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四种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43-46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的《玩偶之家》在现代中国,尤其是五四时期,影响之大,是今日读者难以想象的。易卜生的易卜生主义和社会问题剧,尤其是《娜拉》(现译《玩偶之家》)极大地满足了那个时代的批判现实、追求变革的需要,因而受到热烈的赞赏和追随。一些当事人曾高度评价易卜生造成的这种影响。博斯年这样说:“……据我看来,胡适之先生的《易卜生主义》,周启孟先生的《人的文学》和《文学革命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同是文学革命的宣言书。”1925年,茅盾在《谭谭<玩偶之家>》一文中说:“易卜生和我国 相似文献
2.
《杜宾的生活》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题材和创作方面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马拉默德充分而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在自然意象与人物、环境、人物的思想情感之间建立了相互衬托和映射的关系,这一创作手法得益于著名作家劳伦斯。本文通过对花、鸟两种自然意象的分析,以展示《杜宾的生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早年长诗<在高原>以抒情主人公我告别故居谷地而上高原追求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故事,抒写出了诗人对于自我与自然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在高处哲学的探索.长诗的主题具有多重性,长诗的生态之思具有多维度,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而得到体现的.人生哲学之思与自然生态之维都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和前提的,人生哲学之思与自然生态之维在长诗中是一种二位一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石小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38
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保持了张炜"纯文学"、理想主义等一贯风格,然而在坚守之中,却体现出超越以往的高原气魄。小说不仅打通城乡叙述的界限,在理想主义高扬的同时增强了人物的自审性,而且具有超越本土经验的思想性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这种超越标志着张炜创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茅奖的获得,也体现出文学对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从客观意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意象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模型:集合-理论模型、语义特征-比较模型、心理扫描-认知地图研究和意象的提取与再现研究,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单独意象:岛屿、树林、苹果花以及组合的意象;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叶芝后期诗歌意象:石头、玫瑰、天鹅中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揭示其中的认知因素、诗人情感和其爱尔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厚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7-29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8-162
范稳的长篇小说《悲悯大地》采用"在路上"的故事模式,融合虚构的故事情节和非虚构内容,将藏族地区历史、宗教、神话、风景、民俗等意象化地汇成一个神奇、多维的异度空间,具有多重审美意蕴和意象化叙事风格,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性之思,是对悲悯主题的形象阐释。 相似文献
8.
薛瑞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86-89
《在地铁车站》与中国文化具有间接的关联,是诗人对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主义诗歌理论的全新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多义含混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6):77-84
易卜生的作品对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影响巨大,而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又充满了误读、曲解和断章取义。究其原因,胡适和罗家伦翻译的《娜拉》,作为该剧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对易卜生在现代中国的接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胡适和罗家伦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剧中一对次要人物——林敦夫人和柯乐克——的形象和关系进行了改写,对海尔茂的人物设置也有所变动。这些误译和改写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至关重要,因其遮盖了易卜生原著对人物设置、结构安排的精巧设计,简化了原著对"浪漫""幻想""现实"等问题的深刻反思,由此,这部译作中的误译和改写对《娜拉》在中国的接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人们忽视作品的艺术性而更关注其思想性;并使人们在关注该剧思想性的时候,又集中关注其社会改革的方面,即女权主义的因素,相应地忽视了易卜生思想中更深刻而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曾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125-129
《深渊》以芝加哥小麦交易为题材,从一侧面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商品交易的黑幕。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劳拉定居城市后的情感变化和形成的城市恐惧感以及男主人公杰德温在交易场中投机成功和博弈失败的心理变态。在《深渊》中,诺里斯创构了城市黑洞意象和斯芬克斯意象,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本性纠结的本源,突显了经济主宰早期现代城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张春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51-55
1910-1920年,经过一系列知识生产和舞台的话剧表演,逐渐建构了易卜生在现代中国的独特位置。该文从思想革命、戏剧改良、写实主义等角度,揭示选择易卜生的文化逻辑。易卜生能够被五四知识者选择作为文化资源,因为他正好契合了五四文化精英们的期待视野,提供了他们能引以为用的象征资本。"易卜生热"是五四的知识/权力机制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1):91-95
雪莱一生热爱自然,其诗歌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抒情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而且再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雪莱试图通过再现美丽自然构建人类的理想社会。他还在诗作中以自然意象象征自己的品格和追求,反映黑暗的社会,也经常使用冷色意象象征死亡和内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著名黑人诗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休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通过分析休斯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寓意,旨在揭示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诗歌主题的。休斯寓情于景,透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黑人民族遭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愤慨和同情,赞扬了黑人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黑人人民的自我认同感,激励黑人民族不畏艰险,努力追求民族平等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林雪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2):117-120
鲁迅杂文中有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是鲁迅关注时代和社会现实的艺术结晶,是强烈的时代情感、深刻的哲理思想和真实的自然物象的高度统一体。鲁迅杂文中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和抗争色彩,这种特色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生活根源。鲁迅杂文的自然意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教育,形成了丰厚而独特的审美意蕴。因此,这种自然意象是一种带有现代“原型”意义的意象类型,具有深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娄素琴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77-80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多部长篇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自然人"的形象.霍桑笔下的"自然人"形象,都生活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世界里,他们蔑视清规戒律,热情地追求自由,与道德沦丧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罪恶格格不入,代表了和谐的精神和力量.他们虽有统一的性格特点,但其命运却不尽相同,而从这种差异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作家关于"自然人"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黄治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4,4(3):67-68,71
借鉴珊德拉·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名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观点,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性格及其反抗,进一步揭示作者通过人物刻画所寄寓的表达自身、表达女性群体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18.
赵山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51-54
爱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其悲剧性的建构是以心灵世界的冲突与和解为中心的。私人的天堂与人间的幸福、野性与文明、存在与沉沦这三个方面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小说的悲剧性结构。冲突体现了自由与命运的对抗 ,而和解则显示了作品的博大气魄及深沉的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治康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67-68,71
借鉴珊德拉·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名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观点,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性格及其反抗,进一步揭示作者通过人物刻画所寄寓的表达自身、表达女性群体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语境中的自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3-6
自然形象在这里是指由非人工的山川、草木、雨露、泉石等组成的景致。中国的自然形象当然是美的,然而,在新的全球性语境中,那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原本十分熟悉但却又生长在陌生的异国土地里的自然形象,还仍旧能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