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半个世纪,独掌朝政21年,享年82岁,是历史上的长寿皇帝之一。纵观一生,她不仅是封建皇帝中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养生家。爱花、护花、赏花是她养生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2.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建国以来史学界曾经有过多次的讨论,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她功大于过,有人认为她过大于功,有人认为她功过参半,有人甚至全部予以否定,至今尚未得出大略一致的结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至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吹捧武则天,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属于学术讨论范围。本文拟就过去史学界讨论武则天评价所涉及的四个有关问题,提出我们不成熟的意见,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忌猫。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发誓说:“愿阿武(则天)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这话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萧良娣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武则天也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看作是“不祥之兆”,并下旨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相似文献   

4.
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本名瞾(唐中宗时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故史称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是太原地区的木材商人。隋末时参予了李渊的军队,到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起李唐王朝以后,武士彟也成了唐王朝的功臣,做过利州都督及工部尚书等官。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被唐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唐太宗死后,被迫入感业寺为尼。公元六五○年,唐高宗再度接她入宫,立为“昭仪”。六五五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予朝政。公元六八三年,唐高宗死,中宗继位,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六九○,她改国号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到七○五年病死,享年八十二岁。  相似文献   

5.
在佛教昌盛的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与儒家思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为了夺取政权并进而维持自己的政治统治,充分利用“从周主义”、政治“正名”、重科举用文臣和制《臣轨》等儒家思想为其服务,武则天是一个务实的“以儒治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正>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她实际掌权的五十年(公元655—704年)间,用的年号竟达33个!历史上的年号始于汉武帝,在汉朝,几乎所有的皇帝的年号都在两个以上,至晋惠帝司马衷,年号有11个。到明清,绝大多数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可见,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频频改元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她似乎是个谜团,充满了魅力。但是有关在她统治时期学术文化发展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两唐书《经籍志》、《艺文志》著录情况来研究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载入史册。古往今来,多少贤哲给予她褒贬不一的评论,但即便是近几十年所撰写的武则天传记也很难冲破种种樊篱,对武则天及其时代以全面、公正的评价。杨剑虹教授的新著《武则天新传》则是一部试图撩拨重重迷雾,全面展示武则天及武则天时代的著述。《武则天新传》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叙了武则天及武则天时代。以往的武则天传记偏重于武则天性格的叙述,或局限于政治活动的评叙。《武则天新传》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不仅叙述了武则天一生的重大活动,而且用大量笔墨展示了武则天时代的全貌。作者虽未言及武则天时代这一概念,但他不仅论述了武则天在位前后(包括唐高宗时期的参政、临朝称制、大权在握几个时期)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改革措施等方面的种种努力,专题研究了武则天时代巩固边防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还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与忠孝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对武则天的研究,采用文献解读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忠孝观念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政治命运.认为忠孝观念对武则天的政治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武则天是一个忠孝观念的倡导者,她虽然利用忠孝观念获取和巩固了帝位,但她在忠孝观念的束缚下不得不让位于李唐王朝,未能实现延续武周王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对武则天重用酷吏,史学界普遍认为应当否定。有的说,武则天是“千古未有之忍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9《武后之忍》);有的说,她是“居心疑忌,秉性残酷” (岑仲勉《隋唐史》第十三节《武则天之为人》);还有的说,酷吏的“专权跋扈,横行不法,主要是得到武则天的支持。” (郑宝琦《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我认为,仅仅看到这些是不够的,还应看到武则天对酷吏有一个利用、抑制、打击和对冤枉者平反昭雪的全过程。而且,酷吏也确实打击了恣行暴虐的门阀士族势力,对庶族地主的上升以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年底电视剧《武则天秘史》走红之后,武则天及唐代宫廷历史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现象,这非常值得研究。唐代的大气磅礴在武则天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对武则天的女性认识与形象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对武则天的女性认识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这是历史学界和影视学界"性别书写"的例证。女性意识在初唐的初步松动,到武则天称帝时期妇女开放观念达到高潮,武则天玩弄各种权术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女权时代的巅峰。通过三部影视作品三个不同的武则天和太子形象分析,从历史真实到影视真实,作为武则天的"她"把女人的妩媚与刚强娇柔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造就帝王风范和媚女风流。  相似文献   

