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1,27(6):114-118
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重大灾荒,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当时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灾荒,其中以工代赈加大交通修建的政策,为民国时期关中交通的发展带来契机。当时全国各地的赈济款项与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大批因灾而流亡的灾民也为交通修建提供廉价劳动力,交通的发展必然为关中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00-103
近代河南灾荒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立足于整个近代历程而言,这些社会原因包括人口的增长、政府的失责、战争的频繁以及经济的转型。正是在这些社会因素的综合促使之下,每遇自然灾害,势必造成饥民无数。  相似文献   

3.
张铣 《社科纵横》2012,(1):61-65
依据传统理论,动机错误一般是不予救济的,但是这个观点在近现代民法发展中遭遇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动机类型被纳入应予救济的范畴。然则,从动机错误救济路径上看,各国存在不小的差别。奉行法律行为理论的德国、日本在反思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若干改良观点并形成了新的路径;而没有法律行为理论束缚的法国和美国则结合本国固有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救济规则。要在中国构建体系化的动机错误救济制度,梳理德、日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考察美、法的救济路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网络知识产权之双重救济模式——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作为最早开始采用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对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受损而进行救济的国家,在网络环境下新风险层出不穷之时,因应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侵权风险,在以传统侵权救济方式进行救济的同时,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并通过创设新的险种和新的制度进行专门性的保护,与民事侵权救济一同为新技术环境下新型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提出了更为全面的保护方案.在构建侵权责任法体系过程中,知识产权侵权救济方式的新发展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立体化体系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女性性自主权是人类性道德观念及平权意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立足于权利本位,是对封建社会贞操义务不平等分配的根本矫正.然而,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性自主权仍是在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下的自主权,该权利的实现因传统公私领域的划分和女性身体尊严的缺失而趋于弱化,其特殊性及保护的必要性被埋没于男性社会的话语霸权之中.我国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刑法和行政法中,民事法律对此几乎没有提及,对该项权利的保护不仅缺乏意识基础与经济基础,也因民事救济措施不利而缺乏法律基础.因此,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应从社会救济与民事救济两方面着手,既要促进社会性别观念主流化及财产权益保障平等化,又要健全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和程序立法,最终实现对女性性自主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当前我国业已形成以行政权为主导的公法机制,以及以审判权为主导的私法机制.实践表明,单独依赖或偏好某类救济机制,不足以实现对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周延应对.故此,公私协动就成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之应然选择.未来,我国应遵循"多元救济、尊重专长""政府主导、依法实施"以及"执法优先、司法补充"之原则,通过立法赋予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环境保护职权,充分发挥"赔偿磋商+责令修复+代履行"机制之功效,将"穷尽行政执法方式"作为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民事索赔的前提条件.同时,为避免政府出现怠于履行职责之情形,应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与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并辅之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兜底选项,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体系化构建与协同化运作.  相似文献   

7.
自 1 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作为总理基金项目的经济蓝皮书编撰工作以来 ,到2 0 0 2年 ,全国已有 3 0余个省市区开展了蓝皮书的编撰工作 ,形成了一种被西方媒体称作的中国“皮书热。”本文以《浙江蓝皮书》的发展历程 ,基本做法为分析个案 ,深入剖析了中国皮书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传播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价值和意义。本文认为皮书是一个载体 ,它的编撰适应了转型社会的需求 ;皮书是一个形象 ,它的编撰适应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趋势 ;皮书是一个品牌 ,它的编撰适应了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皮书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创造了一种新的成果形式 ,它已成为社会科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在新世纪发展进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并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3):18-22
群众路线是党的最重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本文以政和为个案研究,探讨革命战争时期,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的三大要素:经济利益的趋同性、组织的有效性和思想文化的动员性。以史为鉴、可明得失,本文为在新形式下,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周孜正 《社科纵横》2013,(3):113-115
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留日学生是这一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虽身在敌国,却依然怀着中国心。在日本警察的严密监视和检查下,他们不仅未受奴化,且爱国之心愈增。他们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爱国反抗活动呢?亲眼见证日本战败的那刻做何感慨呢?本文以历史档案为基础再现了国耻时期这些被忽视的特殊爱国青年们在敌国艰难奋斗的尘封往事。  相似文献   

