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百年间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8-24
20世纪以来百年间的史学理论研究,有成就、有经验,也有缺陷、有教训,西方史学理论的输入,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开阔了中国史学家的眼界,但存在理解不深、生搬硬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给中国史学与中国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斐然,影响深远,但一度出现"左"的偏向和公式化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20多年的史学理论研究,思想活跃,但仍然存在深度不够、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的遗憾。对这总的史学理论发展历程予以回顾、反思,从而提出今后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百年沧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经济史学的前身是传统的"食货之学",但是作为一个学科,却是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传入以后出现的。它迄今已经历了萌芽、形成、转型和发展阶段,并在此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即1949年以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历史主义史学传统、1949年以后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以及1978年以后形成的多元化史学传统。这三个传统都是我国的经济史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中国特色"之所在。而中国经济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既珍视自己的传统,又积极投入国际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学术主流的经济史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的“浙东史学”研究作了回顾,并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诸如内涵和外延、形成与发展、重要史家和史著、治学传统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近来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性出发,阐述了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的密切联系,指出中外史学交流史为传统的史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论证了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深入开展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应是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6.
7.
蒋廷黻是中华民国时期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史学界迄今仍受其影响。其史学思想内容主要有对史料的重视、注重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用新的研究观念及注重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史学实践主要是在南开和清华时期的教学活动等。蒋廷黻后来虽然走上从政的道路,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成就,是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促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学交流是历史研究活动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对话,是促进史学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时代的史学交流不仅与史学研究本身的发展状况有关,而且与当时的外部政治条件密切相联。20世纪后半期中外史学交流深受这一时期国内意识形态变化和东西方冷战关系起伏的影响,经历了从困顿到突破,从意在实现意识形态目的到重返学术本位的曲折演变,其交流的内容和路径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紧密地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 ,灵活地运用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 ,使历史研究达到更加科学和更加本质的认识 ;倡导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潜心钻研的优良学风 ,特别当教条化、公式化的错误潮流袭来的时候 ,敢于挺身而出进行抵制 ,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 ;自觉地发掘中国历史的特点 ,勇于担负建设中国历史理论体系和探索史学的民族风格的时代责任———以上三项 ,是关系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全局性问题 ,也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范文澜以其对唯物史观原理的精熟运用 ,对文史典籍和历史考证的高深造诣 ,为科学研究投入全部生命的奉献精神 ,在上述三个重要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2 1世纪史学仍然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运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的特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阶段,范文澜即是其中出色的代表。他以25年心血成功地撰成的通史著作,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里程碑。所著《中国近代史》,标志着近代史研究进入了科学的阶段。他所揭示的中国近代史的基表线索,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教条化和“左”的倾向盛行之际,他坚决予以抵制,表现出捍卫历史学科学性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 ,形成了世纪初年产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和2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各自的路径上 ,中国近代史研究得到初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体系在大陆全面确立并发展壮大 ,但在前进中也曾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20年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繁荣时期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成就辉煌 ,有目共睹。同时 ,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偏向和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初步探讨;第二时期:"文革"结束后的冷静反思;第三时期:"史学危机"刺激下的全面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挫折,反映出史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从而又突显出史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4.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的史学特征:以"近代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外交史作为撰写该书的切入点;以"以史经世"思想作为统帅全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16.
在回顾整个20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时,既要看到"五四"以来西方史学的传入,也要看到来自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为此,就不能不认真审视苏联史学及其同中国史学的关系.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的走向问题,目前学界存在不同的声音.总体上说,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者,居于主流;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界存在多元化的倾向.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唯物史观与理论多元化并非决然对立,相反,如果处理得当,二者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唯物史观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理论日趋多元化.这很可能就是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史学理论的走向.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伴随着更多的史学理论介入到研究中来,史学研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科学的日趋繁荣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