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打“小报告”,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背后告密、整人之举。发人深思的是,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拿自己的正言直论去教导帝王,却大都落得个丢官罢职甚至杀头灭门的下场,偏偏背后进谗者得到赏识、青云直上。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则天时代,皇帝公然提倡“小报告”、鼓励“小报告”、奖赏“小报告”,以至于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靠告密起家的酷吏、小人高踞庙堂,国内冤狱遍地。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绝不算是昏聩的君主,但她终究跳不出听信“小报告”的怪圈。这其中的原因发人深思。时至今日,仍有领导把听“小报告”作为了解下情、掌握动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组织内或多或少地存在员工向领导打"小报告"的现象。员工打"小报告"行为的产生有组织沟通流程不健全、组织内部存在利益冲突、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可能引发员工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组织管理制度部分失效,造成组织决策方向偏离等后果。在影响成本视角下,应对员工打"小报告"行为,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组织信息流程,以制度激励员工正面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以负激励防止员工滥用打"小报告"的方式,慎重对待"小报告"信息,合理辨别员工诉求。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不小心被同事打了小报告,该如何处理呢?1.多请示汇报。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首先,自己经常向领导请示汇报,领导对自己一清二楚,别人打小报告未必能够奏效。其次,多请示汇报,领导会养成一种信任的思维习惯,别人打小报告也基本没用。2.扭转乾坤。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了,要直接找领导汇报,而且要快,不给别人从中作梗的机会。和领导说明问  相似文献   

4.
谜底     
“你说什么?大点声!” 从国外考察回来,局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小报告哪是能大声说的事啊!来人马上噤了声,狐疑地看了一眼局长,讪讪地出去了. 又一个人揣着一个红包走进局长室,刚想嘀咕几句请领导多多照顾的话,局长大着嗓门说:“你说什么?大点声!” 来人惴惴地看了一眼局长,手定格在伸进怀里的动作上,红着脸讪讪地出去了.  相似文献   

5.
当你认为上司对你不公平时,千万不要去跟上司讲理,你看那个“理”的左边是个啥字,理永远在上司的那一边。到上司那里去打同事的小报告,其直接恶果有二:其一,上司一定会从心里把你当成小人看;其二,他将从此一直担心你以同样的方式向他的上司打他的小报告。一次没把工作做好,下一次还可弥补;得罪上司一次,可能永远改变不了上司对你的看法,尤其是他(她)对你的偏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字结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者由“禾”与“口”构成,“谐”者由“言”与“皆”构成。“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社会则和谐也。前者系民生与社会保障,后者系民主与言论自由。解决好“民生”与“民主”两大问题,社会则走向和谐。“和谐”二字,在中国的文字构成中即充满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祁彪 《决策探索》2004,(4):19-19
为官,理该求政绩,但不能捞政绩一以“不图虚名”为幌子,遇矛盾跑,遇困难绕,“坐镇”几年,地区面貌如故,群众生活依旧.这样的“懒官”、“庸官”,老百姓自然嗤之以鼻。相反,以“振兴经济”为招牌,不顾实际“拍脑袋”,不问民生“拍胸脯”,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祸害一方,遗患无穷,这样的“昏官”、“乱官”,老百姓更深恶痛绝。出实绩而不留劣迹,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2012年这个秋天,“彩虹”“红”了。一夜之间更“红”了。 56年前的“彩虹”,是一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靠借贷度日的合作社成都市美光角梳生产合作社,自从有了刘荣富,“彩虹”的命运便开始逐渐变得“红”起来: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提出了“一圈两翼”战略,描绘了重庆美好前景。“一圈两翼”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一圈”为主,“两翼”为辅;“两翼”不振,“一圈”难飞;教育不行,“两翼”不振。本文对两翼教育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两翼教育构想,探求两翼振兴之路,希望对“一圈两翼”战略早日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棋与牌     
李欧 《领导文萃》2007,(6):171-174
中国象棋这玩意真怪,最无能的恰是最重要的,不称“君”“王”,却称“将”“帅”,大概是避讳吧。实际上,它们绝不会挂印出征,而只能深居“皇城”,除了敌方攻进“大内”时,或许能兔急反噬一口外,几乎毫无作为。“象棋”这一词,出现得很早,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聊斋志异·促织》中“急逐趁之”的注释,认为不应单独为“趁”作注,因为“逐趁”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应注释为“逐趁,追逐。”“逐趁”和“趁逐”同为“逐”“趁”的“追逐”义凝合过程中的变体,由于要合乎“去入”声调的规则而在使用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趁逐”形式。因此,为了体现这种共时存在,《汉语大词典》有必要收录“逐趁”,而不应只收“趁逐”。  相似文献   

