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拒绝是威胁听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因而要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补救。外贸函电的拒绝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规约策略。规约策略由于同时遵守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从而减少了对于对方面子的威胁,因而在外贸函电中被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但是教师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有必要讲究策略,以便达到更有效的教育目的。在此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分析人称指示语和称呼语的恰当运用在教师批评策略中的丰富语用功能,其不仅能在批评中维护和补救师生双方的面子,而且能使批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Brown & Levinson面子观的指导下比较汉、英两组建议言语行为礼貌策略的使用类型与频率结果表明,汉、英两组被试行为都极少直接向对方提建议,也不会太过间接、委婉,而是在明确建议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面子补救策略,这支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普遍性理论。两种语言间相同的言语行为又具有各自的礼貌特性: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倾向于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英语被试则倾向于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并且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更多地考虑彼此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比较分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沈毅 《学术论坛》2003,(4):127-130
在中国人的日常人际交往中 ,“给面子”已经是普通人习惯了的用语与行为。但“给面子”可能是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也可能仅仅是表面上的维护 ,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名与实的分离 ,“面子”也就从性质上断裂为“形式化面子”与“实质性面子”。实质性面子的大小、正负取决于实质性关系的好坏程度 ,决定了彼此互助互惠或是竞争程度的大小 ,并可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而形式化面子具有泛化的特征 ,并不取决于关系的实际情况 ,而是一种依礼行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中的“面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面子"的定义和在乡村社会中的内涵及功能,从村庄结构与社会关系的维度,分析了"面子"在三种不同类型村庄中运行的特征,以及对村民和村庄生活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乡村社会中的"面子"在本质上是村庄社会结构的产物和需求,起着维系村庄社会结构和村民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探究和理解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现象和行动逻辑。不同类型的村庄面子行为表现不同,同一个村庄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面子行为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甚至出现了面子行为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广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广告已经有很多人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更应该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因为这更加贴近且利于我们的生活。面子理论是语用学的一部分,通过这一理论来分析广告语言可以使广告商知道哪种广告语言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也可以使人们了解自己更加可以接受哪些广告。  相似文献   

8.
于洋 《北方论丛》2002,(5):24-26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及面子功夫,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含义绝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要想保全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那么,对比中西礼貌原则、面子概念和言语策略,可以提高人们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都在变革之中,在面子领域是否也有新的理论框架?对中美面子观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面子观在总体上呈现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趋势;在面子策略选择上,美国人更倾向于采取直接交际的风格,而中国人倾向于采取间接交际风格.现在二者之间的差异在缩减.中美两国人在面子观上的相似之处在于对面子的所属有着共同的见解,在面子策略的选择上有相似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村庄生活中的面子及其三层结构——赣南版石镇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心理学关于"面子"的既有研究侧重于语词解析而缺乏实践性内容,因此从村庄生活的视角出发解读"面子"就很有必要。从赣南版石镇的情况来看,"面子"的语境化意义存在三层结构,分别反映了村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村落社区之间的关系、村落社区与基层市场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人本管理的现实之路是构建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立足于人本管理与本土心理行为的研究相结合,在分析"面子"的本质、动因、运作及功能效果的基础上,归纳了7条"面子法则",然后进一步阐释了"面子法则"对我国人本管理的启示和意义,从而为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管理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需要面子,但在汉、英文化系统中,人们追求和关注不同的面子并通过不同的礼貌策略维护面子,此文化差异也表现在汉、英公示语中.在汉语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如果忽视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面子需求,译文将出现"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等语用失误.为有效解决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问题,就需要在汉英转换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面子补偿"和"面子转换".  相似文献   

13.
民众在实施公领域环境行为的初期存在着转换成本,面子意识对该阶段民众的公领域环境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理性人"假设与"效用最大化"原则,引入多维度环境认知构建"面子意识-多维度环境认知-公领域环境行为"的偏好选择模型,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面子意识对民众公领域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子意识不仅对公领域环境行为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也能够通过不同维度的环境认知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居住地类型等人口统计特征对"面子意识-多维度环境认知-公领域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民众环境行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子意识和行为是一种微观的人际互动过程,但是它又被宏观社会所制约.在差序格局下,农民强烈地追求个人成功,并且通过他人的眼光进行评价.因而,农民总是在相互比较中分出高下,这造成了乡村各个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人们在处理关系时,往往根据自己与对方相比势力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标准.乡村社会的"面子"运行机制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人们思想和价值越来越多元化,乡村社会的"面子"可能朝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人为了达到请求目的和礼貌要求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致,通常会采取不同的请求策略以保全对方的面子。《乔家大院》是一部讲述“商业奇才”乔致庸创业传奇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对话较丰富,请求言语占较高比重,每一句请求言语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结果。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识解的重要手段,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行为的意象图式进行分析,找出实施请求策略背后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人物性格,更好地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
吴凯 《江苏社会科学》2008,81(1):152-158
本文试图挑战传统的面子研究,指出它们具有本质主义和整体性的错误倾向。我们反对把面子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解释变量,认为它只是被社会建构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具有片段性和多元性特征。我们认为权力等级是造成中国人面子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而文化为之提供了传播的环境,语言又是其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语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面子缓和功能.它可以缓和人际间交流过程中话语双方面子的威胁,使交流更加和谐、顺畅,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它具有普遍性,为人类所共有。同时礼貌的具体内容和制约礼貌行为的规则存在着跨文化差异。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自然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顾客在超级市场的冲动购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动购买(非计划购买)是指顾客在超市上所购买的商品是来超市之前所没有预定要购买的行为。冲动购买的类型有三种:纯冲动型、刺激冲动型、计划冲动型。影响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顾客特征、商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促销因素等。为了争夺顾客,商家引导冲动购买的策略有:挖掘热卖点、巧用招徕空价法和POP广告、营造现场气氛和现场促销活动等。  相似文献   

20.
面子、符号与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从社会学角度看,面子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使面子也成了一种符号资源。而中国人在消费中讲面子其实质是通过消费获得和展示面子,又通过这种展示出来的面子加强了自身身份的认同,并且这种面子消费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