11.
12.
巫仁恕 《浙江学刊》2005,(6):91-100
明代中叶以后因为城市化与奢侈风气的盛行,造成对家俱的大量需求,也带动家俱业的发展与家俱的商品化.而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家俱的需求也会不同,士人与文人就塑造完全不同于高官富人的家俱品味,成为其身份认同的标志.尤其对于支撑他们文化支配权的重要象征--书房特别重视,他们尝试在书房家俱上铭刻,将之特殊化与神圣化,来抵抗家俱商品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孙旸 《求是学刊》2012,39(4):127-132
水上勉前期代表作《五号街夕雾楼》和《雁寺》体现了佛教尤其是中国慧能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品中的妓女形象都是作为“佛的化身”登场,用乐观和慈悲使得自我在苦难中得到解脱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男性的救济.而这种把苦难仅仅看做一种存在形式不执拗在其中的精神,便是中国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秋喜 《学术交流》2020,(11):171-180
刘勰《文心雕龙》对古代诗学批评与鉴赏所倡导的"六观",与谢赫《古画品录》所倡导的创作理念及批评准则的"六法",在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融关系。诗画艺术在中古融合的历程主要是题画诗的出现,以诗入画的兴起,将作诗的体制移入绘画之中。诗画艺术融合的依据重点表现于玄学对自然的新发现,山水精神的传递与映射,诗画艺术的感咏与识见。诗画艺术融合之目的是营造出多种意境,通过作品的意境达到远离尘世,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自然和合的旨趣。这是中国诗画艺术独有的特色,尤其对中国画的当代精神建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乐 《唐都学刊》2012,28(4):106-112
伴随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建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刑事侦查理论的不断完善,被搜查人的人权保障日益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作为《刑事诉讼法》重要内容之一的刑事搜查证明标准部分的规定却极不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搜查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亦存在诸多缺陷。且这些缺陷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草案中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当前应借鉴西方国家刑事搜查证明标准的合理内核,从不断完善我国搜查行为的证明标准、被搜查人权利救济途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刑事搜查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的地方政治舞台是各方进行利益博弈的主要场域.本文以江西民政长事件为个案,试图还原出这一事件中复杂丰富的历史过程.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种力量之间的微妙关系,影响着民初江西乃至全国的政治走向.本文试图挣脱前人研究这一问题时所采用的革命史论述框架的束缚,从民初地方力量上升并且彼此间展开权力博弈的角度来重新考察这一史实,以期能揭示出主流话语遮蔽下的多种历史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小额纠纷获得诉讼救济是本质使然。然而,民众即使青睐于诉讼机制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也由于成本与效率的顾虑,而在小额纠纷发生后选择放弃救济或观望。但小额纠纷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现实,立法者的应对只能是架构一个更简易的程序,小额诉讼程序也就应运而生。尽管如此,小额诉讼程序也只是解决小额纠纷的一种选择,优势与缺憾并存,不应过分夸大它的价值让其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小额纠纷的救济途径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代表人诉讼、公益诉讼、简易程序、法院调解、督促程序都可以为小额纠纷的化解提供程序保障。只是有些程序设计存有障碍,应予修正,或搭建一个新的救济平台——集团诉讼,进一步扩充小额纠纷的诉讼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北碚儿童福利实验区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中央政府主办的普惠性儿童福利实验社区,由社会部直辖历时6年.实验区拥有完善的组织形制与严格的设计考核制度,组建起一支专业化合作团队,为探索儿童福利的社区路径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从儿童福利机构来看,实验区试图在推行普惠性儿童福利服务的同时,又将科学化的保、教、研融合一体,使得中国儿童福利事业既与国际接轨,又极富本土特色.实验区所采取的多元化推广方式与网络化社会联系使其成为展示儿童福利研究成果的窗口,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促进了儿童福利一词在中国的流行普及.实验区的实验活动对我国当前儿童福利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韶山毛氏家族的个案研究,揭示明清时期军户移民及其宗族的建构历程。韶山毛氏本为江西吉州的垛集军户,迁徙湖南之后又因藩王占田而促成家族内部的整合调整,最终形成四大房的发展格局。清代韶山毛氏的宗族组织化建设渐趋活跃,家族控产机构也逐渐由明代的庵宇过渡到清代的家庙与公会,实现了家族产业的扩张与士族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