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顺利就业,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通过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两个层面的工作,探讨在中职学生中开展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法。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就是以直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其是职教主体思想的指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现状,本人对新入校学生780人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企业对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模具钳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以及学校教学的现状。并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具钳工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具钳工校本教材,模拟企业工作情境,实施项目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现状、特点,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包括授课内容的改革、授课方式的改革,侧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都注重学以致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毕业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并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毕业环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9.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步伐,是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中职英语教育体系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文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多元化、开放性、实践性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正在各个学校扎实推进,其改革方法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六个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为目的,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攀升。但据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出现就业难、专业跟工作不对口等现象,就业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探讨了在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对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内容相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职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找工作难”,更多的则是“晋升困难”,但就业率高并不意味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改革思路已经过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材建设具有其必要性,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的中职教育现状和我校的幼教专业的基本情况,结合幼教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制定相应的中职幼教专业的教学目标、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科研,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中职财会课程设置及毕业生就业现状
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或者说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也是连接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一个学校没有了课程,就失去了服务的基础,而没有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的课程改革,学校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企业纷纷成立,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中职学校也纷纷设立物流专业.然而,物流专业办学还不成熟,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专业课程混乱、无序,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开发新教材、建设实训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转变教学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中餐英语教材和教学与社会相脱节,内容比较过时;中职中餐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又不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开发校本教材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从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教学的提升、课程评价的开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