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峰 《南方论刊》2007,17(8):69-70
信仰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支配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最高理性,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一些异化形态却始终困扰着人类。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是信仰异化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市场经济理性原则的泛化使信仰作用趋于弱化、社会发展与信仰不同步的心理冲突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宣扬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异化看作是普遍的、永恒的现象,看作是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他们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列举了不少例子,如养了一个不孝之子是异化、开荒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是异化、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造成了损失也是异化、人们没有认识必然,就不自由这也是异化。总之,认为异化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有的同志更把异化和矛盾等同起来,说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这一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现人的内在需要和意愿的真实需要为符号化的虚假需要所替换,标志着人的需要已发生了异化,满足需要的消费也随之演变成了异化消费。异化消费在给人们带来短暂满足快感的同时,更带来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秩序的毁损。人类要想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时空,就必须消解异化的需要,扬弃异化消费,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探讨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浅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生活的领域是广阔无边的,现实生活中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到处都存在着美的事物、美的现象。人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同时,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社会美和艺术美。图书馆工作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那么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就必然蕴含着美的创造,馆内人员的日常工作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能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审美的愉快,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图书馆工作同其它一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样,…  相似文献   

5.
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红生 《江汉论坛》2004,42(2):76-79
本文考察了技术异化这一当今科技时代人类发展过程中不争的历史事实,指出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异化,人的本真价值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生命意义等方面全面走向失落.而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劳动实践,其实质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发展而不是摒弃科学技术,才能最终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而自觉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董海浪  谭林 《理论界》2008,(9):99-100
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规定性。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真状态是自由,而他的事实状态常是异化。科学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的同时,使人、技术、社会的统一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美学家研究自然美学大多从艺术与自然比较开始,从中找出自然的独特审美个性,并强调自然审美的独立性;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同时也为自然美学带来巨大的理论误区。在历史上,我们无法想象艺术产生之前人类欣赏自然的情形;在逻辑上,没有艺术这一参照,自然美学似乎就无法建立。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则支持另一种假说:自然审美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自然审美不只可以独立于艺术而存在,它同时也为人类艺术创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不是自然审美依赖于艺术,而是艺术创造依赖于自然审美经验。恰当的自然美学应当从对人类自然审美经验之独立、系统研究开始,而不应当从与艺术的比较开始。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论“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文章中,谈美与人化自然和人性复归的关系的较多,直接谈异化与美学的关系的较少;而谈异化与美的关系时,有时又把异化当成了一件绝对的坏事。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异化劳动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为什么人类在近三千年的异化劳动中,却创造了那么多美的事物,那么丰富的生活美与艺术美呢?或者反过来又可证明:异化劳动有利于美的创造,因而它又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看来,这两个命题是二律背反的。那么,这一矛盾是否能在对立中统一起来呢?我们认为,如果抛弃形而上学的方法,而采取历史辩证法的办法,这一矛盾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起来的。这个问题看来与“美的规律”问题也有关系,因而值得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兰州学刊》1986年第4期发表支冬至、胡绳生的《试论艺术创造思维的自由性》一文,论述了艺术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区别、目前通行的艺术创造论的根本缺陷和艺术创造思维的自由性。作者认为,理论思维以事实认识为核心,以发现事实真理为目的;艺术思维则以价值认识为为核心,以价值真理为目的。事实认识是价值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目前通行的艺术创造论的根本缺陷是:一、忽视甚至抹煞了艺术思维同理论思维的质的区别,没有看到艺术创造是以事实认识为基础以价值认识为核心的一种特殊思维过程;二、认为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也纯粹是反映的,而不是在反映的基础上构造的;三、不能科学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长达四十余年的理论著述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异化”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了他的理论著述的全部。