常与中原王朝联盟,以对抗北汉与辽朝的联盟;党项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周旋,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各种利益,从而发展壮大了自己,为其后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墨制在唐朝是天子不经外廷、直接发出的诏令,虽不正规,但临时处理政事具有一定灵活性。晚唐皇权日衰,墨制成为天子为应对危机授以某臣专权某事的暂行办法,职权主要限于除官。其后藩镇割据,自行号令,将墨制权力扩大滥用。五代十国,政权分立,墨制成为地方行政公开且默认的主要方式。晚唐和五代时期墨制的变化,反映了皇权与臣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相似文献   

12.
五代时期北方边防与漕运关系密切。各王朝有各自的特色。漕运活动根据边防重心的变化,以重东轻西为特色。五代前期漕运对东北地区的边防发挥了很大支持作用,五代后期在利用漕运支持边防的有关措施的具体实施中,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战略变化。这些变化对后来宋代军事史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对这些现象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性予以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由汉代历魏晋南北朝延续到唐代的掖庭,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宫廷监狱与籍没犯罪官吏家属的机构,也是皇帝后、妃选取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形成一个绵延千年的特殊后宫机构。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对女性的压迫的一种重要机构,而且在历代王朝的宫廷政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对于汉唐时期掖庭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应是值得研究的。《唐六典》叙述掖庭的变迁历史时说:掖庭,《诗》之巷伯也。至秦为永巷,汉武帝更名掖庭,有令、丞,后汉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掌后宫贵人,众采女事。魏晋并有掖庭令,而非宦者。后魏有掖庭监,北车长秋寺统…  相似文献   

14.
五代的文化政策历来不为史家所重视.事实上,五代虽重武,但亦有文事.不过,五代对文化所采取的虚文政策,虽然反映武人政治对文化的态度,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由于在这种政策下实行了一些文化措施,使儒家文化通过科举的提升和官学中雕版的传播,不仅没有在五代废绝,而且对五代时弊的扭转和宋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存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处于唐宋交替之间,使得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体现出这一特点.通过探讨五代时期刑罚制度的变化,进而说明这一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及它对宋代刑罚制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代时期是汉语俗字形成和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五代墓志中包含着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字成为墓志整理和阅读的严重障碍之一。本文运用俗文字学、校勘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五代墓志中俗字疏误的一些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我们的研究,以期对汉语俗字研究、墓志文献等古籍的整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考察五代诸国藏书及书籍刊印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佛经以外,当时所收藏和印刷的书籍多为儒家经书。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代更迭的五代时期,由唐沿革而来的科举考试,仍在延续,并未停废。这也说明五代的科举与书籍印刷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科举的存在对于书籍印刷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文玉 《文史哲》2005,(1):56-62
五代御史台的设官基本沿袭唐制 ,然其品阶却有不小的变化 ,且外台兼职更加泛滥 ,致使监察效力大打折扣。从其职能来看 ,除了推鞠狱讼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外 ,并有不断事务化的发展趋势 ,承担了许多本不属其职责范畴的事务性工作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监察工作。加之当时藩镇林立 ,强臣跋扈 ,尾大不掉 ,使御史台难以正常行使职能  相似文献   

19.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0.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