12.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女性象武则天那样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内,受到过如此众多的褒贬扬抑,评析议论。对她大施刑杀的千秋功罪,历来更是毁誉交加,众说纷纭。旧史说她“诡险”“专恣”,“阴忍鸷害,肆斩杀怖天下“。翻开《新唐书·则天皇后》纪,只见“杀”字连篇,贯穿全文(约出现五十多次)。她的统治,也被贬为“武氏之乱“或“武氏乱政”。今人则较全面地评价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对她的杀人功过,较多地肯定了其打击门阀士族旧势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亦指出其杀人之多滥残酷。但对其消极的社会历史影响似尚评析不多。本文试就武则天诛杀政策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于武则天的家世生平多有研究 ,但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史实证明 ,武则天并非出于胡族 ;其母亲杨氏亦非出身寒微 ,以往有关她的年龄记载亦有误。据此 ,杨氏的年龄不足以成为武则天出生地的判断依据。而她出生于广元 ,亦非空穴来风之说  相似文献   

14.
从酷吏政治,经二张专权,到五王政变,是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今试作为一条线索,对武则天后期的政治活动作一些分析。关于滥刑——酷吏政治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和称帝的一个时期里,曾大规模地施用滥刑,她“委政狱吏”,“以刑法理天下”。由于“刑法滥酷”,被时人詈为“淫刑之主”。滥刑或称酷吏政治,是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专制权力而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恐怖政策。这一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恐怖  相似文献   

15.
一部研究武则天及其时代的新著──评《武则天新传》王大胜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载入史册。古往今来,多少贤哲给予她褒贬不一的评论,但即便是近几十年所撰写的武则天传记也很难冲破种种樊篱,对武则天及其时代以全面、公正的评价。杨剑虹教授的新著《武则...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早年修习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武则天在掌握国家政权和称帝过程中,得到了天下英才的支持与人民的拥护,并使大唐走向盛世,从而表现出她仁爱的一面;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因而熟悉法家争斗的权术,对法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得武则天得以残酷打击政敌而实现其称帝的宏伟理想,得以巩固其统治基础,从而又表现出她残忍的一面。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掌权称帝,与其精通儒家、法家治国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是古代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她与嵩山因缘际会,留下诸多遗迹与碑刻,其中一些诗歌正史阙载,是靠碑刻传下来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对嵩山武则天诗碑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武则天嵩山活动、文学素养以及对初唐诗坛的引领和激荡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以女皇身份封禅嵩山 ,不仅使她成为中国封禅史上惟一的女性封禅者 ,而且是惟一的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封禅者。武则天登封嵩山 ,向天地告成功 ,求福佑 ,不仅借以粉饰太平 ,而且欲借以证明武周政权是天命所归 ,其本人也是功高德厚的一代圣主。武则天之所以登封嵩山 ,与嵩山优越的自然条件 ,魏晋以来封禅嵩山的呼声 ,本人祈求长生、以丈夫自居以及标新立异的心性 ,驾驭群臣、稳定社会的需要有关。武则天封禅嵩山的成功举行 ,打破了自古以来男性独霸“祭天告成”大典主持人角色和泰山独居封禅圣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7,(6):59-60
宋庆龄女士曾客观地评价道:“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20.
武则天名曌(公元六二四——七○五年),山西太原文水县人,出身“寒微”。其父武士彟蔓原为木材商人,“以鬻材为事”,没有政治地位。隋朝末年,他曾从李渊起兵,是一个只管三十人的“队正”。武则天十四岁被收为宫女,曾落发为尼,后来在中小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她在掌权的半个世纪中,执行了一条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