这一现象说明,“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认识,却总是有意无意地降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诸如“不成熟说”、“过渡性说”、“费尔巴哈遗迹说”以及“后来抛弃说”等等。这样,就忽视了异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抹杀了异化所特具的实践功能、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在哲学改革走过十多个年头的今天,该是确定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与社会的关系中,存在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人类认识活动所创造的认识成果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表现为科学或学科分支的多样化,而且表现为在同一科学领域也出现了无数相互有区别的理论,甚至对同一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答案,而能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则是少数;二是认识成果被社会生用,走同社会实践,社会又反作用于认识成果,使得认识不断发展,这是一个社会认识活动过程。这两个事实说明,在认识成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选择机制。我们认为,这一机制就是认识成果的社会选择,即社会对认识成果的选择。认识成果的社会选择的实…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知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人类的知识在其总的进化趋势中,还存在着局部的退化,这也是事实。以往的认识论只注意了对知识进化的研究和阐述,却忽略了对知识退化的探讨和解释。本文拟就知识的退化现象,做一初步的探讨以期弥补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如果说产生于近代工业革命时期;那么,它的迅猛发展则是在20世纪.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益处,人们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得到.但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它的非理性的、唯意志主义的运用,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后果,有些我们已从现实中体会到了,有些我们还没有感受到,它的潜在的危害尚未被人们认识.从人类的经验来看,每当我们尝到科学技术异化的苦果味道时,就会发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人的智力、体力的巨大解放。但是在强调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某些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全球进一步发展严重受阻。近年来世界多数国家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注重德育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本文力从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试图获得对我国德育建设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异化既不是精神异化,也不是宗教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异化劳动表现为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相反;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正确的解释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的实践哲学都是针对多元善的伦理事实的某种反思,但两者的理论诉求不同。考虑到人类行动者善观念的多元性和相对性,亚里士多德追问的是:"属人的、就其自身而言的善是什么",他由此走上了伦理学道路;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政治学探究以伦理学为基础。霍布斯关注的是这一事实的实践后果,即人际冲突;由此,他提出的问题是:"应该怎样解决冲突",霍布斯也就绕过伦理学,直接走上了政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相较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范式,霍布斯的政治学悬搁了伦理学基础。这一新的政治学方法不是中立的,它蕴涵了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念。霍布斯创立这一新方法的更深层原因或许是其"目的论的宇宙论"观念的瓦解。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人文科学的本性 ,关系到人文科学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问题。如果不承认人文科学的特点 ,就不能正确发挥人文科学的作用 ;可如果片面强调人文科学的特点 ,把它驱出科学的范围 ,就会在人文科学的定位、创新和功能等一系列问题上始终难以跨出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的雷池 ,这两种情况对人文科学的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是不利的。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惟一模式。人文科学之所以可以称为科学 ,就在于它不是停留在个性化的人文创造活动的层面而是探求其中的规律 ;以事实为依据 ,以规律为对象 ,以实践为标准 ,在人文科学中同样是适用的 ;必须区分人文创造活动和对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规律的研究 ,在人文创作和欣赏中 ,我们强调体会、内省、直觉、想象、顿悟 ,而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 ,虽然要充分考虑到个人体悟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但不能排斥分析、概括、总结、归纳 ,以及运用范畴和规律来表述研究的成果。这是理解人文科学的科学性的关键。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 ,它既要求把握人类精神活动的规律性及其产品的客观真实性、合理性 ,又要求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然而,当作为承栽人类理性精神的科学技术无限放大其力量时,其将囿于工具理性的必然转向而陷入自身的异化,从而给人类幸福生活带来诸多困境。因此,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高地,我们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以人文觉醒的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追求属于人类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万资姿 《兰州学刊》2009,(1):130-133
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包含着某种反面,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使当代符号文化创造获得全新发展界域的同时也带来困境与悖论,体现为一系列的如文化符号过载、文化符号暴力、文化符号污染、文化符号犯罪等诸多现实文化符号危机;此种危机,就其特点而言,具有虚实、真假联袂混合性,其实质就是由创造主体自身的局限所导致的人类文化创造之符号工具的异化,且其直接的表现就是主体受制于各种文化符号权力结构的束缚并最终致使人类文化创造陷入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