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反腐败行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腐败问题在新的领域不断出现,了解腐败行为的内涵仍然是研究腐败行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李薇 《经营管理者》2012,(4X):355-355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是构建惩防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从党和国家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来看,国有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越发凸显。如何落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抓好国有企业的预防腐败工作?笔者认为,关键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查找、明确工作重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以此全面推动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采取有力措施预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事业愈发展,党的建设愈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愈要抓得紧而又紧。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去年以来市法院系统出现的腐败问题也再一次告诫我们: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4.
瞿磊  陆睿 《经营管理者》2012,(7X):350-350
"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因其不被人们普遍认知为腐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往往会被忽视,如若任其发展,将势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特别注重我们党员同志自身修养,孔子的道德观也为我们预防和治理"亚腐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腐败"是腐败与廉洁之间临界状态的一种现象。因其不被人们普遍认知为腐败,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往往会被忽视,以致于使其悄悄滋生蔓延,如若任其发展,将势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本文对"亚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预防"亚腐败"问题,从增强慎独、慎微、慎欲意识和建立健全制约机制、拓展监督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义华 《决策探索》2007,(24):65-6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善于"解牛"的"疱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不断积累反腐倡廉建设经验,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7.
郭国启 《决策与信息》2008,(12):143-143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本文针对当前现状就如何防御党风腐败和惩治腐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合谋腐败主要表现为合谋截留、合谋贪污、合谋骗套、合谋造假。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原因是个体腐败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现实,以及合谋腐败较之个体腐败具有获取高额不正当利益、腐败成本较低和腐败行为较隐蔽等优势。从村干部合谋腐败的形成机理分析,权力观念的异化和群体间"官场规则"的影响使村干部形成合谋团体,村干部之间的声誉机制及腐败行为的重复发生使村干部合谋团体得以维持,制度漏洞、村级腐败查处力度有限、农村现实情况使村干部合谋行为不断社会化。治理村干部合谋腐败,应加强村集体财务审计与管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增加村级政务信息透明度,提升"拍蝇"频率、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受西方政治学思想的浸染,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念渐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认知,人们把公共权力视作腐败生成的根源,认为反腐倡廉的关键在制约和监督权力。有效规制权力作为反腐败的重要途径,本身不存在争议,但如果因此而忽视对贪官内心世界演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强调要“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何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对腐败的判断力,从而提升其拒腐防变能力,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官员腐败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甚至是世界性的难题。腐败严重威胁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社会的转型对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预防腐败,并倡导形成预防腐败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思想观念、社会文化和利益追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保持纯洁和防治腐败的辩证关系,深入研究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腐败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消极现象。近几年采社会腐败之风越刮越猛,其中尤以集团(群体)性腐败为突出。腐败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先进文化建设缺位、监督机制不全、利益集团的负面作用、对腐败行为惩处不力。对腐败文化的治理要站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加以治理,要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制文化并有效推进,使腐败文化现象淡出和弱化。  相似文献   

14.
梁洪 《经营管理者》2013,(18):339-339
<正>党的十八大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重点"。提出"要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认真做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到干部廉洁、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反腐倡廉形势、任务的新的定位,是对我们在一线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新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诱发腐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制约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一些因素还存在,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直在努力根治腐败,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但是反腐败的模式不应当仅停留在刑事法治领域,构建良好的品德评价机制,在非刑事法治领域探索有益的反腐败治理模式,并将各种模式综合起来才能最终清除腐败。  相似文献   

18.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十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十年呢。"新闻的源头始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历来被广大干部群众深恶痛绝,反腐败工作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反腐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反腐败工作与公众的期望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亚腐败的特点及危害性,分析亚腐败普遍存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科研单位对亚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博弈论视角分析国有企业腐败与反腐败的混合策略博弈,给出其纳什均衡解、经济意义,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反腐败途径,并介绍鞍钢反腐败工作的一些思路、做法,为国有企业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