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代阆州陈氏研究》是蔡东洲的新作 ,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宋代阆州陈氏家族兴盛衰败历史及其根源的学术专著。《宋代阆州陈氏研究》于 1 999年 8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全书 2 1万字 ,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宋代阆州陈氏家族自北宋初年省华随孟昶归宋到南宋湖南宣抚使陈兖去世的一个多世纪的兴盛衰落的历史及其原因。共计十章 :陈氏家族研究概论、陈氏徙所考述、陈氏四令公碑传补证、陈氏四房子孙事迹考论、陈氏艺文征略、陈氏遗迹考述、《陈氏族谱》的真伪和价值、陈母教子的戏剧与历史、论陈氏家族的兴衰和特征、陈氏家族大事年表。《宋代阆州陈氏…  相似文献   

2.
宋代阆州陈氏与明朝南充陈氏是否同族,即明代大学士陈以勤、陈于陛父子是否为宋代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兄弟后裔,是陈氏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南充陈氏确系阆州陈氏的分支,但非“三陈”直系后裔  相似文献   

3.
宋代阆州陈氏是门阀仕族衰落后由科举选士而崛起的一个典型文人家族。陈氏的兴盛是宋朝重文右学政策导向和“三陈”苦修儒业的结果;陈氏的衰落是北宋中后期政治风云变幻和子孙坐享遗泽、不思进取所致。  相似文献   

4.
对北宋以来川北一带出现的陈氏家族的历史遗迹 ,诸如陈氏功德佛寺积庆院、陈氏“四令公”的墓葬遗址、“三陈”兄弟修业之所状元洞等 ,一一加以考察 ,梳理其来龙去脉 ,考辨其虚实真假 ,反映其现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的记载有抵牾之处。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江州义门陈是中国传统义门的重要代表。目前,对于江州义门陈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文化和书院文化两个方面。此外,也有对旅游开发和陈氏家族人物个案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如今学界对于江州义门陈文化的关注度还不够,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 宋代“泸夷”即宋代“泸州夷人”之简称,它不是单一的民族称谓,而是指在宋代泸州及羁縻州活动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泸州市(包括属县)及部分宜宾地区、滇东北角部分地区、黔西北部分地区。北宋政和年间,原隶属泸州的淯井监升建为长宁军(治今长宁县境内),辖区即原属泸州的很大部分羁縻州地。在宋代“泸夷”中,除乌蛮  相似文献   

8.
成勇 《源流》2010,(22)
为民建乡,造福当代;为国树人,功在明天。他的家族传承国家兴亡之责和社会改良之志,三代人接力投身公益逾百年;陈氏家族的善举遍及家乡、京杭和海外;到陈经纶这一辈更创下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经纶教育品牌’。这是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晚会现场,大会给予陈经纶的颁奖辞,对陈经纶及其家族情怀乡邦、乐善好施、泽被乡里的慈善之心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陈学"是指以研究陈寅恪为主、兼及陈氏家族其他几位重要成员的一项综合性研究.在日益兴盛的"陈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良倾向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讹衍缺脱,异于本真;各自为战,水平参差;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兴起了陈寅恪研究,但影响未能超出学界太远。90年代,出现了持续甚久的“陈寅恪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的人格、思想不仅为学术界?文化界大多数人所认可?赞颂,而且由书斋走向大众,陈氏家族研究也开始受到“陈学”界广泛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陈寅恪热”有所降温,学界开始理智冷静地研究陈寅恪,并加强了陈氏家族研究的分量,出现了陈寅恪研究与陈氏家族研究并重的局面。20多年来“陈学”研究表明,“陈学”有着多方面的课题价值,值得学界以“预流”的眼光介入。  相似文献   

11.
复沓回环     
七绝三四,如李商隐“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唯是有寒芜”,“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以语词之复沓,生句意之回环,后人诗词亦每用之。如“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词。后范公《过庭录》中之“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亦袭此句式)、“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更被暮云遮”(宋李觏《乡思》)、“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杨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元高明《琵琶记》)、“憔悴感恩依尚父,可怜尚父事朱温”  相似文献   

