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华 《东方论坛》2010,(5):17-21
明清时期的列女主要包括贞女节妇、烈妇(女)、孝女德妇等三大类,她们是中国古代妇女被压迫、受奴役的缩影。列女的守节年龄越早、守节时间越长、寿命越高,生存境遇就越艰难。列女的非正常死亡也是考察这一群体的重要因素,她们或自杀或被杀,原因大多是为了成就贞女烈妇的美名。内因是妇女守节的主导因素,明清政府通过物质和精神等各种形式强化妇女的守节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内化为妇女的人格要求,由此造成了明清妇女独立人格被否定、人生价值被扭曲的悲惨境遇。  相似文献   

2.
清代甘肃列女群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贰、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晚明女性墓碑文中存在大量关于烈女节妇的记载,这些文字对于我们了解其时社会各阶层对于节烈事迹的表彰事宜颇有参考意义,应得到重视。本文具体论述晚明从朝廷到地方以至于士大夫阶层对节烈事迹的表彰。我们将看到晚明的节烈观念怎样通过国家机器运作以及民间权威的活动而被强调和宣扬,并进而成为女性最高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妇女明志及保节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贞节观念不断强化,并得以普遍实践。明清微州男女性比例失调给妇女守节带来种种不利的因素。妇女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表明守节的志向,井在贞节受到威胁时,采取种种措施来捍卫自己的贞节。明清徽州节妇、贞女明志方式有发誓、营圹、买棺等,她们保节方式是通过自警自强、自残保节、誓死保节、散财等途径得以实现的。明清微州节妇不仅要维持自身的生活,而且往往要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道光《思南府续志》中的贞女、节妇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这些贞女、节妇在守节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同时结合清代其他典籍分析道光《思南府续志》中贞女节妇守节行为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战乱频仍,在节烈风气浓厚的徽州,战乱中男子大量死亡,必然导致大量妇女的守节;更多的是妇女面对兵匪的强暴,以身殉节,甚至导致集体殉烈。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明清时期徽州处于战乱等暴力中殉烈的妇女,实质上是暴徒的迫害与徽州浓厚的节烈风气联合造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列女"群是史书记载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通过对清代松潘县"列女"群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节妇的出身主要以贫困家庭为主,受到"汉番"杂居的影响,节妇普遍比其他地区更为保守。同样在节妇旌表上,松潘县社会更倾向于接受保守程度更深的节妇;其次,烈女主要集中在社会动乱时期,且更加容易被官方褒扬和祭祀,而在贞女方面,在强烈自我认同的态度下,贞女往往不会改变其意志,尤其在改嫁方面。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州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之主体性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贞节观念几近宗教化,而徽州节烈现象尤为突出。已有研究多针对明清徽州妇女崇尚节烈的外在原因。普遍忽略了其主体性因素。在明清徽州贞节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的表象之下,其实隐含了暧昧、复杂的动机,其主体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若干方面。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遂使贞节观念彻底地深入徽州社会,成为一种潮流,明清徽州节烈妇女是宗教化的贞节观念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的贞操观念,加上程朱理学的恶劣影响,明清时节妇烈女剧增,她们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纺织、雇佣、种植、为娼等。此外,官方的奖励和家族的赈济亦成为少许节妇烈女生活的经济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宋以来,理学贞节观念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更是将其推至顶峰。《福宁府志》中记载了643位贤媛、贞烈、节孝三种类型的列女,其中节孝占绝大多数,且清初多于明末,这正是清提倡节孝的体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清统治者的道德期望在地方志编纂中的反映、福宁府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各级政府旌表的利益刺激,合力促成了贞节观念成为明清时期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节妇、烈女人数剧增。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