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石美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53-55,97
北齐文林馆是北齐后期,通过修御览为直接诱因设立的一个文化机构,它是因北齐统治集团各种力量的需要而设立的。文林馆以入北的南方文人、部分北齐文士为基本力量。文林馆的设立标志着北齐文坛实现了"文学的自觉",北方文学由此开始追赶南方文学;文林馆成为南北文学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南北文风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还培养了一批新锐文学人才,这些人才在齐之后入周入隋,成为隋代文学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
1926年谷崎润一郎重返中国,与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化名士进行了交往。其中,他与欧阳予倩和田汉两位湘籍戏剧家的交往更为密切。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成了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史上的佳话,而且扩大了谷崎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二重证明法”对先秦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生成进行了论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奠定了南北文化区系的生成基础,新石器时期南北文化已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南北两大文化体系虽曾互为文化中心,有分有合,但这种分合是在整个华夏文化内部的撞击互渗。它不是两种异质文化系统,而是不断融汇交流、相辅相成的异域同质的文化。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差异是相对的,交流则是必然的。通过这种交流,使传统文化恒动不已,生生不息,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复兴时期 ,一些国家君主对文学和艺术以各种形式给予资助和扶持 ,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庇护”现象。王权之所以对文学艺术采取“袒护”的态度 ,其背后是由双方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 ,是二者互为需求、彼此利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传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重要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礼仪习俗构成了语言固有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完成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的传递是文学翻译的重要任务。文学翻译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称谓、颜色的内涵意义、对动植物不同的情感以及宗教文化上 ,因此 ,文学翻译要注意富含文化内涵的意象和片段 ,以便更好地完成文化间的传递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183;周颂》与《楚辞&#183;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唐诗是南北文学合流的产物。南朝文学注重形式的华美与音律的和谐,而北方文学则具有豪迈阔大、情感浓郁的特点。刚健有力、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精髓,燕赵诗人以其特有的气质为唐诗注入了活力,从理论上为唐诗确立了融合南北文风的价值取向,在内容上为唐诗铸就了凛然刚健的风骨,在形式上,于唐诗发轫期为律诗定型,并为诗风转折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文学是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古典文学、苏联文学、以及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总称。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为文学思潮影响、文学接受影响、文艺政策影响和文学精神影响。影响的长期存在,既有一定历史阶段的国情相似和意识形态相似的因素,也有国别文学彼此影响、交流的内在规律。影响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设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中国读者的接受心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几代人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贞观年间是唐代建国之初,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化气氛和对于文学的渐趋一致的观念对整个唐文化和文学的繁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贞观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理论,指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呈现出以南为主、北折入南的南北合流趋势.并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文学上则要求继承经过南朝充分发展的形式技巧,摈弃浮华文风,溶入北方质朴刚健的精神气质,形成一种文质彬彬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的地域风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地域风格的形成包含着以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等各种差异为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由此而导致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南北在自然条件、民间的娱乐情趣上的迥异,又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南北差异。南方崇虚,多比兴、象征;北方崇实,多直陈。南方富于理想,重视技巧和北方崇尚刚健质朴,两者相辅相成,使中国文学体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并充满活力。然而社会环境和文化交流对南北文学差异又起着一定的消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1848年,针对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日趋频繁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种"世界的文学"孕育出比较文学。较文学倡导跨越性视界,使人们对文学的理解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本栏目的三篇论文便是从跨越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会在各种场合与各种语境中使用"经典"这个词去表述各种对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具有规范意义,是完美形式与高尚价值的完美结合。就《诗》而言,它既是文化经典、政教经典,更是文学经典,是三者的完美融合。三者看似前后相生,实则彼此涵涉,浑融一体,而《诗》也在各种意义的交织隐显中获得历久弥新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北方文风”系与“南方文风”相对而言。中国区域辽阔,地理复杂,历史久远,版图的改变也很频繁。但要而言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其以北地区的北方,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其以南地区的南方,则大致可作为区分南北的标准。这两大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开发的时间也有早晚,反映在文化和文学上,也是各具特色,互有异同。所以刘师培曾著《南北文学不同论》,历述自先秦至清季南北两方文学各自的风格特征。自西晋永嘉之后至隋统一的这段时间里,上述南北两大区域在政治和军事上更出现了对立的势态,文化和文学也呈现为分途发展、各具异质的局面。本文所谓的“北方文风”,即是此一时期与南朝文学风尚(南方文风)相对而言的北朝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总的性质、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环境中,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语境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与不懈的文化探索.它们将聚焦传统文化精神、凸显地域文化色彩、融合族别文化特质、汲取外来文化精华作为开掘重塑民族文化、保持增强文学民族性的文化策略,展示了自己向世界文化开放并与之对话的同时努力寻求恪守与建构的文化姿态,其总体的文化取向对21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文学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朝文学批评视野中北朝文学的缺席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文学史上所谓的"南北文学的融合"的实质是在南朝文学艺术形式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安文学所蕴含的生命精神的回归.北朝文人在创作上率先实践,而南朝文学批评在理论上提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意象既有着高度的文学审美价值,又有丰富的内涵文化信息,在促进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文化意象的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香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香港文学是中华文明的延伸。在香港文学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一向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又与西方文化有着内在的相通、相连和彼此交叉、渗透的一面。香港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全球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港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其他华人地区不可能取代的,它在沟通海峡两岸文学和世界各地文学的交往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香港文学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和质——香港性——定位于世界华文文学大文学圈格局之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