12.
东佳书堂是江州义门陈氏的家族教育机构,一般认为它是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具有教育教学属性的书院。但它建于何时、始于何人,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通过对唐大顺元年陈崇订立的《义门家法》和宋初徐锴撰写的《陈氏书堂记》的分析,再加上其他佐证,说明了东佳书堂在唐末还只是陈崇的规划和蓝图,将这一设想和愿景变为现实,则是五代时期的陈衮。陈衮是东佳书堂的创建者,中国古代书院于焉发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数年来潜心于李贺集之“陈氏本”与“书栅本”的校勘比较,文章认 为,“陈氏本”和“吴正子本”,做为一种历史的存在,已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成为 宋代独立于“蜀本”、“姚氏本”、“鲍本”、“京师本”、“宣城本”之外的另两种李贺集 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4.
“平等保护条款”与美国公民的“州际迁徙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虽然历来重视迁徙自由,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他们所享有的“州际迁徙权”并不完全,因为迁居外州的公民并不能立即享受到与迁入州原居民完全相同的权利。自20世纪60年代起,州际迁徙者开始借助联邦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条款争取获得与迁入州原居民同样的特权与豁免权。在联邦最高法院的坚持下,各州歧视新迁入者的许多法律已被取消,但在福利待遇方面,州际迁徙者的权益仍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阳羡陈氏是明清之交江南地区典型的文化家族之一,族中弟子陈维崧、陈维嵋、陈维岳皆为词坛善手,雅擅吟咏,名振文苑。陈氏兄弟因家族衰败而四散飘零,今昔迥然的人生遭遇成为他们难言的隐痛,也触动了他们的创作激情。陈氏昆仲借词鼓唱故园之恋,手足亲情,多凄苦、悲慨之气,而无柔曼清幽的花间色调。他们那些纪实性的亲族联唱词,在文学史上尤为罕见,具有“存词即所以存经存史”深厚内质。清词首先在家族视域中悄然显示出自我的独立面貌。  相似文献   

16.
据陈氏几种宗谱相互印证,相传北宋阆中三陈的远祖经历过河南淮阳—河南颍川—浙江长兴—江西太和—湖南新化的迁徙。其直系先祖为定居湖南新化的陈万。其高祖陈翔授博州刺史未随祖父入湘,遂有其先为博州人之说;陈翔随王建护熹宗入蜀,遂为三陈直系入川始祖。  相似文献   

17.
蒙城高氏家族是北宋有巨大影响的武将家族。探讨了在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下高氏家族还能兴盛的原因,认为恩荫制度是其兴盛的前提,与皇室通婚是北宋蒙城高氏家族兴盛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谨的家风是高氏兴盛的重要因素,宋代的优待政策是家族兴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家族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聚族而居”,成为一种颇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并与魏晋时期以庄园制为特征的同姓聚居形成了区别,这种区别或者说转变被视为近代封建家族组织的雏形。这也成了历史学界的“通识”。但与历史学界对宋代家族研究的热情相比,文学史界对宋代家族文学的研究便不免显得冷落了。  相似文献   

19.
泸州老窖大曲源流赵永康“腊酿蒸鬻,候夏而出”的宋代沪州“大酒”,是使用窖地对已经蒸煮糊化的酒糟进行发酵并且通过贮存老熟的蒸馏酒,是今日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沪州老窖大曲的前身。这种老窖大曲,是沪州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份中华民族珍贵...  相似文献   

20.
军源于唐初,为防御蕃部扰边,政府在屯驻戍边处设置军、守捉、镇等军事管辖区。因军事需要而置的军自宋真宗朝以后淡化了军事色彩,但得到了保留,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宋代军不同于唐五代军的主要特征。宋代的军虽与州、府并列,但数量很少,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单位显得不成熟、不稳定。同时,存在“州级军”与“县级军”二重制,对此特殊性需要认真关注。州级军隶属本路;若降为县,则隶于州、府,军使兼知县。宋初所置与州并列的军大部分为太祖、太宗朝尤其是太宗朝所建;军的分布最突出的是北方、西北边境的河东、河北道、关西道。县级军两宋皆置,以南宋为多。另外,“军使”为官名,不是州之下、县之上的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