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逢见到杨小佛同志,总想起他的父亲杨杏佛,想起鲁迅《悼杨铨》的诗。今年是他殉难五十周年,缅怀故人,往事历历,音容宛在,泫然久久。 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两种独特的本质,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抗战;一是反对独裁专制,主张民主。杨杏佛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我初识杨杏佛在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那时我在同济大学读书,在学生会工作,曾邀杨贤江、侯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科主张坚决抗日,反对投降。他呼吁国共合作抗日,四度入苏求援。他还关注农村与民生,为战时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研究与前瞻战时战后世界关系与中国前途,并提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尽管孙科在政治上的妥协性多变性以及其旨在维护国民党统治,但从历史发展的[光和客观上看,孙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思想和政治活动基本上符合爱国、民主、自由的方向,顺应世界之大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53-256
"9·11"事件后,美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布什政府积极利用这种社会气氛,通过倡导爱国主义,凝聚国内政治支持,推行自己的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在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权威爱国主义教育特别重视爱国仪式的作用;强调忠诚政府,拥护政策,反对异议;主张志愿服务,反对参与政治。权威爱国主义不符合民主社会的发展要求,应反对权威爱国主义,坚持民主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明确提出新青年的标准。从此 ,民主、自由如飘扬的旗帜 ,成为新一代青年不懈追求的目标 :反对封建思想专制 ,主张思想解放、思想自由 ;反对封建人身束缚 ,主张个性解放、个性发展、人格独立 ;反对民主政治的形式主义 ,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的唯一条件在于“惟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多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忽视或否定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这是扭曲了历史的真相。陈英士的民族气节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他以“反满”为口号,以爱国与革命相结合,反对压迫人民、勾结列强的清王朝,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陈英士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民主革命家。他反对列强侵略,强权政治,力主捍卫中华,扶助弱小民族,铲除“不平的世界”的反帝民族气节,反映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和新文化及反对封建礼教,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本文试图从价值关系的角度,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五四精神,以利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求民主与讲爱国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口号,突出地表现为“爱国”;当时,离开了爱国,就无所谓民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基本态度,从分析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入手,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方面主张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加以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又反对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贯穿和体现在民权主义中的孙中山的民权观.  相似文献   

8.
<正>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民主;贫困而又落后.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近代中国任何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集团和个人都必须承担这桩历史的使命,而一切真正的社会变革则定要以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其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探析夏振坤,张艳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民主革命,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由此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义时期的一切工作。在经济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通过反对"大民主"和专制制度形成的民主理论是其宪政民主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并坚持的法治必要性、法治原则以及权力分立和权力监督、注重程序等重要思想构成了邓小平宪政法治观的基本内容.对个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主张、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要求人的解放以及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反映了邓小平的人权观.邓小平的民主、法治和人权观念为宪政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准备.邓小平曾经倡导和领导人民践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当今中国宪政实践的最初源头.  相似文献   

11.
该道德观主张抬高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个性,荻取人的自由,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反对极权主义;提出人即存在,存在即自由,以及人即自由、自由就是否定、超越和自为的存在的思想;主张用行动替代说教,用民主反对极权,用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让每个人都能挣脱旧的传统和场域的枷锁,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从而确立人道主义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人民爱国斗争实践与社会主义民主日益结合。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有着辩证的内在统一。坚持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的统一,抵制和反对种种错误倾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更高的、更完善的人民民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章太炎是一位立场坚定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他主张对外反帝爱国,对内反清革命,目的是建立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族统一的国家。在他接触日本无政府主义的过程中,正是在这种坚定的立场上来接受日本无政府主义的某些内容的。第一、章太炎接受了日本无政府主义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揭露和要求同亚洲被压迫民族社会党联合起来反帝的某些内容。从章太炎一八九七年参加社会活动以来,他一直是反帝爱国的。在戊戌变法前后,他痛感亡国的危机,尤其是对来自北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的威胁,非常敏感,主张联日拒俄、德,对日本政府存有很大幻想。一九○六年到日本后,章太炎受了日本无政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以后.胡适等《独立评论》派自由主义文人群.在凸现的个人主义与 民族主义两难困境中,改变以往片面强调个人主义价值理念、淡化帝国主义侵略、将民族主义统一 服从于个人主义的作法,将关注焦点从个人主义转向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提出了自以为从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理性的对日观:其一、支持国民党政府保守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二、反 对青年学生非理性的爱国激情;其三、寄希望于国际公法.反对排外民族主义;其四、主张妥协自强 韬光养晦.以实现现代化.作为抗日救亡的前提。这种对日观.概言之.是“理性民族主义”;详析之, 可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种类型;典型的理想型自由主义者胡适对日观的“理性”,是个人主 义、文化激进主义的“价值理性”,民族主义是其形式。以蒋廷黻为代表的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对日观 的“理性”。是出于国家富强的外在功利考虑的“工具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的价值关怀已被搁置乃 至放弃。他们公开主张“新专制独裁主义”。这说明自由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和中国自 由主义者必然分化、边缘化及政治保守化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包括爱国、民主、科学、革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五四精神不仅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一)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本质体现、核心所在,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支柱。从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看,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在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体现…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宣传亚洲文化,主张"国粹",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以"驱除鞑虏",建立民国;他鼓吹"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但其所说的"国粹",不如说是"亚粹",其所言宗教,其实是佛教.他主张"亚洲和亲",建立民族纽带,"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其值"五四"新潮席卷之际,孜孜于"亚洲古学",寄思于"旧日文明",则落后于形势,站到了新文化的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主社会党政治上主张以“民主政治为根本原则”的修正“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经济上主张国家社会主义,反对生产工具国有和废除财产私有.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主张渐进的社会主义.对宪政过于“执著”的追求,对现实政治认识的模糊,对形势判断的失误,使民社党深陷于共产党、民盟及国民党三大势力的挤压之下,难以伸张自己的宪政理念,最终沦为国民党政治上的“花瓶”.  相似文献   

18.
凯文·B.安德森是当今美国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研究者,他从批判分析资本主义入手来探讨社会主义。剥削、异化、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性别从属、国家的强化和集权、环境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基于此,安德森提出了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应该体现在以上特征的消失,斯大林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不足以应对如今的挑战。安德森的社会主义观富有洞察力,但不可否认,他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存有误解,同时其主张更多的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而非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官员中,陈宝琛是一位对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台湾图谋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的爱国政治家和诗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先后提出了巩固台湾海防和开发建设台湾的一系列主张;甲午战败割台,戢影家园的陈宝琛创巨痛深,发为歌诗。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者认为老子主张"贵身"或者"贵生",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老子生命观思想的误读。因为老子从根本上是反对众人去"贵身"或者"贵生"的,其生命观思想的真正主张是具有辩证性的"自爱不自贵":既反对因追求显名厚利而不亲爱自己的身体;也反对因过分尊贵其身、厚养其生,益生妄作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