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曾和儒学一样成为时代的显学,是先秦各家学说中唯一的一家注重科学精神的学说。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与科学精神的匮乏有直接关系,在文化上表现为将某一家学说凌驾于其他学说之上。重新重视墨家学说的研究,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基础铸造有着非常意义。  相似文献   

2.
略论《墨辩》“辩”的谬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是谬误分析的先行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墨家的《墨辩》(《墨子》中的《墨经》四篇和《小取》、《大取》的总称)就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名、辞、说或辩说(辟、侔、援、推)等论说方式中的各种谬误。它不仅构成了墨家辩学体系的谬误理论,而且也是中国古代谬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进行谬误分析的先行者。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墨家《墨辩》“辩”的谬误论,对于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批判性思维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论墨家关于“立辞”的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墨家“立辞”的谬误论体现出对论证评估的批判性、辩证性、语用性、交际性或社会性 ,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非形式逻辑思想 ,作为原创性的论证逻辑 ,对它的创造性诠释 ,可以作为现代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百家中,唯独墨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讨.后期墨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自然视为独立的认知对象. <墨经>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首次展现了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在中国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分析墨家学说衰亡的原因、重估墨家学说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整合,指对社会的组织、控制,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政府以及社会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早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各派就对此作了大量论述。汉初,随着对秦王朝灭亡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控制及组织问题又提到了重要地位。不少思想家如贾谊、陆贾、董仲舒等,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  相似文献   

6.
冯蕾 《理论界》2013,(3):192-194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对中国大学教育改革和对中国大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回顾了我国近10年对外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对中国学者在国内所发表的17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些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和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肯定了批判性思维对中国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不仅指谓一套可由逻辑或其他类似课程提供的具体思维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甚至一种人生态度.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学在学理上交叉,其交叉部分就是非形式逻辑,而非形式逻辑是对逻辑推论理论在实际非形式论证中的作用机理的刻画.作为逻辑学的重要分支,批判性思维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因而应大力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  相似文献   

8.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既紧密相关又彼此区别。它们都以经验的和用自然语言表述的实际论证为对象 ,然而 ,非形式逻辑毕竟是逻辑 ,它以对实际论证的一般进程及一般形式的辨识、抽取与建构为重心和基点 ;而批判性思维对论证的关注则是多角度的和批判性的。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产生于实际的需要 ,其方法与技巧对于培养和提高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金山 《兰州学刊》2006,(8):36-37,17
秦汉以后,墨家学派式微,逐渐衰落下去,但墨家的思想传统却融入到新的理论体系中。其中,墨家天道观就得到了董仲舒的借鉴吸收,在其儒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天论思想和政体观对墨家“天志”、“明鬼”学说及天道思维模式的借鉴利用上。厘清墨家天道观对董仲舒儒学体系的理论贡献,对于我们理解把握秦汉以后墨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墨家理想人格模式的“潜性”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家在先秦百家中号为“显学”,但在秦汉以后却中绝不传。然而,墨家的影响并非全无,墨家的作为一种思想、道德规范及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却以“潜性”的特征存在着,它不为官方所容,游离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之外,甚至走向民间草莽、山林江湖。墨家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人格模式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创造力的关键成分,批判性思维是理解、分析、评估和重建论证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基于CBI理念的PBL教学模式为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本文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主要从整合的视角构建CBI理念的PBL教学模式,并尝试将此模式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以期实现高效教学.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在不同方面发挥重要导向作用,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创新品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开发批创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能力的核心包括论证的分析、评价与构建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论证理论家们给出了诸多方案,如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而语用论辩学无疑是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方案之一。语用论辩学能够较好地开发学生的批判性讨论能力。语用论辩学是完善论证实践与批判性反思论证性话语的主要途径之一。语用论辩学为批判性讨论能力提供了测试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墨家逻辑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墨家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贡献,在于他较早地、也是较自觉地运用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阐发墨家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初步进行了人类思维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为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辩证思维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辩证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含有辩证的成分,批判性思维具有辩证的性质和特征。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分析了“个人崇拜”,确立了真理标准;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提出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光连 《殷都学刊》2010,31(3):138-142
荀子思想刺取诸学而兼融各家,除稷下学宫的治学传统对荀子具有浓厚的熏陶外,稷下学者、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荀子。荀子吸收了稷下学者"法"的思想,也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把礼与法紧密结合,寓法于礼,以礼统法,从而走向与稷下学者及孔孟儒家不同的道德教化道路。而墨家以利言德,荀子以情论德,以利言德则重利,以情论德则重义,这才是荀墨之学的真正分野。  相似文献   

16.
近代墨学研究,比较中外乃主要路径,成就之外,以比附为比较的现象处处可见.杜国庠对墨家辩学比较研究弊端的批评,多一语中的之言.同时确立了立足墨家辩学本身,从文字训诂、历史分析、先秦文化分析等方面探讨<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方法,这一"以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正是比较中西时应坚守的基本轨辙.  相似文献   

17.
童恒萍 《船山学刊》2008,3(1):93-96
《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对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早在先秦时候.古人就注意到了人伦问题的重要性.后来儒家提出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观念,对人伦问题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受儒家影响,墨家也形成了自己的伦理观.墨家伦理现有自己的特色,墨家在五伦中首重"朋友"一伦,而"君臣、父子"等则排在"朋友"之后.墨家学派的一些重要理念,如"尚贤"、"兼爱"等为人所熟知,而这些理念背后则由墨家的"朋友"伦理观支撑.这一伦理观还体现在墨家学派团体的组织和政治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傅山与墨学     
解启扬  陈洁 《云梦学刊》2001,22(3):53-56
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子学研究的一部分,既有文字的校释,也有思想内容的阐发.他肯定墨家的兼爱思想,并把"兼爱"与"交利"相连.对于墨家的功利思想也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经世思想.他对墨家的逻辑思想也大力发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延续.他的墨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也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顺利 《理论界》2012,(9):132-133
批判性思维旨在理性地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可以区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批判性思维的微观层次旨在通过某些思维技能的训练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更准确地提出问题、更好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及论证。批判性思维宏观层次主要是教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理性品性。中国传统思想不论在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