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转型期的实际,对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性质作出了重新界定,从而为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提出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指出非正规就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论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点;分析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3.
提出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指出非正规就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论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点,分析辽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论证经济转型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及特点,分析辽宁经济转型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劳动关系状况对促进企业顺利转型、摆脱劳动力低成本竞争具有重大意义。以往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为单因素描述,缺少几个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的对比分析,也很少对不同企业分类条件下的劳动关系进行差异分析。基于后危机时期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调查,在研究中建立了企业劳动关系影响的因子模型,区分了企业劳动关系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并通过对企业统计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和衡量了不同企业条件下各因素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后危机时期企业法定保障因素和基本福利制度对企业劳动关系至关重要;不同性质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度差异明显,而效益、地区等因素对劳动关系造成的差异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取滴滴出行典型案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探索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受内外部因素双重影响。就外部因素而言,宏观环境、消费者态度与行为通过影响平台管理与劳动者获得,间接调节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就内部因素而言,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直接影响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交易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正常发展的“奠基石”,关系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发展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长效药”。研究可为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以工业化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同时产生了劳动问题,劳动问题的实质就是劳资关系问题.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乃至凯恩斯,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致力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的理论发展.回顾与梳理近代劳动关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布鲁斯·考夫曼(Bruce E.Kaufman)和保罗·爱德华(Paul Edwards)这两位劳动关系研究学者的观点出发,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合资企业代表——杭芝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ME)的劳动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对女性劳动参与率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利用相关数据对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藉此揭示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劳动供给的特点,并总结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期间将面临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环境变化,乃至于急剧变化。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稳定问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予以关注。本研究从分析当前的劳动关系状况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入手,以寻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和制度障碍出发,提出了解决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一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诠释,并指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认识两者的区别和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分离是理解中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所在;而理解两者的联系和逻辑的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趋势与应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五个方面特点的考察,对我国今后一段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关系在内容形式、稳定状态、制约因素、分层形态、波动时段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劳动关系日趋多样、灵活、错综复杂的变化趋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提出规范和理顺劳动关系的应对措施,对于经济转型时期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中國內地分別與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之間人才流動的现狀、制度與政策安排以及前景。兩岸四地人才流動主要表現為港澳台居民基本可自由在內地就業,但港澳台對大陸人才的流入還有相當多的限制,尤以台灣為甚。澳門的人才市場對內地居民在港澳台三地中是最開放的。香港只開放高層次人才市場,對非專業技術人才和家庭傭工還沒有開放,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台灣基本還沒有向大陸居民開放人才市場,未來政策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政權的更迭。  相似文献   

15.
劳资冲突是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源于劳动力保护机制与市场弹性机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为劳资谈判力的不平衡。因此,治理劳资冲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平衡劳资双方的谈判力。文章以"谈判力"为分析工具,讨论影响劳资谈判力的因素,以及改革过程中劳资谈判力的变化,最后提出构建多方合作的制度体系实现对劳资冲突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四川、安徽两省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信息源的社会关系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经由亲缘、地缘关系而牵动的达2乃,农村社会仍具有较浓的乡土性;约有1*的农村劳动力经由业缘关系牵动,并且正在发展中的业缘关系对劳动力外出牵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乡土社会中的现代因子增多。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的原因类型直接制约着劳动争议处理体系的建设方向。劳动争议的实证考察表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经济补偿和赔偿纠纷是引发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类型。企业员工对劳动关系的认知以及企业对国家法令的认知是劳动纠纷发生的内在因素。基于此,未来的劳动争议处理体系的改进方向须重视纠纷处理程序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内劳动关系争议预防性调解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化解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主体多元促使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趋势,致使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增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特征及其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引起争议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转向和谐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战前后,数十万华工远赴俄国,北洋政府为了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以及遣返华工归国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华工出国途径的复杂性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上北洋政府不能很好地协调华工与华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在自由出洋阶段过于放任的政策带来了无法化解的弊端,导致了最终无法很好地完成其保护与遣返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杨勇  熊丹丹 《旅游论坛》2020,13(1):45-56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间的关系可以借助结构变迁效应进行研究和阐释。文章使用Shift-share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检验了2000-2016年间中国省际旅游业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其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从"结构红利假说"角度阐释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旅游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率增长效应。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结构红利"和"结构负利"并存,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红利"效应,促进中国旅游业劳动要素的合理流动,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