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老子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影响着我们对整个道家美学深层结构的把握。我认为老子美学的逻辑起点不是“道”、“无”、“有”,而是“朴”。《老子》研究中,“朴”这一范畴向来被忽略,一般视之为表述“道”的普通概念,讲老子美学时,把“朴”简单地归属“无”的名下。我认为“朴”是与“道”,“无”有同等地位的本体性范畴,它是大宇宙无名之浑沌与小宇宙(人)无欲之冲虚的统一。“朴”的观念奠定  相似文献   

2.
老子在《道德经》中确立了其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而在对"道"的解析中,很多学者都将之与审美相关联。本文试图从分析"道"的特性出发,指出老子之"道"所具有的隐晦性、规律性和指示性,进而明晰老子之"道"如何与审美相关联,发掘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丰富的美学意涵。  相似文献   

3.
老子之“道”的美学意义樊美筠北京师大哲学系严格说来,老子不能算是一位美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也不能算是一部美学著作,但是为什么讲中国美学史总要从老子讲起,总要提到他的《道德经》呢?这还得从老子的《道德经》讲起。所谓《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讲“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注重道德伦理实践,而且具有表现为理性思维的形上之学。以“道”为理论核心的《老子》哲学就是中国形上学思维的最早表现形式。“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本体。《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是有与无的内在统一,是万物发展的宏观场合。“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老子“味”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味"是老子哲学中最具美学意蕴的一个范畴."味"最初只是一个表达生理感觉的词语,老子在其转变为一个哲学范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味"范畴有"无味"和"味无味"两方面意义;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老子"味"范畴则包含"道之味"和"味之道"两方面意义.老子"味"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在老子那里,区分为“天之道”与“人之道”,老子将二者并重。从逻辑上说,他的“人之道”从属于“天之道”,只有“天之道”才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但从历史上说,他实际是基于“人之道”、围绕“人之道”去探究、阐释“天之道”的。在这一点上,与我国人文传统完全一致。老子的“天之道”的根本特质即表现为母性生殖崇拜的性质。而他的“人之道”的根本特质,则表现为母性人格崇拜的性质。1从老子“天之道”的四大取象看其母性生殖崇拜特质。第一,“道”取象于古时的道路。老子谓“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即在指…  相似文献   

7.
老子文艺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也是道家美学、文艺学的创始者。《老子》一书虽直接论述“美”的言论不多,甚至几乎没有关于文艺学的言论,但书中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论述以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理论命题,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文艺学意义,这些范畴和命题都被后世理论家运用于美学、文艺学领域,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子美学、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同哲学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老子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也基本通过他对“道”及其特征的论述而表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老子的“道…  相似文献   

8.
庄子继承老子以"道"为美的学说,把"道"从物之外移入物之内,建构了他适性为美、全性为美的美学思想体系。在美本质论上,他主张"自适其适",认为美在生命体本性的张扬,实开生命美学之先河;反对"适他之适","役人之役",成为身外之物的奴隶和殉品,对于认识美是人性的对象化而非异化弥足珍贵;在美感论上,他提出"至乐无乐",对认识深度审美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将老子的哲学之“道”转而视为审美之“道”,从而对中国传统美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于天地大美的推崇;对于审美心胸的推崇;对于无用之用的推崇。他的这些论述,无不对今天中国美学史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关于道的哲学形上学 ,但《老子》的形上思维并非横空出世。不仅是《老子》的道所作出的形上形下之分与《周易》有着思想史上的传承 ,而且《老子》道的字源特征及其注重天地人事形上形下贯通等思想 ,都深深地扎根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时代话题所构成的形上语境。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一书中道的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在老子哲学中既有主观的形上心灵境界之义,也有客观形态的超越的形上实体之义。这两种含义引导出了庄、王道家与道教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并由此而形成儒、道、佛对道的用同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13.
庄子美学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老庄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庄子在老子之后又提出了天地之美 ,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 ,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 ,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 ;同时 ,庄子又认为大美是无限广大、囊括宇宙 ,局限之美也可以说是美 ,但大美定是无限的 ;庄子又看到了美与丑相对转化的存在关系 ,美与丑没有绝对界限 ,丑中也可包含美 ;庄子又从对非功利的美的追求出发 ,提出了无为之美 ,认为人只要摆脱名利束缚 ,无欲无为 ,便可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柏拉图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与柏拉图 ,作为古代东、西方两大哲学家 ,他们的哲学思想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许多美学观点 ,虽然很难说他们构造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但后世的美学家却往往能从中找到其思想依据和根源。本文试从美的本质论、审美体验论等方面分析、比较庄子与柏拉图的审美观。一庄子的哲学思想反映在美学上 ,主要是对“道”的审美阐释。庄子的“道” ,是从老子那里发展演变而来的。“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常无为 ,而无…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篇首句的"道可道非常道"关系到对道的根本理解.几乎所有现代的解释都把它解读为"可说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或者非常类似的意思.这种解读从老子原义上说恐怕是错误的.这种解法把老子博大的形而上学、政治与道德思想问题收缩为知识论问题,甚至是神秘主义知识论问题,从而导致对老子的片面和狭隘的理解.按照老子思想的逻辑,"可道"应解为"可因循"."道可道"的正宗含义是"有规可循之道",其所指是伦理经术政教礼法以及各种操作规则、章程规制、日用技术等等那些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东西,也正是老子在<道德经>各章里不断反对的那些东西.老子反对刻板规范,反对墨守成规,推崇符合自然的那种无法固定化的、灵活弹性的、始终跟随形势而变化的道.有规可循之道属于器的层次,是形而下的事情,无规可循之道才是形而上之道,是使一切有规可循之道能够各就各位、各行其是、各得其所而且形成互相协作的万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上把老子之"道”的涵义分为三层,即本原之道、境界之道和理则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既是世界万物的最后根源、世界万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凭借和根据、法则和道理,又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理想.  相似文献   

17.
老子之"道"向来有很多的阐释与解读。如把老子之道单纯地认定为本源论、本体论、境界论、价值论等等。对老子的"道"以现代性的视野或者说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来把握当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开。对老子之道的解读要联系当时的历史与人文环境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大的学术背景。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老子之道既具有存在论意义又同时兼具境界论意义,是存在与境界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他博大精深、文约义丰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中华美学思想的发育、形成和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引导中国社会审美实践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值得认真研究。一、大和恒道的美学观老子的美学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楚简本、通行本《老子》以及《论语》有关论述的比较与分析 ,认为楚简《老子》关于“有状混成”而非“有物混成”的道论 ,体现了原始道家的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美学” ;楚简本以“大”名“道” ,而通行本同时以“大”、以“玄牝”名“道”的不同美学意义 ,前者基于崇父、崇天的原始男性生殖崇拜 ,后者则体现战国中期天地、乾坤、男女并称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绪。值得注意的是 ,从楚简《老子》看 ,原始道家思想并非是尚阴而守雌的 ;本文论证了老聃、孔子时代儒、道相容的思想格局 ,以及所谓儒、道美学原本“对立”这一学术见解的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之本体。但是老子的超越之道并非是自然界及其规律,而是超越的主观精神境界。“道生万物”,表明超越之道并非是抽象的逻辑观念,而是真实自然、与宇宙万物同体的生命境界。“天地不仁”中的天地不是纯粹的物理存在,也不是主宰意义上的人格存在,而是一种价值存在,只不过带有某种虚化的宗教人格意味。领会和诠释老子的天道观,宜从人生哲学的视域而不宜从自然哲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