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合理经济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加强环境法治建设,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提倡以"和"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在中国价值哲学视野中,"敬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前提,"齐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基础,"爱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动力,而"用天"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生态意蕴包括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与和谐生态伦理。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生态思想的精华;是我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升华;是发展观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科学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辩证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尊重人,另一方面爱护大自然。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它不仅扬弃了人类中心主义,而且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它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蔡守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环境法学家,他勇于开拓,率先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观点和创新性的理论,引领了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的学科发展。他最早关注环境道德,率先研究环境权,提出了原创性理论———调整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他亲历环保实践,治学务实求真。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包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从理论层面上看 ,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辩证统一 ;从实践层面上讲 ,它应是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必须反对在这个问题上的各种片面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8.
“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检讨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的自然观和环境生存模式方面功不可没,但它暗含的“人与环境只能是互斥关系”这样一个前提值得商榷。征服自然的环境观念、人与自然冲突的生存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人与环境共生共荣的理念和生存模式是可能的。当然,使这种模式具有客观普遍性,需要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诸多方面,直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文章指出,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法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严肃执法,维护环境的公平正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后盾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诸多方面,直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文章指出,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法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严肃执法,维护环境的公平正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后盾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都不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成为可能。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中,坚持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的主体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以及"征服自然"的惨痛教训,分析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史,以及“征服自然”的惨痛教训,分析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口的规模、增速、素质、结构问题突出,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污染形势比较严峻。究其原因,关键是人口规模过大,增速过快,由此产生经济发展冲动,人口、资源、环境意识薄弱;立法、执法存在缺陷;资源利用效率低,铺张浪费严重。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加强人口控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变革经济增长方式;厉行法制,依法保护资源环境;努力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17.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大地加强,人由自然的奴仆变成了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但自然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温顺奴仆,当它遭到人类破坏时,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报复甚至毁灭人类。人只有深刻认识自然及其规律,并以此为行动的依据,才能使自然服务于自己。人类社会与自然既对立又依存,必须与之和谐发展。这就是说,人必须按照“合理的方式”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种“合理方式”就是人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从功利、真理、伦理、审美四种尺度统一出发.这样,人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19.
“美”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美的境界。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特征要素及其实现途径,使人们认识到提高美学意识以保持良好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外在的现实和谐与内在的人性和谐两个方面。目前人们讨论得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而忽视了内在和谐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对象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