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海 《东岳论丛》2001,22(4):41-43
社区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建设的内容趋向系统化 ;管理与服务的对象趋向属地化 ;管理行为趋向民主性和互动性 ;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 ;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趋向多样化 ;发展态势趋向文明化等等。应对发展趋势 ,社区建设应树立大社区意识 ,改革完善管理体制 ,构筑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建立新的财力机制 ,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任何时代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都离不开社区管理的实践,而社区管理又离不开实施这种管理行为的主体。本文以此为线索,分析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佳 《理论界》2006,(12):118-119
伴随着农村村民自的开展,“社区”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的一个“试验田”已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城市社区化公共管理将是推进整个城市管理体制民主化、法制化的基础工程。本文从城市社区化公共管理兴起的社会背景入手提出社区化公共管理的创新模式,并通过与现行模式的对照,探索有效可行路径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社区共建模式”的组织功能框架。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旧的社区空间发生嬗变,新的社区空间不断出现,但也存在社区空间整体协调性差、社区规划建设中的人文主义倾向不足等问题。因此,采取政府主导、开发商运作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并完善社区发展法规,编制科学合理的社区规划,强调人本思想与生态思想的结合,重视社区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邱玉婷 《学术论坛》2012,35(9):31-3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市普遍推行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社区管理体制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许多学者针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赖于通过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明确社区管理主体的权责体系,完善法规政策,培养社区自治组织和强化居民自治参与意识来实现,同时也为新时期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样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踪近年来北京、南京等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种模式样本,分析其打破"居民委员会社区"的主导模式,拓展居民自治空间,建立街道级社区,压缩政府层级,精简政府机构,优化人员组成,整合社区资源的意义。它们预示着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的深刻变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下 ,自上而下发动的。在当前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网络管理框架中 ,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 ,既承担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又承担着服务社区的社区职能 ,其相对滞后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从体制上进行创新 ,理顺街、居和社会团体三者的关系 ,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 ,这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马双 《中文信息》2022,(3):278-280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升,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的城市居民新增数量超过1.1亿,而城市的总人口超过10亿人.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单位,城市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发展,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化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为社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成为当前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9.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也将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文章论述了社区在推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采取的关键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区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社区治理的路径.在大庆城市社区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变革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庆资源型城市特点的现代城市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单位体制的消解与城市社会复杂性不断增加,社区制取代了街居制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然而,仅从社会管理的纵向单维视角理解这一过程,无疑窄化了社区建设浪潮兴起的复杂背景。文章将街居制向单位制变革的具体过程,置于改革以来中国城市社会基础秩序变革的长时段中认识,提出社区建设和社区研究的深层命题在于:如何在后单位社会实现社会空间的根本性转换,以新型社会空间的生产,克服社会原子化的潜在危机,形成城市社会的良善治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区存在经济融入难、政治参与难、社会保障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牵动着城市发展的神经。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难问题,需要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就业机制、城市社区准入参与机制、城市社区保障机制的三管齐下机制,使他们不再是城市化的"边缘人"而真正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转型进程加剧,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法制化已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应首先明确城市社区法制化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城市社区法制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找到实现城市社区法制化建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社区研究尤其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经济上以及发展程度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而东北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性及结构性,更加凸现了资源型城市社区研究及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然而,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社区建设却问题重重、充斥着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以社区冲突为切入点,试图从场域这个视角找到社区冲突产生的根源,重新设计社区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类城市的商品住宅正向小区化方向迅猛发展。社区图书室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在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小区居民道德情操,构建和谐小区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社区图书室还不能完全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和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社区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转型中国政治基本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细胞单元,社区社会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实践,而社会管理的重点将更集中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矛盾焦点处,如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村庄转型,也即转制社区转型。转制社区的治理困境在于:在转制社区的社会肌理中,村庄与社区的过渡性,使其未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来消解利益壁垒;而在基层政府层面,政府对转制社区社会管理走错了方向。必须通过再造社区威权、转变社区风貌和重建社区服务这三条路径来进行"社区重建",以消弭转制社区社会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仿企业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城市社区巨变,对城市新型社区的管理不断提出挑战,仿企业化社区管理模式的提出打破了低效运作的"区—街—居"社区行政管理模式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社区管理对政府负责的惯习,而导向居民满意度的提升。社区仿企业化管理通过效仿企业在人员管理、团队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导入市场机制,优化社区资源,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社区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社区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利益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单位。因此,探求新时期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路,是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伴随城乡统筹及融合发展而兴起,社区治理有效离不开价值观管理。无边界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和管理形态,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开放性治理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面临社区化和社会化的双重境遇,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过程中,社区价值观管理应以社区居民的物质及精神生产活动为基础和出发点,正视价值观矛盾及其困境,同时要注意内外两种因素的驱动,扬弃传统"惯习"而建构新的"场域",破除社区边界壁垒,以稳定价值链来创造价值观竞合条件,形成价值观驱动前行的动力图谱,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主导价值观在社区得以深植。这个竞合与深植过程,即是进行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社区再造过程,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将更加有效而鲜活。  相似文献   

20.
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丽 《兰州学刊》2003,(4):141-142,168
社区中介组织是社区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社区中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社区中介组织的分类、发展社区中介组织的意义等进行了探讨 ,并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