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成当前村庄权力基础的因素不再是传统社会的权力"文化网络",也不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权力"组织网络",而是权力的"利益网络".问题是"利益网络"不能构成村庄权力稳定的基础,其要害在于单纯利益关系不能构成有效的社会关联.正因为这种有效的社会关联的缺乏,致使村民失去了对乡村干部和社会地痞的抵御能力,无论是行政的村庄权力还是自治的村庄权力,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应对当前村庄权力利益网络这一事实,如何建构村庄权力的合法性,将成为农村可否保持稳定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超 《南方论刊》2011,(4):46-48
公民身份是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历史悠久的概念,它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使用公民身份来为自己的政策主张提供辩护。农村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权力体系延伸至乡村的终端,它是联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纽带。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出现了弱化现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构成威胁,产生了合法性危机。产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公民身份意识的缺失。本文主要是从农村公民身份的角度浅谈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肖克  张龙辉 《学术探索》2022,(11):80-90
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着非组织化利益共同体,它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而形成、具有非组织化特征、能够承当秩序供给者角色的治理主体,其合法性源于利益相关者的接纳和认可,权力来源于共同体成员的权利转让和在治理实践中获得的认同,并据此建构基层微权力。城市蔓延过程中,大都市郊区的空间不断扩大,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叙事规则和秩序供给体系被解构,但因组织化秩序供给主体的缺位而未得到有效的建构。非组织化利益共同体通过行使微权力对基层社会进行权力嵌入和权利供给,重构基层社会叙事规则、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叙事空间和秩序供给逻辑,进而推动基层社会秩序生成。同时非组织化利益共同体通过塑造治理权威、加强与政治性治理主体的利益勾连、强化自身的秩序供给合法性、增强对社会资源的运用能力等措施,来维护大都市郊区的基层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的村庄权力格局与村干部角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有一种可称为“被动城市化”,即城市的扩张消解了原来的农村社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村委会掌握着土地资源的处置权而形成了强势村委会和弱势村民这样一种权力格局,并且村干部逐渐形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和村民产生分化,、权威或权力地位的合法性是村干部利益的保障,村干部通过对村庄选举的操控来实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可以说是推陈出新之作,该书从详尽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中挖掘出可以理清近代中国农村的一条主线,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核心概念,围绕乡村中的各种文化网络,如宗族、宗教等典型标志,与权力,包括国家权力和乡村自身权力的结构的相互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杜赞奇对"分叉历史叙事"和"复线历史观"的认可, 或者说对分层生活历史的叙事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经由正当性概念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一概念将不同的分层生活整合进一个文化网络,从而使得这些生活在理论自洽与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呈现出秩序.换言之,一旦权力运作得不到文化网络的支援,整个乡村社会则会失去往日的秩序.权力的文化网络对于利益的组织在静态的意义上是比较成功的,也即是在横向的利益传输方面是可能的.但对于纵向的利益传输以及动态性的利益组织,文化网络却缺乏说明的张力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农村社会,村庄治理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局.通过对4种国家可能会选择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村委主导的民主合作体制主张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协作式平衡关系”,能够在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做到很好的调适,既能满足国家基层政权对权威与合法性的需求,也能促进农村公民社会的成长.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是一种在现实和未来都具可持续性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民国时期华北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土地面积劳动力收入的增加,黄宗智首先将其概括为一种内卷化现象。其后杜赞齐从国家权力扩张的角度将近代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对华北农村传统文化网络的毁坏,视其为“国家政权内卷化”。本文首先以福柯对统治权与权力两个概念的区分来进一步解释“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既有内涵;其次从社会的微观机制出发对“权力的文化网络”与内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释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内卷化的成因主要在于个人偏离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行为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必须从根本上防治权力逆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湖南社会科学》2001,2(1):122-124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代表人民利益必须落实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行动中,党在执掌权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必须从根本上防治权力逆行。一、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就要防治权力逆行1、党能否代表群众利益取决于其执政行为与绩效是否合民情、遂民意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它的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共同体内的公民和群体对该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一个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不仅仅取决于意识形态和制度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心圆式的组织网络及其政策权力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党政关系规范化的情况下,政权组织成为国家政策制定、出台的核心,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则逐渐成为国家政策规范的对象。而不再是国家政策实施执行的基本执行主体。这种放权让利式的改革使得各个组织成为较独立的利益主体,在组织网络的政策关系中主要表现为围绕政策进行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王腾 《南方论刊》2008,(12):77-78
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决定于网络社会的现实性、网民利益的正当性和网民利益的群众代表性。尊重网络民意的合法性与化解网络民意对应着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相互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本质特征。在网络民意的维度下,各级党政机关坚决要做到“五个统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7):126-132
在治理时代,作为治理主体的国家及其能力成为讨论热点。根据治理理论的脉络,国家能力几经变迁,但治理的兴起并不必然导致国家能力的降低。国家的权力、资源和合法性使得治理理论难以对国家的地位构成实质性挑战。在治理的视野下,发生转变的是思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方式,以及国家能力的行使方式。对中国而言,需要从特定的国家治理现状出发来理解现行的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权力制约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监督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强化了公民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权利监督权力的法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公民个体监督权力向舆论监督权力的转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因此,网络舆论监督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为网络舆论监督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应对网络进行各种规范,保证政府在网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权力更迭,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控制以恢复原有秩序、强化国家控制为主基调。通过实行地方自治和保甲制度,建构了农村两种统治力量,同时辅以对农会组织的渗透,将国家权力延伸至农村。但农村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国民政府推行的各种制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权威的盈利化和权力的异化最终导致了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国民党的放任和退让最终削弱了自己在农村的政权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的两大要素,一是主权,二是合法性.对于我国来说,主权早已经确立,但合法性的取得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要大多数城乡人民对国家形成内心认同,国家就必然要在利益上对城乡人民进行兼顾.这是城乡统筹的依据和意义.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由于城乡二元财政格局的形成,导致了我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要使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民支持和维护国家政权,增强国家的合法性存在,需要从国家整合的视角来探讨城乡财政的均等化.一是建立统一的城乡税制;二是扩大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三是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17.
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既是当时特定环境的产物,也包含着党和国家对二者关系的积极探索.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国家权力对村庄的控制,由全面直接控制,到通过"和型体制+赢利性经纪"的控制,再到当前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的对话.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来保证和实现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的对话,是两者关系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益资源配置失调、组织资源缺失、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薄弱、主流政治文化渗透不够、政治信息不对称等对小康社会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小康社会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做大政治资源增量,盘活政治资源存量,进行深度的政治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乡村社区权力关系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社区中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争夺场景的社会学考察,可勾绘出农村社区小铁矿开采过程中基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权力运作系统。在矿产资源开发背景下,以经济链条为纽带的"权力的经济网络"将社区内外的权力紧密联结在一起,逐步构结成一张"总体性"的权力网,主导着当地乡村社区的矿产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诠释是奥菲福利国家危机理论的核心内容.奥菲以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政治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出发点,不仅解析了福利国家在组织化权力结构方面的矛盾,还解析了福利国家在资本利益与国家政策、民主与政治、合法性与效率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对福利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分析,奥菲指出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是无法逆转的结果,福利国家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取消福利国家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