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两年微博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打破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传统传播格局,成为危机新的信息源头和舆论发酵平台.本文阐述了微博与高校“内源性”危机的关系、高校“内源性”危机的传播困境,并结合2011年高校“内源性”危机的典型案例,认为微博时代的危机传播应该从下列方面进行:①适应微博的游戏规划;②危机预测与研判;③稀释舆论与转移话题;④加强议题管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公关的目标是塑造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中国铁路近年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事故,这次事故使铁道部门面临了一场空前的舆论危机,公众的负面情绪甚至波及到了对政府的不满与不信任。铁道部门传统的危机处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整个舆情环境与民意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对铁道部这样一个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政经合一的政府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或者说这并不单单只是铁道部的问题,在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上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要做好新时期下的危机公关,不仅要求政府各部门各领导干部,也要求企业领导充分了解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特性,与时俱进的沟通手段和处理方式,才能够化危为机,使我们公关危机处理手段赶上快速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对危机的传统理解是:企业在社会中要同各个方面发生联系,由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差别,因此也就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纠纷,有时这种冲突是突如其来的,对组织构成很大的威胁和压力,这就是危机。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组织之前对其进行控制。制订危机处理计划有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现代社会演进到了微博时代,简称"微时代",这个时代特征给领导者进行危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个时候领导者表现出来的领导力,我们称其为微博危机管理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在近两年的危机事件中,几乎每一个危机事件的爆发、传播、深化都与微博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微博时代的危机信息传播存在于特殊的人际网络中,这种网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网络。本文从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机理出发,分析微博中的危机信息内容构成和传播机制,运用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对微博时代的危机信息传播处置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6):22-25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可以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全国已有17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特别是2011年11月以来,“北京微博发布厅”、“上海发布”、“中国广州发布”以及“湖北民生微博服务厅”等密集上线,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尘埃尚未落定,在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国将再次与世界共迎挑战、分享机遇  相似文献   

7.
笔者首先归纳了“微博问政”的几种主要类型;然后根据当下“微博问政”的情况,分析了微博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关于政府更加有效运用微博开展危机公关工作的几点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政府工作人员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官方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政务微博的兴起与繁盛是党政机关适应时代潮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危机多发的社会现实,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把握微博舆论的传播规律,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政务微博为武器,抵制不实消息,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将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对当前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平台,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地铁运营方和政府都面临着重大的的公关危机和舆论压力。从事件发生到舆情迅速传播再到快速平息,从自媒体首先爆料到官方微博第一时间致歉,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地铁事故的危机的传播和应对因为微博的参与而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开。本文将对此次危机事件传播的新特点和应对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温州“借贷危机”谈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贷危机——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温州以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而闻名,但目前正面临"民间借贷危机"的困境——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破产倒闭、老板"跑路"、不断发生高利贷纠纷……在温州市经信委监测的855家重点企业中,有76.7%的企业的资金偏紧;民间资本达6000多亿元,并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5%左右。自2011年4月以来,温州地区有20多家知名企业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此次危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次贷"形成的背景、表现出发,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利弊影响,对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尽到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徐琳然 《领导文萃》2012,(12):61-64
深陷欧债危机的欧洲各国,意大利情况最为严重。现任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一直坚持意大利通过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可以渡过难关。他也被《时代》周刊看作"欧洲最重要的人"2011年,意大利深陷债务危机,执掌了意大利政府8年的贝卢斯科尼不得不在一片唾骂声中辞职,留下的是一个摇摇欲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们将向上的力量的年度策划主题聚焦于微博现象。这一年,从年初登上全国两会到富士康连环跳、宜黄拆迁风波、钱云会事件,借助微博,更为草根的闲言碎语从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更为微小的声音在围观中不断集聚力量,渐成激荡之势,考验着政府危机应对能力与执政智慧。微众凝聚的时代,话语权在更大范围内被平摊。微博客们能否掌握好话语权,政府是否适应被更短、更快的声音包围,分享能在多大程度上开启官智与民智,围观将扩大对立还是巩固共识……这些都需要也值得认真辨识,仔细观察。这可以简单理解为传播工具演进在公共领域产生的影响。不过,微博之于中国,更是改革创新动力的积累。这种动力在体制内外的积累,才是中国向上生长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动力也是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危机预防是成本最低、最可行、最切实的对策和行为,也是危机的最好规避。本文以近五年来的危机事件为切入点,从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防管理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危机管理之关键,告诫企业管理人员"防大于治"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5.
林欣欣 《经营管理者》2009,(17):102-102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时刻伴随着风险和危机,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危机一般可分为危机前兆、危机发生和危机事后处理三个阶段。为此,企业应组织、建立一整套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吸取经验教训,发掘危机中的"商机"。  相似文献   

16.
“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实务的新发展,微博问政实践可谓是发热发烫。单就微博数量而言,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6期)。微博问政因其低门槛、低成本、超便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多元化,微博已逐渐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微博这一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探讨在微博传播模式下如何进行危机公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和迅猛发展的时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信息多元化的到来,公共危机的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公共危机管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强化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对危机状态下的社会进行有序地管理,这无疑也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肆虐一年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从"金融海啸"演变为"全球性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诚然,这场危机所表现出来的很多"症状"同以往所发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的风险社会,以往的危机"非常态"也逐渐转变为"常态",这对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危机转化是对传统危机管理的完善,是从危机中发现机会而规避危险的方法体系。本文根据危机转化研究的基础,构建了危机转化"名利"情景空间,揭示了危机转化的渐进式、突变式、波动式三类转化模式,建立了衡量危机转化功效的危机转化度模型,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危机转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