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翟桂范 《中州学刊》2007,(1):113-1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以婚姻家庭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婚姻法》不可逆转地潜变为以更广泛的近亲属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但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尚欠缺有关亲属制度的通则性规定,对某些具体亲属制度的构建还是空白。为此,应从亲属制度的实质内容和体例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现行《婚姻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望权又称探视权,该项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陷。确立探望权制度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随着《婚姻法(修正案)》在实践中的应用,探望权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规范性婚姻法司法解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有效地调整了婚姻家庭关系。但进入21世纪后,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婚姻家庭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一事求一解"、"一刀切"的司法解释造成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不衔接,有些规定适用的结果违背了《婚姻法修正案》的基本精神,以离婚时不动产权益分配的规定为典型。因此,有必要细化婚姻法律规定,加强立法解释;建立婚姻法司法解释监督机制和判例制度,对婚姻法司法解释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正>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重要经典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理论问题极其广泛而又深远。它既是研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又是探索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问题的指南。正确认识恩格斯的婚姻家庭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对于推动史学研究工作,以及完善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婚姻家庭制度,首先要认识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事实,抑或是社会行为.一般理论中,婚姻家庭被当作是一种社会事实,但对于这种事实中社会关系本身,却缺乏细致严密的论证.本文对西方学说中关于婚姻家庭社会事实的契约说、伦理说、信托关系说、制度说、身份说进行了梳理,提出婚姻本身就是人为规定的制度,制度规定则首推法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发展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春香传》属于盘索里类小说,在韩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调查的方式并结合《朝鲜王朝实录》中记录的部分史实,对《春香传》中的身份制度、妓生制度、御史制度进行解读,可以帮助读者和研究者正确理解《春香传》的作品内容,同时为小说《春香传》的外部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50年、1980年及现行《婚姻法》三个不同时期婚姻家庭制度的理论分析,对妇女在不同时期的境遇、权利的分析,探讨婚姻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以及法律保护弱者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黎 《中州学刊》2003,(5):206-208
别居制度是亲属法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本文介绍了别居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论述了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确立别居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完善我国别居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农村婚姻家庭的影响很小,但并不意味农村婚姻家庭领域没有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十一个农村的调研发现,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主要是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承包制度和宅基地分配制度方面。此外,法定婚龄过高、探望权难以实现,也是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体现。如何保障农村妇女的上述权利,是未来《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现行《婚姻法》自1980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未作修改、补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亲属法律制度涉及的六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亲属法目前主要表现为《婚姻法》和《收养法》。在制定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必定要将其收回到民法典中,作为中国民法典的亲属法编或者婚姻家庭法编。因此,应当以完善亲属法的基本制度为基本目标。除了应明确亲属法改革的基本方向之外,还应着重完善我国亲属法的亲属制度、规定身份权、确立亲属法律行为、补充具体的亲属法律制度,以及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亲属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是该公约的基础性并且是唯一的强制性制度,既具有所有人权条约缔约国报告制度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内容和特点。自1978年以来,该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监督缔约国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义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缔约国报告制度在内的人权条约机构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由机械团结型社会向有机协作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婚姻家庭观念亦由传统保守趋向自由开放,如婚姻伦理自由化、婚姻形态复杂化、家庭结构多元化以及家中心理念淡化等.由此导致的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及非婚生子女数量剧增等给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抚养、探视等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婚姻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之需要,创新发展婚姻家庭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转型期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适时作出理性制度回应,是当代法律制度维护未成年子女权益法律价值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对《条例》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要把《决定》与《条例》结合起来贯彻落实。“转机”与“建制”具有不同的内涵,不能互相替代;“转机”是“建制”的基础、途径和重要内容,但“建制”也会促进“转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股份制并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唯一形式,对国有制企业要搞公司化改造,但绝不能搞翻牌公司。  相似文献   

15.
信息自由诉讼制度是美国《信息自由法》确定的重要制度之一,对其他国家建立信息自由 制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对该项制度的形成与沿革、以及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顾鉴塘、顾鸣塘昆仲合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一书(以下简称《历代》),以不足6万言的篇幅,沿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生动的文笔,展示了上起远古,下迄清末数千年中国婚姻与家庭的历史生活图圈.综览全书,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甚为鲜明.其一,对中国婚姻家庭史作了高度浓缩与概括.如何在历史的变动中准确把握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轨迹,在有限的篇幅中以具体的史实形象地揭示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实质及其必然衰败的道理,同时从婚姻家庭这一侧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并非易事.为此,作者精心设计和安排了章节布局,将全书除引言外分成远古、夏商周、秦汉至唐、宋元明清、清末共五个历史区间,在每一区间又以婚姻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婚姻成立条件、贞节观、妇女地位、民族婚姻等几个方面逐一加以论述,使全书显得脉络清晰,简明系统,便于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婚姻家庭史进行高度浓缩与概括.  相似文献   

17.
宁夏的民族立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在选举制度、婚姻家庭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表现为制定了一批相关的、适合地方特点的、具有民族内容的法规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结束了几十年的封闭和高度统制的经济文化生活.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放开和多样化发展,中国的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观念的冲突也使婚姻家庭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躁动.中国的婚姻家庭生活历史反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和现状,建立中国的婚姻家庭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张德强的专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对婚姻家庭的发展作了多学科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见.作者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形态的关系中揭示其发展规律,并探讨了中国当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缘起和未来走向.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王歌雅著),是婚姻家庭法学领域的一部新著。它以客观公允的笔触和蔚为大观的气度,翔实记叙了现代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百年历程,审慎评价和界定了现代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优劣与成败、成熟与成就。透过这部专著,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轨迹与理念的更新和超越。1 透视百年历史,凝聚立法精华《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以百年中国的婚姻家庭立法为主线,系统探讨了婚姻家庭立法的两个历史阶段:一是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婚姻家庭立法,其历史跨度为1927年10月至1949年9…  相似文献   

20.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封建婚 姻制度和宗法思想在干部群众中的严重影响,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合法要求和行动遭到了来自社会多层面的压制 与打击,数万名妇女因婚姻家庭问题惨遭杀害或自杀。经过1953年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和 被虐杀的现象基本杜绝。到1956年,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亦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