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评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吕美颐贤妻良母,曾是中国女性的传统形象和生活的基本范式。这种女性标准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近代以来,贤妻良母或被当作塑造女性的最高标准,或被视为阻碍妇女解放的谬论,褒贬臧否,各执一端,引起多次论争。至今...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知识女性,冰心吸纳近现代贤妻良母主义中所包含的有利于女性家庭社会地位提升和生存发展的因子,又接受西方博爱思想以及平等民主的现代理念,拓展贤妻良母主义现代内涵,构成包含一定女性意识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在一定阶段为女性生存的合法性、女性现代性自我主体建构起到作用。但是,正如贤妻良母话语本身以及这一话语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样,冰心的“新贤妻良母主义”也无法超越历史、摆脱羁绊,对其贤妻良母主义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都要进行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3.
贤妻良母,是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它规定着女性的价值,代表着女性的特征。它是社会、男人对女性的要求——好女人的标志。能否做到贤良是衡量女性的标准。这几乎是对一个女性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合格女性与不合格女性的最低标准。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4.
“贤妻良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时代中呈现不同的特质。现从“贤妻良母”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在妇女解放中的文化阐释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与面临的挑战三个角度加以论述。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以培养“贤母”为目的而取得的妇女平等的教育权,打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通道。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共劳动的权利,实现了妇女解放。然而,女性鲜明的社会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在男性中心社会里不会完全走出“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的角色既得到了认同,又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5.
余华林 《人文杂志》2007,17(3):150-15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念也开始吸收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有人将妇女"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定位,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并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贤妻良母"的标准和内涵,在一种新式的情境下强调妇女的"母职"和"妻职".尽管"新贤妻良母主义"仍然充满了封建守旧色彩,但是它对于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重新思考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贤妻良母,是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它规定着女性的价值,代表着女性的特征.它是社会、男人对女性的要求--好女人的标志.能否做到贤良是衡量女性的标准,这几乎是对一个女性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合格女性与不合格女性的最低标准.贤妻良母,不假思索地加诸在女性身上,长久地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中国女性生活的一个准则,这个准则由别人规定,最后内化为女性的自觉,变成社会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主流女子教育观,从清末维新派提出贤妻良母主义以来,虽然随时俱移地被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但基本上始终围绕着妻职与母职进行阐述。清末的大多数普通女学堂都是把培养贤妻良母作为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时至民国,女子教育宗旨和制度不乏更新之处,但仍以清末以来的贤妻良母主义最有影响。新的贤妻良母主义实际上是试图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希望女性以现代的知识成为文化、道德和能力的结合体,但是对于女性基本角色的定位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婚女知识分子大多面临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双重束缚。作为女性,她们不得不履行社会对女性普遍的角色期待,按照社会对妻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去做——贤妻良母;同时作为女性中的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贤妻良母观及其与日本良妻贤母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贤妻与良母 ,曾经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典范。近代以来 ,由于受日本“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国开始出现了“贤妻良母”的新概念。然而 ,由于中日两国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 ,中国的“贤妻良母”与日本的“良妻贤母”存在着很大差异。一、贤妻良母———日本良妻贤母观对中国的“逆输入”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 ,女性的身份只是在家庭 :未嫁为女 ,既嫁为妻 ,生子为母。男人社会希望女性成为好妻子与好母亲 ,故对妻职与母职的要求与规范也随之产生。早在秦汉时期 ,就已经有了“贤母”、“良妻”等概念 ,如《战国策·赵策》…  相似文献   

