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季羡林先生认为,民族文化发展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不明显,就是忽略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四个阶段中,他们的教育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必须对少数民族教育实施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赵萍 《西藏研究》2004,(3):8-14
10 0年前 ,为了和俄国争夺地缘政治优势 ,为了将西藏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英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西藏的战争。为此 ,西藏人民进行了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抵抗。由于当时清中央政府的软弱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使这场不对称的战争让西藏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并最终以失败告终。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后 ,英国在西藏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的一系列活动 ,在西藏上层统治中培植亲英势力。从此 ,在西藏开始了长期的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殷鉴不远 ,在冷战后的新的国际形势下 ,西藏地区在西方国家古老的地缘政治中心和新的能源地缘中心中的战略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更加增强。本文试图从全球视角审视 190 4年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背景 ,以此来评析江孜保卫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并对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我国西藏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回顾过去的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正视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先进性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它是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战略思考;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方面的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六个新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对话看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对异文化的考察,来重新审视自身,是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理由.但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中心论曾经一度成为宣扬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强势语词,给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制造了诸多的贻害.通过文化中心论产生的历史谱系分析,揭示了文化中心论话语的本质就是西方世界中心经济对非西方世界边缘经济渗透过程中的一种话语权力的安排的表现.消解文化中心论的基本途径,就是承认多元文化的价值,并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增强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可行能力,夯实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文化中心论的消解建立起来的文化对话机制,是有可能使得文化生态趋向于总体平衡、社会趋于和谐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白族聚居的大理地区,很多人家中都珍藏着家谱、族谱。在这些文化遗存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说、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宝贵材料。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表明,白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的苍山洱海地区,几千年来开拓了祖国西南边疆。从各姓氏的家谱来看,早在汉晋时期,白族就有文字可考的家族史。据《鹤庆张氏族谱》记载,其家庭为唐代南诏蒙氏时张乐进求之裔,张乐进求为蜀汉时白王张仁果的32代孙,这个家族有文字可查的历史有85代,是至今白族家谱最长的。如每代平均以25年计算,那么共有2125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六年。可见张氏在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的合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是该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种形式,能象风俗习惯那样全面,系统、生动具体地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从研究风俗习惯出发,去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成为一条最便当的捷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从风俗习惯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我国回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透过永嘉文化礼堂建设这个窗口,分析浙江省全面开展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提高对重要意义的认识,指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折射出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折射出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哲理,折射出“整体观”的方法论.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透过永嘉文化礼堂建设这个窗口,分析浙江省全面开展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提高对重要意义的认识,指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折射出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折射出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哲理,折射出整体观的方法论。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居的形式也会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白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白族传统民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是其多元性的文化要素。在白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汉族、白族之间交往紧密,白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正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的交往和融合,才成就了白族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是我们党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性质的重要理论成果。这篇重要文献 ,不仅确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政治纲领 ,而且也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展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能否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和推动我国各领域工作的健康发展 ,成为我们是否坚持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对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来说 ,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是吸收全人类文明成就的基本条件 ,也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因此 …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三个代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和民族理论 ,二者似无关系 ,但细究起来并不能隔绝 :其一 ,中国民族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是现时的马克思主义 ,前者需要接受后者的指导 ;其二 ,中国民族理论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工作的一部分 ,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因此 ,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 ,民族理论也当体现党的宗旨。基于这种考虑 ,在当前全党进行“三个代表”教育的进程中 ,我们也有必要提出 ,民族理论研究要自觉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民族理论不是研究生产力和经济问题的专门学科 ,但它同样需要关注生…  相似文献   

13.
回商是回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参与和贡献于社会主流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回族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开拓精神和拼搏创业精神的商贸经济实践群体.本文分析了回商、回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回商的历史成因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制度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全面规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自 1 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 ,作为一部基本法 ,在规范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 0 0 1年 2月 2 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会议完成了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此次修改的目的在于使《民族区域自治法》更加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 ,因而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在新的世纪、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前,中国西北商业被回族商人和山西商人所垄断,但同(治)光(绪)朝之后,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整体上而言.回族商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甘南地区回族商业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试图廓清这一基本情况,希望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和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从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相关政策,人才对发展,人才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关键作用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人才发展战略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华人报刊的繁荣华文报刊是海外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媒体。在澳大利亚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民族神韵 ,渗透、张扬着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传统和民族心理。战后澳大利亚华人报刊的发展与繁荣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恢复阶段 (2 0世纪 50— 70年代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长期“白澳政策”的压制 ,澳大利亚华人的地位自 50年代开始有所改善 ,华文报刊得以重新恢复。一批华文报刊开始出版 ,但数量有限 ,影响不大。出现了《公报》、《澳华时报》、《亚洲月报》、《新亚洲报》、《侨声月刊》等报刊。发展阶段 (…  相似文献   

19.
仔细考察了16世纪和19世纪具体历史事件的相关性.在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一种对异族异群体的体验产生出了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如此一种视角在辩证意叉上是受19世纪中期日益变得清晰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观点所影响的.这样一种文化的视角在争议中渐成支配,并在解释和评论哲学和心理学议题的兼容性方面取得其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态化的变革,使其由传统的、高代价的、不可持续的思维方式向科学的、低代价的、可持续的思维方式转变.这种转变具体表现为:从物本论的思维理念向人本论的思维理念转变、从单一自大型思维向多元平等型思维转变、从力量张扬型思维向行为约束型思维转变、从极端利己型思维向互利双赢型思维转变、从改造征服型思维向保护建设型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