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晨曦 《经营管理者》2009,(16):158-158
本文通过介绍海尔的海外投资战略,发展过程,分析了海尔海外投资的路径,以及其独具特色的本土化经营,从各个方面揭示出海尔的独特之处,供其他公司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莹 《经营管理者》2009,(22):122-122
海尔通过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品牌500强,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主要文分析了海尔成功的重要两大因素品牌国际化战略与本土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尔跨国经营中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在发展全球化经营中,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去开拓跨国经营,有不少已经取得不错的业绩。但也有一些企业,海外跨国经营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有的甚至因此导致跨国经营损失严重,难以为继。原因何在?从海尔在美国成功进行本土化经营的实践中,不难得到有益启示: 一、树立营销形象,将打造品牌作为跨国经营的第一要务 海尔在美国的本土化成功经营,有一个重要方略,那就是将打响品牌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为了在美国市场打响海尔品牌,他们努力用创新的、有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4.
超强的判断力 不久前去海尔考察,与海尔主管国内外经营的周云杰等人一起聊天,恰好聊到了整体判断力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11-11
“海尔式语言”的不断迭代折射出了海尔变革的速度与力度。从历史演进来观察,海尔可以梳理出四个关键名词。“人单合一”简单地讲,它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有一个市场就有一个订单。“自主经营体”可以理解成海尔内部的最小经营单位,这个经营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当今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其中海尔和格兰仕是最具特色的两家企业.海尔以创造世界名牌为目标,坚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打自己的品牌:格兰仕以贴牌出口为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微波炉制造中心".两者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国际化战略.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论文以A.格申克龙理论为分析框架 ,通过海尔的案例研究 ,探讨和分析中国家电企业高速成长的过程和原因。本研究以笔者编写的案例即“中国家电企业———海尔的高起点经营”为基础 ,描述海尔导入外国技术、创世界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5星级服务、早期重视产品开发、先难后易的商品输出等过程。最后以A·格申克龙理论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论证海尔在短期内高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享受后发优势 ,中国企业享受后发优势表现为高起点经营。高起点经营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在短期间内快速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海尔文化与企业发展关系的探究,试图寻找海尔文化创新与其发展的关联性,尤其是创业初始的十三条规定对规范管理影响,文化激活体克鱼从而实现扩张,文化再造变革推动流程再造以及人单合一的双赢模式等,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经营环境并不断创新、文化创新能促进企业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海尔精神     
海尔是我国最具价值的民族品牌,在几十年里不断发展创新,海尔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看齐。海尔的发展道路给中国其他品牌走出国门铺了一条通道,并给中国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信誉和质量上的荣誉。本文以海尔品牌的三个“十年”出发,分析海尔的精神,作风和发展的策略,总结出了海尔成为民族骄傲和世界认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离开创新,企业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海尔的经验说:“海尔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最主要两个字:创新”。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指出,在竞争激烈及低成长期间,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创新。经营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环境适应业,能适应环境变化者才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能适应者自当淘汰。而今天适应变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企业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郭艳 《经营管理者》2009,(24):124-125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为迅速,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开始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变"产品"的出口为"企业"的出口,我国经济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也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中也涌现出了像联想、海尔、华为、TCL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跨国企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联想、海尔、TCL、华为的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选择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并且立足我国企业的实情,以这四个典型的中国跨国企业为代表,对各自在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是对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海尔将实施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题目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课题,作为海尔,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海尔在经历了从自然增长到营销增长的过程之后,又由低端的产品差异化开始走高端的品牌差异化道路。通过短短几年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海尔已初步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世界品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以白色家电起家并始终将白电作为重心的海尔集团,正在被对手所赶超。在主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海尔全力推进的多元化战略,正在面临自2001年以来最严峻的时刻。本文从海尔的多角化开发战略中探寻问题的所在,从一味复制经营模式,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不高,副品牌战略不成功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农地股份合作制不能搞“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当前各地在农地经营制度创新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农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但这种农地入股经营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搞“大跃进”。  相似文献   

16.
王璞 《经理人》2007,(10):62-63
在山东鲁能、海信等企业的房地产业务越做越大之时,一直徘徊在地产边缘的海尔也按捺不住了。8月底,经海尔集团证实,海尔正和全资子公司海尔房地产制定发展战略,酝酿初步投资200亿~300亿元,以中西部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地产业务。四年前,深谙风险控制论的张瑞敏曾经在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明确表示,海尔将以本业为主、不准备投资国内房地产行业。虽然当时海尔也有子公司海尔房地产,不过只是试水性的小打小闹,未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主要体现在国外,体现在外国向中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等方面,而义务和挑战则主要出现在国内。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享受应享有的权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跨国经营离中国企业有多远 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以海尔、康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先行  相似文献   

18.
李裕林 《决策》2013,(11):79-81
在海尔,领导者不是由上级来任命,而是采取“官兵互选”来筛选和优化。任何人都可以拿出实施方案,公开竞聘经营体长,进而组建团队。  相似文献   

19.
从1985年起,在张瑞敏带领之下,海尔人不断进行着资本的扩张,从国内到国际,海尔挤进了全球第六大家电品牌的显赫位置.然而海尔并不能满足眼前的所有.正当海尔挥资大幅进入国际市场之时,<商业周刊>提出了质疑:海尔如何依赖其中国公司的利润为其海外扩展提供资金支持,其广泛进入金融、个人电脑等产业是否会分散了对主业的注意力;保守秘密的文化是否会伤害海尔在海外的发展和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机会……?海尔的资本值得一辩.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的的现状企业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十余年来的新生事物。目前,中国已有几百家比较完善的企业集团,其中的一些还积极跻身于国际竞争.从事跨国经营,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也推动了中国海外投资事业的发展。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以中银、中信为代表的金融型跨国企业集团,它的主要业务是在国际资本和货币市场上筹措资金,通过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对各国企业给予贷款。其次也搞些非银行信贷业务的海外投资。2.以华润集团及中化、五矿等专业外贸公司为代表的贸易型跨国企业集团,它的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其次也搞些海外投资。3.以首都钢铁公司和深圳赛格集团为代表的工业型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