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强调大众数学的现代数学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数学教育中,因学生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而使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过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四个方面的信息来提高和矫正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替代性经验、对学生进行言语劝说、控制其情绪唤醒水平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现状.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师教学效能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任务的选择;影响对教学行为的归因;影响教师情绪调控,从而影响教学的效绩。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社会大环境、学校风气、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教师自身教学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情绪的唤醒水平和教育观等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要采取外部强化、树立榜样、归因训练、自我暗示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政治效能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态度,很容易受到来自宏观环境与微观个体特征的影响。基于CGSS2010的数据,文章分析了市场化改革、政治价值观对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第一,市场化对民众内、外在效能感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弱作用;第二,权威政治价值观对居民的外在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民主政治价值观则会同时促进民众的内、外在效能感;第三,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政治价值观对外在效能感的正向影响不断削弱,而权威政治价值观对外在效能感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变化。文章最后指出,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对民主化的作用可能存在限度,进而认为在经济体制转型继续推进的过程中,应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助力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参与主体对自身的参与行为能够对政府和政治过程产生影响的能力感觉及对所能产生效果的主观判断和评估。大学生是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最具潜质的人力资源,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据2011年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调查状况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处于偏低水平。通过社会政治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个体政治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生低政治效能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拓展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解决政治信息不对称、强化教育培训和政治实践、大学生自觉加强主观塑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治效能感是一种个人认为自己的政治行动, 会对政治过程产生政治影响力的感觉, 也是值得个人去实践其公民责任的感觉. 对1 000名研究生的政治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级别、政治兴趣和政治知识掌握度, 而影响外部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民主决策活动的参与度、 学习和讨论政治议题以及对政治团体的认同感. 基于上述因素, 提出应当重视培养研究生对公共事务关注的兴趣, 以及多渠道、 多途径、 全方位地增强研究生的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视野下的思政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衰减却不容忽视。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寻求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方法:重塑理想信念,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建构社会支撑体系,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积极主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正面信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焦虑情绪的认知加工研究--加工效能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ysenck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提出关于焦虑作用的新理论———加工效能理论。相关实验研究证明加工效能理论可用于解释认知加工过程中焦虑的作用,并发现:焦虑情绪伴随着生理唤醒;焦虑情绪将占据工作记忆系统一定的资源,使个体在进行认知操作时可使用的工作记忆系统资源下降;由于补偿效应等原因,高焦虑个体的低认知加工效能可能不会在结果中表现,但确定会对认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认同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情绪问卷对210名医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医学生职业认同与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低唤醒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认同与积极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心理图像理论及SOR理论,对两种旅游目的地形象(朴素形象与再评价形象)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研究了游客的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谣言和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情绪唤醒影响中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朴素形象和再评价形象存在显著差异,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和游客拥护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拥护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无论谣言存在与否,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谣言弱化了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的积极影响;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越低,其对再评价形象的情绪唤醒影响越大,反之,个体涉入程度越高,这种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0.
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416名高中生为被试,用归因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自我调节学习问卷为工具,对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直接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产生影响;(2)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存在性别差异;(3)归因方式存在年级差异;(4)动机成分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是作为调节机制而存在的,影响到个体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一个人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四种途径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综合发挥作用。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加强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动机、改善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路径 ——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关 键,情感教育具有纠正传统教学的缺陷、促进认知向行为转换和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作用。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 路径叙事,一种生动地展现教育经验的教育方式,既是情感陶冶的重要方法,又是人类叙事性思维的表现方式,并且叙述故事 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叙事应用在情感教育中,通过选取鲜活的叙事内容、多样化叙事方式的应用,在给课堂带来 趣味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达成情感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与审美的评价论和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活动?迄今为止,众说纷纭.事实上,作为一种公共经验,"美在主观上表现为情感"与"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应是以科学的方法从事实美学研究的两块坚固的基石.美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其一,在存在层面上,美是价值.确切地说,美的客观基础或所对应的客观存在是价值.其二,在意识层面上,美是情感也即情性的价值意识.作为倾向性神经兴奋体验的情感是美本身的存在方式即美的本体.其三,在符号层面上,"美"是指称起评价作用(因而对象化了)的情感的语言符号.而审美则是以情感的对象化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简而言之:审美是情性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在这里,宏观是从具体到抽象,微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敬业的根据不是“爱”而是“畏”。从业者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心理机制是始于对失业的恐惧感,经过对职业的归宿感,到对职业规范的敬畏感,最后形成对职业的道德义务感,从而完成从敬业到乐业、爱业、精业和勤业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的内涵无非是使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作为"人学"的文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在文学实践中,文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参与人灵魂的构筑,作用于人的人格铸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无可厚非地成了生命教育的另一种途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6.
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失体验是指主体对生活经历中某种需要不满足而造成的不平衡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成为作家投入文学创作以弥补这一缺失的心理动力。由此探寻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 ,同样可以看到驱使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欲望缺失的人生体验。一是青春萌动的美好爱情毁灭而积郁的“初恋情结” ,作家称之为“雷击”效应 ,它化入笔下人物的血脉和心灵 ,并转移到男主人公的情爱历程之中 ;二是原想走仕途的人生追求遇挫而“只好纸上谈兵”的“致仕情结” ,这直接推动作家选择文学言说 ,实现“把自己想的变成别人做的给人去读去想”的愿望。两种情结的交渗纠缠 ,为小说的情感取向和理性思考打下了作家鲜明的个性印记 ,也使其社会历史小说的爱情描写别具风韵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动植物图腾、动植物祖先或动植物生人神话时,一大难题就是原始先民通过什么样的思维把一种动植物想象成自己的图腾、自己的祖先,其中的转换过程现代人很难通过自己的经验想象出来.根据中国南方民族的情况,动植物图腾、动植物祖先或动植物生人神话产生的根源,在生活中可能由于食用、庇荫等关系,在感情状态上基于感恩、敬畏等心理,在观念上出于"实体、灵魂转移"等想法,具体引发它们之间联系的,最原始的起点可能是梦.  相似文献   

18.
情韵朗读模式是在表层朗读和节律朗读基础上增加了超常韵律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能表情达意的语音链,它的形成过程也是认知结构改造或重建的过程。读者从领悟文本获得主观体验 ,到因声求气、声情合一的朗读表达 ,最后完成生理激活而传递感情信息,使读者、听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实验证明,特定的超常韵律和相应的感情状态都可反复。随着时空的变化和读者对文本领悟的不断加深 ,情韵朗读的认知发展还会产生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 ;不同阶段都是前一认知阶段的延伸,又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深化。所以 ,情韵朗读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成分的复合认知发展过程。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世界的同时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语音合成与识别的感情度。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的翻译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同时又作为社会属性的人,其翻译活动必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译者翻译的动机、翻译的选择心理和翻译的策略,以其特有的方式左右译者的翻译心理,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同时,译者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也对其翻译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孟子的思想系统中 ,人皆有仁义之性 ,又有心官之思 ,这是人之“可以为善”的内在根据和逻辑前提。极尽心官的作用 ,是人的仁义之性得以充分实现、使其成为体现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存在的关键。但心官之思是一个指向特定目标的过程 ,它由“尽心”而“知性”(知天 ) ,由“存心”而“养性”(事天 ) ,一步步把人生境界推向高点。孟子所描述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对这个过程的个案说明 ,在很大程度上有个人体验的性质 ,但孟子归纳、提炼了其中若干有普遍意义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