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数”一词,古籍中常用,但不大好解,今试举二例,略加考释。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曰:“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不少辞书把这作为“比数”之源加以引用。其实,“比数”之源应前溯到庄子。《庄子·达生》曰:“汝得全而形躯,具有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这里的“比于人数”,虽非“比数”二字连文,但两者的形式、意思是相关的。“比于人数”,犹言“预于人伦,亡于人数”,“比”,  相似文献   

2.
“清谈”考释范子烨“清谈”一词常见于中古时期的文献。它不仅具有多义性,在同一层面上,还有许多同义词。本文拟对此加以考述,或可成为读史者之一助。“清”字的本义是水澄澈与“浊”相对。《说文》云:“清,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诗·郑风·溱洧》“漆与洧...  相似文献   

3.
王昊、张甫白在《史学集刊》1996年第3期著文说,满族先人属女真(朱理真、珠申),后因出渤海震地,改朱理真、珠申为满珠,满珠是女真语“木杜·珠”的本称。到清太宗时,女真已由原所始兴的震地南下定居于辽东古称真番辰国的地区,真番亦即满番汗,亦即真番、辰毫之地。当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史书和谜书。"金陵十二钗"就是作者为确保《红楼梦》的史书性质和文学品格所采用的特殊的创作方法,即谜语手法。通过考证可知,《红楼梦》作者是在与相关的历史人物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清代之前能够指代和影射顺治和曹宣的十二个帝王;"金陵十二钗"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顺治和曹宣以及顺治在五台山出家时清代还活着的两代十个皇子;"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除顺治和曹宣外,其他十人都是随康熙去五台山的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5.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在《“天下为公”原义新探》(载《文史哲》1984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礼运》“天下为公”的“公”,是汉初新道家的“公”,是公正、公平之公。郑玄训它为“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不过,郑玄之所以训它为“共”,应该事出有因。这里想作点补充说明。《说苑·至公篇》:“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汉书·盖宽饶传》记盖宽饶曾引《韩氏易传》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相似文献   

7.
在敦煌户籍残卷上,各户受地分段登记的四至中,有很多“自田”的记载。这些“自田”反映什么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认识唐代均田制的内容、性质等,都有很大帮助。有同志认为,这些“自田”的意义,“可能即指自己另一段的已受田”,因彼此挨邻,在登记国家受地时彼此得到反映。这个看法,经我们仔细核对所见资料,发现有的地方虽然可以勉强说得过去。但并不能全面解释户籍中“自田”所反映的关系。矛盾的地方很多,很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在此,提出个人看法,向同志们求教。笔者认为,残卷上“自田”所显示的关系,应该是归各该户所有,不属于均田范围内的私地,不是国家授地的反映。何以见得呢?让我们从讨论不同意见的论据入手。有同志认为“自田”是受田的彼此关系,否定其属于私地的论据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8.
“胭脂”考释商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妆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美容技术。往上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埃及妇女在五千年前已懂得装饰及卷曲头发,又在眼睑擦油以防止被太阳炙伤;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亦擅长化妆,把身体涂鸦得红红绿绿,所以化妆是一种身体语言,是皮肤的延伸。当今女性的化妆品,常见的有眼盖膏、假眼睫毛、胭脂、粉、唇膏、指甲油、香水等,其中胭脂是目前我国妇女们常用和基本的化妆用品。但是近两千年来,我国历代卷帙典籍;尤其是现今出版的各类书籍和  相似文献   

9.
王云红 《兰州学刊》2007,22(1):178-181
甲午年之季,伴随着西势东渐,"势力范围"流行于中国.该文通过语源学的深入考察,认为"势力范围"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出现,到形成一种国际法概念,经历了一个过程.传统国际法中"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掠夺非洲的过程中分割非洲的一种形式,是领土权的一种.以后,"势力范围"被政治家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无不与该列强的领土野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考散盘、纪吴王正井邑田说:“导,陟州刚。登(广屰)。降(或木)”按:盘铭的刚,即“陟彼高冈”的冈。现在华北通谓之原。又考广韵:“周、州、舟同音,职流切。”是散盘的州邑,就是郑语的秃姓舟人,也就是西周金文所说的州人;散盘的州刚,就是宝鸡县志所说县东北三十五里的周原。州、周音同,假周为州,未尝不可。但县志既误以为这是岐周之地,而史地家、金文家也无由考知舟——州邑的所在。原、有阶层,所以关中常说有头层原、二层原的区别。尔雅说:“广平曰原。”说文:“(广屰)、却屋也。”段注说:“开拓其屋使广。”陟州刚。”是说上升周原。说:“登(广屰)。”是说已经上升到原顶广平处。说:“降(或木)。”是说下到头层原的(或木)地,南临湃水、渭水了。毛诗皇矣篇说:“柞棫斯拔?痹蛩得飨衷诘尼健⒈Α⒎锵枰淮鄺АR蛭囟鄺?所以取棫以为名;因为地临湃、渭,所  相似文献   

