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说“说鳖”     
提起“说鳖”,大凡徽州人都会会心一笑,不就是北京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吗!  相似文献   

2.
座落于屯溪中心城区前园南路的天竺茶楼是徽州本地人汪国平、黄连云等联手创办的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它不仅是一处集饮食、休闲、健身、洗浴娱乐于一体的养生之所,更是一个品赏徽州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4.
徽州民间有“三六九都大乡村”之说,屏山是黟县的九都,其昔日的规模和繁荣就可想而知了。屏山村北真有一座屏风山,村子也就因此得名。屏山离县城只有4公里,九十年代初还不通班车,我庆幸在她还没有被外人知晓的时候就遇见她,那是1992年的正月,刚步入村口我就被深深触动了,“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就是我梦里的徽州。如果让我说徽州最入画的乡村,我会首推屏山,我在这里画了数十张写生作品,许多创作的灵感就直接来自这些速写。  相似文献   

5.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代表该组织发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决定每两年申报、宣布一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0年8月即下发正式文件在全国启动这一“申遗”工作,并决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程,文化部高官在专门考察了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之  相似文献   

6.
在黄山市,提起“徽州”,可以说是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少年,几乎是人人皆知。提起“徽州文化”,津津乐道者亦不乏其人。提起“徽学研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说个子丑寅卯,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7.
徽学与徽州     
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越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来到黄山工作。当我踏上黄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时,即被这里盈漫着微风徽韵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所感奋、所陶醉。徽州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我深深震撼,使我倍增光大徽州文化、发展黄山经济、造福黄山人民的崇高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中,对“徽”字作了考证。令他大惑不解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徽”的解释竟然是一块绑腿布。同样存在争议的,是“徽州”这一地名的来历,是宋徽宗要将这个美好的文字赋予歙州这块地方,还是他对于方腊起义之后的这一方土地命名另是深意?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戈鲲化,字砚约,一字彦员,休宁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相似文献   

12.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竹枝词本是唐代巴蜀、渝地区的民间歌词,作为民歌中的一种,竹枝词极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而且在表演时有独唱、对唱、联唱等多种形式。竹枝词在经过唐代文学家顾况、张藉和刘禹锡等人仿制后亦成为当时文人常用、喜用、习用的一种通俗文学形式。特别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夔州刺史(今四川巫山县)时,由于能接触到民间歌词并受到当地竹枝词的感染和影响;于是他尝试用竹枝词这一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无疑对竹枝词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到了唐代中期,很多文人墨客都十分重视和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诗歌创作;事实也证明。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江淮情”艺术团今年9月将赴我市慰问演出。日前,导演组一行来我市召集地方文化人士座谈,就这项大型演出的创作思路征求意见,我有幸被邀参加。席间,谈及黄山和徽州文化,均感太“大”,一时难以把握。黄山大小七十二峰,包容万象,举凡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等天下名山奇观她都应有尽有,其博大胸襟确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霸气,更兼波谲云诡,瞬息生变,令人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4.
徽州人的中秋节,虽然已渐渐淡出入们的脑海,但这些微州文化的记忆却更加显现了它的珍贵。徽州人的中秋节,满盛着秋的丰收,洋溢着秋的欢乐。在古徽州,中秋之日,和中华民族大多数地域一样,也都要饮酒赏月,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庆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然而徽州各县也还有一些自身特色的庆中秋习俗。歙县农历中秋,差不多家家要做甜酒酿,  相似文献   

15.
胡适(1891~1962年),幼名嗣糜,字适之,号冬友,绩溪县上庄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干上海。其时他的父亲胡传在台湾任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九年二月随母等人自沪抵台。因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光绪二十一年初母亲带他离台回到绩溪故里。同年八月其父病故厦门,这时胡适还不满4岁,此后便由母亲一手拉扯成人。在家乡厚重的徽州文化浸淫下,11岁时,胡适已能自己看古文。  相似文献   

16.
17.
微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名贤,灿烂史册。古往今来,竟有那么多的“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就出自徽州。紫薇之文,便以鲜为人知的史料话题,向我们展示了人杰地灵、888岁古徽州的诸般神奇。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方言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唯此,它才能经千年,转万里,而仍能自成一统,在语音和词汇上保持着它特有的风格和韵味。历史上一代代出外闯世界的徽州人,或是从商,或是行医,或是求学,或是文场弄墨,或是宦海沉浮,其足迹所到之处。一般都能以徽州方言为纽带.结成徽州人的社交圈子、会馆、商号、作坊、家庭,这都是徽州人最容易也最善于构筑的方言领地,一个在外漂泊的徽州人,只要一进入这样的领地,顿时就有归乡的感觉:纯正的方言。纯正的家乡茶和家乡菜,脱口而出的家乡话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徽州     
天赋山水,人文徽州。代有才人,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