12.
王德民 《决策探索》2014,(12):66-66
笔者对“有用”的理解,是指在我们工作中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让领导放心。“有用”的反意词就是“无用”,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同时还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无用”经过一定的量变发展到“有用”,“有用”用不到地方还不如“无用”,同时即使“有用”离开一定的条件也会变为“无用”。因此,两者是辩证统一体。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把“无用”变成“有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督查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生机活力在于创新。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政务督查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当前,督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保持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必须突出“起”“承”“转”“合”,抓好“唱”“念”“做”“打”。  相似文献   

14.
筱陈 《领导文萃》2009,(12):143-144
书,精神食粮也。既是食粮,当常“食”之,以防饥饿。物质食粮匮乏,影响身体健康,精神食粮匮乏,则影响身心健康。书常读,以弥补知识之不足、心智之缺陷。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书”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食粮,就要讲究食物结构之平衡。书有不同类别,其功能也有所不同。有的“食”之以长“智”。有的“食”之以养“气”,有的“食”之以明“理”,有的“食”之以长“技”,读书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钱颖一 《决策探索》2014,(18):19-20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并不是“人与才”。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古人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是“才”。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讲的也是“才”。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讲的还是“才”。所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的仍然是“才”。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科学咨询》2007,(14):25-25
“问题学生”从某个角度讲是“弱势群体”。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违纪、“倒蛋”,得不到家庭“呵护”,甚至被家庭“遗弃”。在班集体,他们是“三等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享受不到相互尊重的平等权利。在有些教师眼里他们是老师的“对头”、“累赘”。他们的行为令家庭人伤脑筋,令学校老师、同学厌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出“问题”难道是他们的过错?  相似文献   

17.
现实存在这么个问题:领导干部热衷于身体保健,精神却是“亚健康”,这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遗症”。作为“高危职业”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韬略。古人讲“饱暖思淫欲”。近年来,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沐浴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就“气短”;见到金钱就“手软”:遇见美色就有“贼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些执法者通过“算计”国家的政策法规来“算计”人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案件培植案件,以“人民”为资源,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效益优势”,巧取豪夺,收刮民脂民膏。在这种“创新意识”的支配下,执法就成了幌子,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则沦为某些执法机构的个人创收的“帮凶”。  相似文献   

19.
《决策》2012,(1)
“铜陵模式”的改革核心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它的逻辑在于:形式上的“减法”,带来本质上的“加法”,为了“加”,先行“减”。纵观管理层级由“四”到“三”的变化,减去的是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提升的是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减少的是原先小社区数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的推进通常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建路”、“买车”、“跑车装贷”。所谓“建路”,是指建好校园网,包括校园局域网、广域网的建设和接入,也就是计算机网络建设;“买车”,是指配备以计算机为主的终端使用设备;而“跑车装贷”,则是指应用的问题。大多数沿海城市中小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建路”和“买车”的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更多的学校是先有“车”,再有“路”,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车”在不断地增多,’“路”的建设则日趋规范和超前。“过去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有路无车’、‘有车无贷’、‘各自为政’等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初步解决。”那么,剩下的就是“跑车装贷”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