11.
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制度,过去某些满族史专著把它叫牛录——八旗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八旗制度,探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就要从研究“牛录”开始。“牛录”是构成旗的基层单位,并且还有悠久的历史。“牛录”,或写作“牛禄”,或称“柳累”(见申忠一:《建州图录》)、“牛绿”(见《沈阳状启》),均为满语音译,意译当为“大  相似文献   

12.
记载"八姓入闽"的现有文献中,乾隆《福州府志》引路振《九国志》应为何乔远《闽书》之误,且路振《九国志》无"八姓入闽"之记载;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嘉靖《固始县志》和光绪《漳浦县志》所引《闽中记》,为宋代林世程《闽中记》,非唐代林谞《闽中记》。历代正史、地方志书及谱牒资料所载,中原入闽姓氏并非始于永嘉,"永嘉南渡"诸姓未尽入闽,而永嘉入闽姓氏亦非仅局限于"八姓",故"八姓入闽"并非移民史实,而是移民传说。林宝《元和姓纂》为"八姓入闽"传说的逻辑起点,初为林、黄二姓入闽,唐宋之际演变为林、陈、黄、郑四姓,或黄、陈、郑三姓入闽,至元祐年间始定型为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明清之后,"八姓入闽"传说由姓氏源流叙述转为地方历史叙述,并经由地方志书传至中原和台湾,流传至今,成为豫闽台两岸三地跨区域移民传说。  相似文献   

13.
张进德 《晋阳学刊》2008,(5):100-107
“题目正名”受到元杂剧作家的重视,缘于杂剧艺术本身的大众化欣赏要求与先秦以来形成的重名传统;其在剧本中的位置不同,刊出刊落,自有其道理;“题目”与“正名”意义与作用不同,命名依据多样,二者关系复杂。同时,“题目正名”也存在粗疏、不通及与情节脱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五至”异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至"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民之父母>中的核心概念,它与传世文献<礼记·孔子闲居>、<孔子家语·论礼>中有关"五至"概念的表述在文字上有重要差异.竹书的"五至"为物至、志至、礼至、乐至、哀至,传世文献的"五至"为志至、诗至、礼至、乐至、哀至.于是,有学者认为,竹书"五至"有脱文,这一说法根据不足.竹书的"物至、志至"比传世文献的"志至、诗至"更切合"民之父母"的题旨.  相似文献   

15.
陈勇 《船山学刊》2019,(6):76-81
在陈那的因明学中,非量与量是对立的概念。玄奘编译的《成唯识论》也是如此,但其弟子窥基在《因明大疏》中已开始将非量与现量、比量并列,其后学慧沼在《成唯识论了义灯》中认为现量、比量与非量或应立三。五代延寿的《宗镜录》进一步认为非量即量非量非无量,明确将三者并称,且对非量与心识之间的关系有详明阐析。明人《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的相关注疏完全接受延寿的说法。从学理角度而言,在现、比二量之外没有必要安立其它诸量,但在注重修行的中土佛学背景中,将非量立量,且与现量、比量并称有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一教"(又名"三教"、"夏教")是一种产生在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台湾省的一些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的民间宗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1517-1598年)所创.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日本、澳大利亚、西德、美国等国的学者先后撰写论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和三一  相似文献   

17.
在著名的蒙古历史文献《卫拉特法典》中,有一项特别的惩处规定:罚一个别尔克或以一个别尔克为首罚若干牲畜.我粗略的统计了一遍,大约在十五个条款中出现了二十三次.“别尔克”究竟何意?国内外学者不得其解,故译为“贵重品”、“珍宝”、“财宝”“困难物”,一直延用至今,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对《卫拉特法典》的深入研究.其实,“别尔克”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是牛、羊(分山羊、绵羊)、马、驼五种牲畜的统称.“别尔克(berhe)”一词在蒙语中有困难、艰苦、困苦、险阻等等多种含义,但作为法律名词出现,则是起源于古代蒙古族儿童的羊拐游戏.羊踝骨分四面,宽凸面汉语叫  相似文献   

18.
19.
“教坊丁大使”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庄评柳永词“有教坊丁大使意态”。“丁大使”即北宋中后期教坊大使丁仙现 ,主要活跃在神宗熙宁至徽宗崇宁数十年间 ,本为市井艺人 ,后入教坊 ,至迟在熙宁二、三年间提为教坊使。丁氏擅长乐舞俳优 ,秉承了古代优孟讽刺精神 ;而柳永词本与教坊乐曲联系密切 ,丁仙现亦熟稔柳词 ,故后人用“丁大使意态”移来评价柳永词。  相似文献   

20.
“地子”是我国唐代的一种地税,过去唐代经济史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很少注意。致使对“地子”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产生一些误解;本文即试图从文献记载及相关文书资料的相互印证中,就“地子”的征收范围、方法及其演变作一考释。一、“地子”的征收范围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