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子人格学说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亮 《齐鲁学刊》2004,3(1):54-57
从现代的视角看,孟子人格学说的逻辑结构展开为三个问题,即理想人格的构成成分、成就理想人格的内在根据与培养方式.这些学说的现代意义在于:作为知情意和真善美统一的圣人理论启示我们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性善说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建构不能脱离现实的人性基础;性善的扩充论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培养是自我潜能的展开与超越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孟子言人性善,对"性"与"善"缺乏确定性,故后世对孟子性善论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并引发争辩。究其原因是孟子人性论具有内在矛盾:孟子不分人的本然之性与社会属性,混淆人性本善与人性可善,人是否固有"四端"前后矛盾,以人兽对比证明人性善,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3.
孟子理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无不有着美好的理想。战国中期的儒家大师、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为追求、实现其理想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目前理论界尚未有专文论述这个问题。本文拟对孟子的社会理想及道德理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儒学即仁学、人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关于“人性修养”的学说。孟子关于人性修养的学说更是博大而精深。修养可以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修养使人得以安身立命,修养是齐家治国之本。孟子为世人所确立的修养目标在于“为尧舜”;“大丈夫”是他所倡导的道德楷模和典型范式;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心性修养,终能达到“人人皆可为尧舜”之目标;循序渐进、从平易处做起、克欲律己、取人之善等修养方法,对于内以从善成圣,外以齐家治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祁海文 《阴山学刊》2002,15(2):37-4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 ,并从内在心性修养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孟子美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德教”为中心 ,特别重视内在道德情感的自觉培养 ,并与“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相联系对礼乐的审美教化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孟子的“引《诗》论教”和“说诗论教”发展了孔子的“诗以义为用”的“诗教”倾向 ,具有明显的义理阐说意味。  相似文献   

6.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又论述了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其"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中心又是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以"仁义"为为政之本,立国之本.因而,仁  相似文献   

7.
《孟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思想包括经营管理思想,有些仍然值得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借鉴和参考。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和分析。孟子经营管理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把人提高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人的因素包括群体意识的培养和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当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时,孟  相似文献   

8.
<正> 孟子不是一个军事家,他同其他儒家思想家一样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置于战争、军事等一系列问题上。但是,不能由此而断言,他没有军事思想,尤其是不能断言他没有从整体和一般的意义上探讨战争和军事活动的军事哲学思想。这是由于,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当时中国形成了七国称雄、争霸天下的局面。兴兵打仗,统一天下,是当时首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每一个谈古论今,致力于入仕登科的知识分子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都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回答、表明自己的态度。另外,战国时期,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战争中的各种矛盾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为人们认识战争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同时,当时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9.
孔孟之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孟子是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是儒家学说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重读孟子的思想学说,旨在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的问题。孟子心性学说的深刻理论蕴藉在建构现代人心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王道理念是战国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针对战国中期霸道横行的现实所发明,以民贵君轻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要义,提出推恩及民为其抽象实践法则,最终要达到民富且教的人间盛世。王道理念就是孟子通过王霸之辩,民贵君轻,推恩及民,民富且教四个有机联系环节所构建的内在逻辑自洽的政治理想范型。在当今社会,思考探讨王道理念当代价值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一书中不少地方谈到“天”的问题。总括起来看,这里的“天”字约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有意志、有人格的主宰的“天”,即上帝;一种是指道德的、义理的“天”;另一种是指自然意义上的“天”,即对“地”而言的物质性的“天”。但是,究竟哪种含义构成孟子天道观的主导方面?孟子天道观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什么地方?当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孟子思想教育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思想教育理论初探傅建增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初年,诸侯争雄,"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子过此潮流而动,四处游说,以弘著孔子之道。在此过程中,他积极构建了一个以"我"为...  相似文献   

13.
夏世华 《文史哲》2020,(5):135-143+168
早期儒家禅让学说以传贤反对传子,固然有其反对世袭的意义,不过自身也有诸多理论困难。孟子通过对政治权力授权逻辑的反思,指出天子能够以天下与人这一早期儒家禅让学说的理论前提违背了基本的政治授权逻辑,从而重构出天子荐人于天、天与之、民与之这样综合三者的天子权位授予主体。其中,天是虚悬的至高主体,民是实质的授权主体。由此孟子构想了摄政、三年之丧、避让、民众讴歌等天子权位授予程序,重新解释了尧舜相继为王的正当性。孟子的重构,仍然继承了早期儒家禅让学说中尊贤尚德的精神,并通过精心的程序设计,肯定除了代表天意的民意广泛认同以外,任何个体的权、位授予或自主宣告都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的思想对西方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精神分析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他成熟的作品,是其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结晶。本文拟对精神分析的核心——潜意识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归宿,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现代政治哲学史上之所以一直饱受批判,是因为他赋予国家或主权者一种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最高权力或绝对权威。本文试图纠正对霍布斯主权学说的这一误解,并且同时指出,它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强调主权的绝对主义,而是在于对主权与契约之关系的表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陷入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主权建立的具体过程,重新检讨霍布斯主权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得失,并试图揭示出它对我们思考某些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民本学说的内在理路与国家主义形态郭洪纪一、儒家民本主义的渊源及其演变作为农耕社会的本质特征,早期的国家不仅要从政治形式上维系一个民族整体的存在,而且必须参与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为其成员的生存提供相应的环境和秩序。因此,民本思想和国家观念出于相同的历...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经济学最基本的研究课题,是生产力的内在因素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并以此为基轴,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目前理论界对生产力内在因素问题尚有争议,本文对此谈点看法,亦作初探。一、研究生产力内在因素的两个方法论问题生产力揭示的是社会对自然的关系。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使用价值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有着自己具体的存在方式。从现代生产力的特点来看,生产力的具  相似文献   

18.
“义”是中国儒学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同孔子相比,孟子对于“义”的讨论则要更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因而也就在一些方面有所创见和新意。一孟子把“义”提到了一个突出的高度,在许多情况下,“义”与“道”平列无别,几为一物。这与孔子仅仅突出地讲“仁”和“礼”形成明显的差别。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必要结果,只要与义同在,依义而行就行了。义是人们行为的最后准则。不仅如此,在他的许多论述中,义与道的含义相近,地位相当。他说,养洗然之气要“配义与道”(《孟子·公  相似文献   

19.
人能否成为圣人,理想人格如何培养,这是中国哲学史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也是荀子哲学的归宿点。以前对此研究较少,本文作一初步的探讨,求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小说,篇篇几乎都写到了女性形象,但个个都各具身肢笑貌。让人感到,作家已进入了左右逄源、得心应手的自由程度。这给我们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作家创作的内在自由究竟是什么?何处来的?又趋向何处? 一、感情的内容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应当是感情的内容。别林斯基断言:“诗情观念,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规则,它是活生生的情欲,它是激情……。”(《别林斯基全集》俄文版,第七卷,第三一二页,一九五五年版)感情性在艺术中具有质的特殊性。作家的创作目的是力图把感情化了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