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重建主体性的理论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西方哲学中心话语的主体性问题由来已久,但始终在艰难中跋涉。到了现代,被启蒙精神高扬的主体性却又遭到了后现代主义的猛烈攻击,主体性问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主体性问题应持何种立场已经是哲学必须面对的话题,从主体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的哈贝马斯是现代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反对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以交往行动理论建构主体间性,坚持了现代性立场,高扬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分析,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继承与创新、开放与重构的统一.继承而无批判,就会导致复古主义;批判若无继承,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开放若不重构,就会导致全盘西化或者全盘洋化.当前重构中国现实主体现代文化意识的主旨,就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或注入现时代的新内容,主动吸取异质文化的积极因素来补充和发展自己,获得自我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主体——主体思维方式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主体的思维方式是在对主体-客体思维方式批判的基础上,伴随着主体间性哲学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主体-客体思维方式在充分张扬人的主体性,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主体性问题.由于主体-客体的思维方式的极端化导致公共权力被滥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扭曲.主体问性哲学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主体-客体思维方式的核心地位正在被主体-主体思维方式所取代.主体-主体思维方式昭示了许多新的理念,推动了公共治理方式的演变.新的治理方式强调通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平等交往,重塑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近代哲学中所蕴藏的回肠荡气的主体特征。主体性不仅是中国近代哲学启蒙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正是主体性划定了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理论分野。一、古代哲学扼杀、混灭了主体意识中国古代哲学是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决定了它必然要扼杀和混灭主体意识,牺牲个人的权利和个性来维护至等无上的皇权及大一统的局面。1.本体论上推崇元气、天理、同心为宇宙本原,用整体吞噬和湮没了个体。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越是抽象、混饨的本体越具有包容性,它自身越没有规…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所谓思维模式,是反映一定阶段人类认识能力和特征的思维要素结构和方法论原则.它既是主体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积淀.又是主体搜集、整理信息,把握客体的思维框架,是思维的横断结构。它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民族心理的深层次构成因素之一,是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历史不同 ,因而思维模式的个性差异非常明显.成为各民族发展特色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中国传统哲学,不论道家或儒家,都强调整体观点。”①他们大都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其哲学体系中的“阴阳”、“五行”、“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西方哲学历来具有的两极对立思维方式,在康德“哥白尼式的变革”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克服,立体理性仍然落在观念实体的两极对立模式中。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是当前改革实践中巨大的、潜在的障碍。中国在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自觉的实践智慧,从人类实践活动自身的规定性出发去完成的辩证的综合,是哲学领域一场世纪之交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在本世纪开端上,这门哲学还处在近代(现代)思维的知识学和先验论传统中,即以个体自身意识为基本问题.但在随后的进程中,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当然,这个过渡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来看仍然处在西方哲学自身意识理论的传统范围以内,只是自身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身意识.因此,在这个转换中,被扬弃的是近代知识学认识模式,而不是自身规定的主体性哲学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0.
贺来 《阅江学刊》2015,(1):10-19
哲学关注现实的特有方式是,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去构造一个新的、"应然的"意义上的现实。哲学关注现实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变得更加自由、独立,有尊严、更幸福。哲学关注幸福问题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大主题之一。在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现实生活优先于哲学。哲学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仆人。哲学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真正服务人类,成为推动人追求幸福的思想力量。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流动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要实现团结必定需要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应能够真正融入心灵,成为人们自觉的共识。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必须确立一种"为他人的主体性"观念,基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建构一种新型的、关系性主体观念。现代性的建构是我们未完成的使命。中西方人所谈的现代性因其背后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把现代性价值确定为时代的主流价值。努力把现代性价值确立起来,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重要的价值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一种平等、交流、开放、互动的心态去创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西方哲学东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化论"特征,表现为适应性、自发性、无目的性和渐进性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化则体现了"建构论"的特质,强调主体性、主动性、目的性和交往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目的,拓展中国道路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支撑。人的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的失落"反思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现代化是在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现代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社会关系不断确立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以来迟未解决的历史课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是今天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滞改革的现实障碍。人的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带来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理性实体)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4.
薛丹妮 《求是学刊》2014,41(6):27-37
由《精神现象学》集中提出但未能解决的黑格尔哲学核心课题,即古代实质性伦理与现代主体性原则均不能使我们在世界中自在自为地体验如家般存在,通过其逻辑学与历史哲学对普遍、特殊、实体、主体等诸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在法哲学的现代伦理国家中得到了解决。黑格尔在留置现代自我意识主体性成就基础之上,重建了合乎理性的现代伦理体系,使得特殊-主体与普遍-实体等现代性冲突得到和解,实现了自在自为的具体自由,为现代人何以如家般生活于世,何以自立的"元问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集中体现为理性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不仅是科学知识与认知真理的确定性基础,也是现代意识的源头.然而,由反思哲学所确立起来的理性主体,不仅在自我关涉与自我捍卫中表现为与"他者"的对立与分裂,同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又在自身的确定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中,展现出一种自我绝对化的趋势而蜕变为一种理性神话.因此,理性推动了自身定位,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6):96-10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此我们要坚持三个根本导向。首先是坚持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其次要坚持在生动实践中开掘新理论空间的问题导向,最后要坚持以学术思维凸显民族气质的话语导向。遵循三大导向,有助于我们以时代高度和理论深度统一为视角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和"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干部理论思维为当务之急所谓思维方式,乃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或结构,是内化于人们头脑中的理性认识形式。在一个国家,民族和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思维方式处于最高的层次和水平,它影响、贯穿、渗透和制约着主体的整个文化心理活动过程,成为主体进行认知和社会评价的先验框架。从哲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姜延军 《求是学刊》2002,29(2):21-27
反本质主义思想在波普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 ,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叛 ,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出的多维的文化图景。在这个充满“活性”的文化图景中 ,蕴含了许多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仍具有借鉴和警醒意义的启示。本文试图对其现代启示作一粗浅的挖掘 ,文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 ,都是当代中国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正在面临且容易走入误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关注主体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主体性思维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却缺乏深刻的反思.现当代哲学时主体性的分裂本性和虚幻本性的揭示和批判,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主体性的理解.主体性思维方式依然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从主体性出发无法实现现代社会的整合,只会加剧现代社会的分裂、造成对个体的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