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缺陷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如何分配的标准,是判定举证责任由谁承担的根据①。它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是争议的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由何人承担举证责任②。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如下规定共同构成:《民事诉讼法源六十四条、《民法通则》以及有关民事实体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第七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对该条文理论界…  相似文献   

2.
<正>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理论问题。从我国民事诉讼的社会主义本质出发,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加以科学的研究,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举证责任,就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确认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也就是,在当事人确认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前提下,由当事人各方对于这些已确认的法律事实,履行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即确认某些法律事实,是举证的前提条件,这些主张是举证的对象;第二层含义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加以证明,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理论和民事诉讼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探讨举证责任的含义、性质、分担原则等问题,对于正确、及时地解决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案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冰 《南方论刊》2008,(7):32-32,34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举证责任的核心问题。在法院对案件进行裁判过程中,在有些情况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证据,在诉讼中就发生了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得以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为理由,拒绝对该案件作出裁判,于是就发生了法院对该案件应当如何裁判的问题,进而引出了民事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春连 《南方论刊》2007,(10):45-47
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核心问题。本文从现代法治的角度,阐释和讨论了"民事举证责任"的内涵;行为举证责任和结果举证责任之间的合理关系。"谁主张谁证明"作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有其合理性,但是在特殊情形中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并且在出现法律漏洞时往往需要法官自由裁量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于证据学理论中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而言,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一定情形下,不按一般举证责任的负担原则决定某个案件的举证责任,而是实行与一般举证责任相反的负担原则,即将在一般情形下由原告负担的举证责任予以免除,而就待证事实的反面事实,转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如在某些特殊侵权行为中,原告无须对被告的主观过错来举证,而是应由被告对其主观上无过错来举证,如果被告不能证明其主观上无过错,或出现被告主观是否有过错最终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则应由被告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在…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只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和举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这条规定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为主,人民法院调查取证为辅的诉讼模式,即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础,吸收职权主义优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这一模式既体现了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公正与效益的价值取向,又符合我国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法律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情,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意义必将是积极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对举证责任的规定极其笼统、抽象。本文认为 :应进一步明确民事举证责任的涵义 ,应在基本范围内指导举证 ,并应充分提高证据的质和量 ,同时针对特殊举证的责任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举证责任分配的各种学说,直接影响到我国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现行立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规范了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尤其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较好的解决了一些特殊侵权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在法律对举证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明确其适用标准,与立法的宗旨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分配原则的关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联系芜湖市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也称证明责任,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诉讼程序的性质、诉讼原则,以及诉讼的历史形式及其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姜保忠 《理论界》2006,4(4):106-107
证明责任在整个诉讼证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证明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仅制约着整个证据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刑事诉讼中其他制度的设置与完善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试从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角度,对传统证据理论中关于证明责任的界定加以辨析,以期促进证明责任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民事诉讼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依据。人民法院要想正确处理民事案件,切实做到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无误,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证据和足够的事实材料,做到情况明,事实清,了解案件的全部真相。这是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也是处理一切民事案件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在处理民事案件中,如果不了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民事诉讼程序转换的规定有失系统,因而司法实践处于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我国应修改相关的司法解释,将关于民事诉讼程序转换的规范予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是否科学的重要尺度之一。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效率要求民事诉讼过程具有经济合理性。提高民事诉讼的效率,就是要科学地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和合理地设计诉讼程序。最后,本文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应当加以设置或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举证责任倒置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谁主张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应的概念。两者构成了完整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体系。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主体在诉讼中对全部事由担负完全的举证责任 ,而是原告方也应对发动诉讼的特定事由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不能成为法官自由裁量的领域 ,而应法定化 ,即由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举证责任倒置的规范并非全部由程序法规定 ,而是应当由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规定 ,特别是对倒置的事由必须由实体法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梁静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1):117-120
举证责任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对司法的最终断案和实现司法的目的有着实际的司法价值。由于犯罪的复杂性和刑事证明对象的多样性,在有些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举证困难的现象。举证责任的承担,涉及刑事诉讼制度、价值、模式等基本问题。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各国对某些难以证实的犯罪和犯罪中难以证实的情节,作出了特殊的举证责任的规定。针对实体法中某些特定犯罪,我国证据法也应考虑在控方能够证明事实存在的前提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关于性骚扰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无法保护公民尤其是女性的性权利。就这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而言,不能简单地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而应首先将性骚扰案件合理分为权力型与非权力型性骚扰案件,尔后再进行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20.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卢福财股权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者。股权资本分配是一种最终分配。股权资本分配中体现着剩余分配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股东权益是一项剩余要求权;第二,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剩余;第三,股息(或股利)是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