10.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妇女,为追求自己的生存权力和人格价值尊严所付出的代价,陷入的困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复杂得多。当社会条件只允许女性在一个极其封闭的空间里做贤妻良母,那些当不上贤妻良母的人,那些不愿当贤妻良母的人,那些无法再当贤妻良母的人,就要被正常的生活轨道抛离出来,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所谓女性解放的悲壮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这些流浪者们演绎出来的一连串的悲剧故事。这些故事和女性解放斗争的激越篇章汇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女性解放历程中的协奏曲和交响乐。由于这些流浪者们率先尝到了女性争取经济独立自主权的辛酸苦辣,才促使后来者向着更加广阔的斗争目标前进,子君和陈白露的形象,也被拓展了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值得我们重新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学史上,左翼作家叶紫的创作时间极为短暂,但他却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都经历了由听凭命运摆布的“贤妻良母”到为独立自主而斗争的“革命女性”的成长过程.叶紫笔下的女性形象远胜于当时流行的乡土文学对女性的刻画.他借描写这些女性的坎坷命运,表达自己对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悯之情,还借此提出了对女性解放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曙辉 《理论界》2008,(9):113-115
《妇女杂志》是中国妇女报刊史上第一份历史最久的大型刊物,见证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女性启蒙的历程。它展现了三种女性,即传统的贤妻良母、独立女性和革命女性。在中国启蒙图景中。性别话语被整合进民族主义话语之中。民族解放促进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解放,但女性作为个人,却未能实现自主这一启蒙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8,21(5):25-28
1921年《申报》的女性广告塑造了健康、美丽、年轻、时尚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在成为都市消费主体的同时,中国女性开始逐步构建精神层面的现代性。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运用体现了女性在商业中的工具性价值和消费客体的地位。女性广告同时体现出都市女性构建与现代化相连的家庭生活模式的趋向。但是,女性的社会价值定位单一,仍然延续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十分有限。中国女性的最终解放仍然需要社会的整体演进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其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吉玲 《学术论坛》2001,21(3):94-97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经历了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男女平等"的三个递进阶段,完成了由"女性"的性别教育到"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女子教育的实现,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性别是与"弱者"的身份认定和"贤妻良母"的角色设置相联系的。宋代女性词却体现出对此现实身份的漠视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人化,即以文人的精神和艺术追求来冲破"弱者"身份对女性的束缚;二是情人化,即女性词人在创作中有意回避作为母亲和妻子的真实身份,代之以"情人"这一非伦理的角色。这说明女性词人对自我的角色期待与社会定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出她们已初步萌发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是“物”与“性”,女性在大众传媒中主要有幼稚型、性感型、妖女型、贤妻良母型四种形象类型。当今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法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这表明了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是对自由思想的最大限制。  相似文献   

17.
谢天勇  张朋 《学术界》2012,(12):199-206,288,289
民初上海报业商业化及文化思想界新旧混杂状况塑造了其时女性期刊的多种面貌和对女性读者不同层面的身份定位。女性参政运动期间,女权运动精英创办的期刊显示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立场,其女性读者定位是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女权斗士。其时"鸳鸯蝴蝶派"文人也开始占据阅读市场,女性读者被定位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如何满足闺中女性的阅读欲成为报刊编辑实践的核心。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分别创办《妇女杂志》、《中华妇女界》,在市场获利和承担文化责任双重使命中取折中态度,以知识、技能、美德等为核心话语,女性读者身份定位转变为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种对女性读者身份定位的不断变换凸显了民族主义与商业利益交织的语境中中国女性身份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各种观点、各种思潮、各派见解,都在女权、妇女运动、女性解放的旗帜下汇流、交融、撞击,“黎明潮”、“亚当的困惑”、“现代女性应是超贤妻良母”、“理想的女性与女性的理想”等,将讨论推向高潮。讨论的现状令人忧喜掺半。喜的是它表明民族在思考,新女性在崛起;忧的是,就接触到的材料而言,不少同志探索的不是女性解放的道路、规律、模式和价值目标,而是热衷于亚当与夏娃的对立和权力的分配,这种讨论有将问题引向歧路的危险。值此,我想就女性解放研究中的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温慧辉 《殷都学刊》2001,(3):81-85,101
文明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父系家族为细胞的私有制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妇女地位的跌落.她们被排挤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由此,男尊女卑的原则逐渐被确定下来.同时绵密精致的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则集中表现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期待和"以色事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刘小艳 《理论界》2013,(6):146-148
《钟形罩》中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方面分别戴上"贞洁女孩"、"贤妻良母"和"事业型成功女性"的人格面具。然而,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永远受到压制,处于被抑制生长、被扭曲的状态。社会环境需要与埃斯特自我需要发生激烈冲突,埃斯特出现人格分裂,她陷入忧郁、痛苦、绝望之中,最后她撕下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人格面具。埃斯特的人生悲剧在父权制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